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25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抑制穿通电压或漏电流、能实现很好显示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在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各扫描信号的输出单元与该输出单元对应的扫描线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电路,并设计所述缓冲电路,使得从该缓冲电路输出的扫描信号波形的前沿后沿时间,与在向所述对应的扫描线给出矩形波信号时在该扫描线的末端侧出现的受到时间常数影响的信号波形的前沿或后沿时间大致相同,或比其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涉及使用例如有机电致发光(以下记作EL)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机EL显示装置正引人注目。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其像素单元采用主动发光元件即有机发光元件,用固体薄膜的层叠构造构成,而且不需要液晶显示装置那样的背光或正面光的光源。因此,与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有机EL显示装置能将整个显示板能够做到厚度薄及重量轻,而且可实现耐冲击性好的显示装置。上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由于利用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来驱动,故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与视频信号对应的栅极电压。这样,从驱动晶体管向对应的发光元件提供与视频信号对应的稳定的电流,该发光元件便以与视频信号对应的亮度发光。对驱动晶体管加上的栅极电压,利用电压信号方式或电流信号方式提供。作为与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有关的技术,有表示电压信号(或电压写入)方式的美国专利6,229,506 B1(文献1)及表示电流信号(或电流写入)方式的美国专利6,373,454 B1(文献2)。美国专利6,229,506 B1号说明书美国专利6,373,454 B1号说明书上述像素电路中,为了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栅极电压,设置了多个开关晶体管。通过对这些开关晶体管的通断控制,每隔1帧设定所述栅极电压。这里成为问题的是,利用开关晶体管的通断动作,不一定正确设定所述栅极电压即与视频信号对应的所需电压。作为产生这种影响的一个原因,可举出构成像素电路的开关晶体管的“穿通电压”。该“穿通电压”影响到晶体管的响应特性。存在的问题是,当上述的栅极电压的值一变动,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量就变动,不能使显示元件以按照视频信号的亮度来动作。另外,作为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专利技术者还注意到以下的情况。即,由驱动电路对一行的像素单元的开关晶体管给出扫描信号时,该扫描信号在驱动电路输出侧、布线中间、布线末端侧的各部分的信号波形是不同的。这起因于像素单元的时间常数。当扫描信号的波形随画面上的部位不同而不同时,上述的“穿通电压”的值在画面上便不同,使在整个画面上产生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也即,在驱动电路输出侧、布线中间、布线末端侧的各处,“穿通电压”的值不同,便产生亮斑(显示不均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对扫描线的各部分的扫描信号波形的不同、在整个画面上得到均匀亮度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以具有以下各部分的显示装置作为对象,即具有多条扫描线与多条信号线交叉形成的像素排列区域;在所述多条扫描线与多条信号线的交叉处附近分别形成的像素单元,在像素排列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的、与所述多条扫描线连接并对所述多个像素单元沿行方向依次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以及在像素排列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的、与所述多条信号线连接并对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各列供给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这里,在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各扫描信号的输出单元与该输出单元对应的扫描线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电路,设定所述缓冲电路使其形成这样的波形,即从至少一个所述缓冲电路输出的扫描信号波形的前沿或后沿时间,与在向对应的扫描线给出矩形波信号时在该扫描线的末端侧出现的受到时间常数影响的信号波形的前沿或后沿时间大致相同,或比其更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元件阵列基板的简要构成说明图。图2所示为将图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内的缓冲电路与像素排列区域的等效电路的关系抽出表示的说明图。图3所示为说明图2的电路动作用的时序图。图4所示为图2的缓冲电路的另一例电路图。图5所示为说明图4的电路动作用的时序图。