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29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线实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上的弱电部分电气件和强电部分电气件,支撑主体包括电气拆装平台框架、拆装展开板、高压防护板及箱体,其中拆装展开板设置于电气拆装平台框架上,弱电部分电气件和强电部分电气件设置于拆装展开板上;箱体罩设于强电部分电气件的外侧,并且通过高压防护板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合盖过程没有间隙,合盖过程配合面是曲面,摩擦磨损后能曲面补偿,经过长期使用,配合的曲面摩擦磨损后,仍能保持合盖过程没有间隙。持合盖过程没有间隙。持合盖过程没有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线实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力成本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由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而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因此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就会需要更多的能够灵活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高级技工,由于现在的学校都是进行理论学习,掌握知识效果差,由于课本内容不会进行及时更新,因而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比较落后,不能进行直接应用,因此人员在正式工作前都需要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现有的培训通常是通过参观、讲解配合的方式进行,而不能进行实际操作和编程进行调整。由于实际生产中通常会将物料存储模块、工件装配模块、工件包装模块分开设置和独立控制,因而在培训过程中不易将三者集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使学员不能清楚的掌握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对于教学用实验平台有其特殊性,受操作过程中需要静音,并同时要求保证经济性的需要。然而,经济性就带来低精度诉求,低精度又影响噪音结构设计,因此,需要一些结构解决噪音与经济型的对立矛盾。
[0003]综上所述,研发一款用于培训学员高效学习自动化生产线知识的实训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以实现箱体开盖或者合盖过程中无噪音,且拆卸及安装方便快捷,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上的弱电部分电气件和强电部分电气件,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电气拆装平台框架、拆装展开板、高压防护板及箱体,其中拆装展开板设置于电气拆装平台框架上,所述弱电部分电气件和强电部分电气件设置于拆装展开板上;所述箱体罩设于所述强电部分电气件的外侧,并且通过高压防护板密封。
[0007]所述拆装展开板上设有位于所述箱体内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末端设有悬挂支撑件,所述悬挂支撑件用于与所述高压防护板连接。
[0008]所述支撑柱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侧四角。
[0009]所述高压防护板上设有带有葫芦孔的葫芦板,所述高压防护板通过葫芦板上的葫芦孔悬挂于所述悬挂支撑件上。
[0010]所述葫芦孔为葫芦形状,所述葫芦孔的两端端口为曲面。
[0011]所述悬挂支撑件为T型结构,且头部与所述葫芦板上的葫芦孔曲面配合。
[0012]所述悬挂支撑件上沿轴向依次设有径向定位凸起和外螺纹;
[0013]所述支撑柱上沿轴向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轴向定位内止口及内螺纹;
[0014]所述悬挂支撑件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支撑柱的内螺纹连接,且通过径向定位凸起与所述支撑柱的轴向定位内止口轴向限位。
[0015]所述电气拆装平台框架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拆装展开板设置于所述直角梯形结构前侧的斜面上。
[0016]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箱体合盖过程没有间隙,合盖过程配合面是曲面,摩擦磨损后能曲面补偿,经过长期使用,配合的曲面摩擦磨损后,仍能保持合盖过程没有间隙。
[0017]本技术能够使学员掌握一套具体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培训效果好;由于设有总控模块,因而学员能够练习编程和运行,并通过观察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来检测实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葫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的主视图;
[0022]图5为图4的A

A剖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Ⅱ处放大图;
[0024]图7为图6中Ⅲ处放大图;
[0025]图8为图6中Ⅳ处放大图。
[0026]图中:1为电气拆装平台框架,2为拆装展开板,3为弱电部分电气件,4为高压防护板,5为把手,6为葫芦板,7为葫芦板机械连接孔,8为葫芦孔,9为曲面,10为支撑柱,11为强电部分电气件,12为悬挂支撑件,13为清根退刀槽,14为轴向定位内止口,15为径向定位凸起,16为空刀槽,17为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上的弱电部分电气件3和强电部分电气件11,支撑主体包括电气拆装平台框架1、拆装展开板2、高压防护板4及箱体17,其中拆装展开板2设置于电气拆装平台框架1上,弱电部分电气件3和强电部分电气件11设置于拆装展开板2上;箱体17罩设于强电部分电气件11的外侧,并且通过高压防护板4密封。
[0029]如图4

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气拆装平台框架1为直角梯形结构,拆装展开板2设置于直角梯形结构前侧的斜面上。拆装展开板2上设有位于箱体17内侧的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末端设有悬挂支撑件12,悬挂支撑件12用于与高压防护板4连接。具体地,支撑柱10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箱体17的内侧四角。
[0030]本实施例中,拆装展开板2的左侧有两组箱体17,每一个箱体17外侧的高压防护板4的上下各有两个把手5,在高压防护板4内含有强电部分电气件11。
[003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高压防护板4的四角设有带有葫芦孔8的葫芦板6,高压防护板4通过葫芦板6上的葫芦孔8悬挂于悬挂支撑件12上。
[0032]具体地,如图3所示,葫芦板6的四角设有葫芦板机械连接孔7,葫芦板6通过葫芦板机械连接孔7连接在高压防护板4上。葫芦板6的中心设有葫芦孔8,葫芦孔8为葫芦形状,即葫芦形状分为下半大圆孔和上半小圆孔,葫芦孔8的两端为曲面9,下半大圆孔和上半个小圆孔的曲面9由空间葫芦曲面连接,为空间扫描加工特征。葫芦孔8一侧曲面9与支撑柱10接触,另一侧曲面9与悬挂支撑件12接触,如图7所示。下半大圆孔的直径大于悬挂支撑件12的头部,所以高压防护板4通过葫芦板6能套入悬挂支撑件12与支撑柱10之间的位置。
[0033]如图6

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悬挂支撑件12为T型结构,且头部与葫芦板6上的葫芦孔8曲面配合。悬挂支撑件12上沿轴向依次设有径向定位凸起15和外螺纹;支撑柱10上沿轴向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轴向定位内止口14及位于轴向定位内止口14下方的内螺纹,悬挂支撑件12通过外螺纹与支撑柱10的内螺纹连接,且通过径向定位凸起15与支撑柱10的轴向定位内止口14轴向限位。具体地,径向定位凸起15与外螺纹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上的弱电部分电气件(3)和强电部分电气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电气拆装平台框架(1)、拆装展开板(2)、高压防护板(4)及箱体(17),其中拆装展开板(2)设置于电气拆装平台框架(1)上,所述弱电部分电气件(3)和强电部分电气件(11)设置于拆装展开板(2)上;所述箱体(17)罩设于所述强电部分电气件(11)的外侧,并且通过高压防护板(4)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展开板(2)上设有位于所述箱体(17)内侧的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末端设有悬挂支撑件(12),所述悬挂支撑件(12)用于与所述高压防护板(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17)的内侧四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装配教学实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防护板(4)上设有带有葫芦孔(8)的葫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野朱维金鲍君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