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1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信号走线部、第一外引脚走线部、第二外引脚走线部、通孔部以及桥接走线部,第一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第二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上,通过设于通孔部的桥接走线部与第一外引脚走线部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外引脚走线用于进行绑定,而第一外引脚走线仅起信号传输功能,不用于绑定,因此,其宽度可设计的较窄,从而有效缩窄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优化显示效果。显示效果。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因其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颜色丰富多彩、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屏、信号灯、背光源、玩具等领域。Mini LED又称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其尺寸通常为80微米~200微米,是新一代的LED技术,承接了小间距LED高效率、高可靠性、高亮度和反应时间快的特性,且较小间距LED,耗电量和成本更低。
[0003]目前,Mini LED显示面板的边缘通常需要预留较长的外引脚接合区(OLB,outer lead bonding),用于绑定覆晶薄膜以及印刷电路板,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宽。另外,大尺寸的Mini LED显示面板通常由多个小尺寸的Mini LED显示面板拼接而成,较宽的边框会导致在拼接过程中拼缝过大,影响最终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设置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边外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0005]第一基板;
[0006]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
[0007]信号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上,并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
[0008]第一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的所述非显示区内,且与所述信号走线部电性连接;
[0009]第二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上;
[0010]通孔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以及
[0011]桥接走线部,填充于所述通孔部中,并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分别电性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内侧。
[001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走线部包括多条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包括与所述多条信号走线一一电性连接的多条第一外引脚走线,所述通孔部包括多个通孔,所述桥接走线部包括对应形成于所述多个通孔内的多条桥接走线,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包括多条第二外引脚走线,任意一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通过一所述桥接走线与一对应的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电性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和/或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
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
[001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和/或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并使得所述桥接走线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和/或第二外引脚走线的侧壁。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延伸方向呈至少两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延伸方向交错排布。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处设置。
[001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001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基板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材料或菲林材料,所述第二基板的材料包括菲林材料。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0:提供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信号走线部与第一外引脚走线部,所述信号走线部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电性连接;
[0022]S20:提供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外引脚走线部;
[0023]S30:将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的侧面对位贴合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信号走线部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的侧面;
[0024]S40:形成贯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通孔部;
[0025]S50:在所述通孔部中形成桥接走线部,所述桥接走线部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分别电性连接。
[002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中,将用于绑定覆晶薄膜以及印刷电路板的外引脚接合区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置于第一基板朝向出光方向侧面的第一外引脚走线部,另一部分为设置于第二基板背离第一基板的侧面的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中设置贯穿的通孔,在通孔中设置桥接走线部将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与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实现电性连接,其中,第二外引脚走线用于进行绑定,而第一外引脚走线仅起信号传输功能,不用于绑定,因此,其宽度可设计的较窄,从而有效缩窄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优化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部、第二外引脚走线部与通孔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第二外引脚走线与
通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第二外引脚走线与通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第二外引脚走线与通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第二外引脚走线与通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与通孔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与通孔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文字流程示意图;
[0040]图13a

13e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设置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边外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信号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上,并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第一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的侧面的所述非显示区内,且与所述信号走线部电性连接;第二外引脚走线部,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上;通孔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以及桥接走线部,填充于所述通孔部中,并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分别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部包括多条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部包括与所述多条信号走线一一电性连接的多条第一外引脚走线,所述通孔部包括多个通孔,所述桥接走线部包括对应形成于所述多个通孔内的多条桥接走线,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部包括多条第二外引脚走线,任意一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通过一所述桥接走线与一对应的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外引脚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和/或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外引脚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