图6所示为图2的缓冲电路的又一例电路图。图7所示为说明图6的电路动作用的时序图。图8所示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电路的像素单元的具体电路例图。图9所示为说明图8的电路动作用的时序图。图10所示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电路的像素单元的具体电路又一例图。图11所示为说明图10的电路动作用的时序图。图12所示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电路的像素单元的具体电路再一例图。图13所示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电路的像素单元的具体电路另一例图。标号说明110像素排列区域111扫描线驱动电路112信号线驱动电路130缓冲电路201电源线202驱动晶体管203、205、206开关晶体管204电容207像素开关OLED1有机发光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以有机EL显示装置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简要构成图。有机EL显示装置由形成显示部的像素排列区域、驱动显示部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驱动这些驱动电路的控制器构成。像素排列区域110形成于玻璃等透光性绝缘基板构成的支持基板(未图示)上。在像素排列区域110内,将像素单元Px(1,1)、Px(2,1)、…、Px(1,2)、…、Px(n,m)排列成矩阵状。在支持基板上的像素排列区域110的外侧区域内,构成扫描线驱动电路111与信号线驱动电路112。扫描线驱动电路111含有移位寄存器及缓冲电路130,将外部供给的水平扫描开始脉冲依次转送到下一级,各级的输出信号通过缓冲电路130输出,作为给对应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这样,对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单元Px(1,1)、Px(2,1)、…、Px(1,2)、…、Px(n,m)进行每行扫描,设定各像素部Px(1,1)、Px(2,1)、…、Px(1,2)、…、Px(n,m)的数据接受状态和数据保持状态。信号线驱动电路112对信号线Data 1、Data 2输出写入信号。控制器113形成于与支持基板分开的驱动电路基板上,输出为得到信号线驱动电路112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11的动作用的数据信号、各种(信号取入、信号输出等)时序信号以及时钟信号。图2中表示取出一条扫描线Ysc的连接状态。这里设,一旦扫描线Ysc的扫描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就使像素单元的开关晶体管(未图示)从导通转移到关断,像素单元从数据接收状态转到数据保持状态。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11的最后输出级,设有缓冲电路130,通过该缓冲电路130向对应扫描线Ysc输出扫描信号。像素排列区域110是显示区域,图中所示为该区域内的扫描线Ysc的等效电路图。扫描线Ysc在像素排列区域110内可看作是将电阻与电容的时间常数电路串联连接的状态。缓冲电路130如图2所示,例如是将导电型不同的TFT即p沟道TFT(薄膜晶体管)131、n构道TFT132串联连接在电源线201与基准电位(接地电位)之间。作为缓冲电路130的输出,当比布线的时间常数更快的上升波形信号从输入部140供给显示部时,在驱动电路侧、布线中间、布线末端侧的各处的波形就如图3A、图3B、图3C所示。也即,在靠近驱动电路的输出一侧,是矩形波原来的形状,但在布线中间处,受到时间常数的影响,前沿、后沿变钝。而在离输出电路最远的布线末端侧处,波形的前、后沿变形很大。以这样的波形来使排列在行方向上的各像素单元的开关晶体管断开,各像素单元的穿通电压值不同。这意味着在行方向发生亮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电路130调整TFT的沟道长度和/或沟道宽度,要使其输出波形在各扫描线内不改变波形。图3D、图3E、图3F所示为输出波形经调整后的驱动电路的输出附近、布线中间、距驱动电路的输出较远的布线末端侧的各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显示像素,分别包含:根据供给电流量进行动作的显示元件、向所述显示元件供给与视频输入端供给的输入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晶体管、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并能保持与所 述输入信号相对应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栅极之电位差的电容器、以及串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与漏极之间的开关;设于所述像素的每行、并与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多条扫描线;以及通过所述扫描线输出控制所述开关的控制信号的扫 描线驱动电路,在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各扫描信号输出单元和与该输出单元对应的扫描线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电路,所述缓冲电路进行波形整形,使得输出的信号波形在从导通到关断的转移时的从初期电位向截止电位的过渡时间,与所述扫描线的末端侧的 信号波形的过渡时间大致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良朗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