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15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其结构包括混凝土填充部以及内置于混凝土填充部的钢筋件,并组合形成楼梯踏步本体与两端的休息平台组合体,所述休息台组合体包括分设于楼梯踏步两端的上端组合台和下端组合台,所述钢筋件包括下部纵筋、上部纵筋、梯形加强筋、分布筋、边缘箍筋、下端加强筋以及梯形加强筋。该预制楼梯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实现楼梯和整体建筑的分别生产建设,缩短了建筑周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现场浇注建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此外,该预制楼梯的生产过程有效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更易实现统一高质量生产,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量提供了保障。量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混凝土现浇楼梯施工方法陈旧,施工工艺繁琐,施工周期长没有普遍适用性,由此导致增加建筑的建造成本。现在正常的的楼梯施工,一般是现场支设模板后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连续浇水养护14天,才能使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然后再人工对楼梯表面剔凿做毛,整个过程费工费力,污水粉尘噪音严重,且增大了工程周期,降低了建筑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预制钢筋砼楼梯。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包括混凝土填充部以及内置于混凝土填充部的钢筋件,并组合形成楼梯踏步本体与两端的休息平台组合体,所述休息平台组合体包括分设于楼梯踏步本体两端的上端组合台和下端组合台,所述钢筋件包括下部纵筋、上部纵筋、梯形加强筋、分布筋、边缘箍筋、下端加强筋以及梯形加强筋;
[0006]所述下部纵筋包括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下部线性筋以及内置于下端组合台的下部水平筋,所述下部线性筋与下部水平筋相连,所述下部水平筋的另一端部垂直向上设置有下部垂直筋;
[0007]所述上部纵筋包括相连的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上部线性筋以及内置于下端组合台的上部水平筋;
[0008]所述下部线性筋和上部线性筋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分布筋的加强空腔,所述下部水平筋与上部水平筋共平面布设;
[0009]所述分布筋为U型结构,所述分布筋相对布设为两层并垂直设置于上部纵筋与下部纵筋之间,所述上下两侧的分布筋的端部相连并配合形成矩形分布筋组;
[0010]所述边缘箍筋沿平行于上部纵筋的方向设置于上端组合台内,所述边缘箍筋为与上端组合台的截面相匹配的矩形框,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端部与边缘箍筋的上端相持平;
[0011]所述下端加强筋沿平行于下部纵筋的方向内置于下端组合台,包括依次连接的斜置段、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斜置段与下部水平筋共平面设置,所述水平段平行上置于下部水平筋,所述垂直段与下部垂直筋共平面设置,所述水平段、垂直段和下部水平筋配合形成与下端组合台的截面相匹配的内部框架;
[0012]所述梯形加强筋为与踏步单元结构相匹配的倒L型筋件,所述梯形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与下部线性筋共平面的倾斜脚。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钢筋件还包含分设于上端组合台和下端组合台的第一边缘纵筋、第二边缘纵筋,所述第一边缘纵筋沿垂直于边缘箍筋的方向沿边缘箍筋的内环面均匀
布设,所述第二边缘纵筋沿垂直于下端加强筋的方向于内框架的内环面均匀布设。
[0014]进一步的是,设置于矩形分布筋组两端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对应设置,设置于矩形分布筋组内的上纵筋部和下部纵筋间隔布设。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休息平台组合体分别预设若干销洞,并于混凝土填充部内埋设有洞口加强筋,所述洞口加强筋为沿休息平台组合体方向设置的一端连接呈半圆形的U型结构,所述销洞沿垂直方向穿设于洞口加强筋的半圆形端部。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位于上端组合台的销洞为沿轴线内径减小的梯台环形洞,所述位于下端组合台的销洞为沿轴线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该预制楼梯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实现楼梯和整体建筑的分别生产建设,缩短了建筑周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现场浇注建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此外,该预制楼梯的生产过程有效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更易实现统一高质量生产,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分布方式,一方面保证整体结构的端部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为其连接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利用间错设置进一步提升结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应用强度性;销洞不仅可用于后续的装配定位操作,也可用于对建筑过程中辅助运输,扩大了适用范围以及应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沿A

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沿B

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图1沿C

C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5为销洞和洞口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为:1、混凝土填充部;2、下部纵筋;3、上部纵筋;4、分布筋; 5、边缘箍筋;6、第一边缘纵筋;7、洞口加强筋;71、销洞;8、下端加强筋; 9、第二边缘纵筋;10、梯形加强筋;101、直线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5所示,该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包括混凝土填充部1以及内置于混凝土填充部1的钢筋件,并组合形成楼梯踏步本体与两端的休息平台组合体,即上端组合台和下端组合台。上述钢筋件的下部纵筋2包括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下部线性筋以及内置于下端组合台的下部水平筋。下部线性筋与下部水平筋相连,则下部水平筋的另一端部垂直向上设置有下部垂直筋。上部纵筋3的上部线性筋平行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上部线性筋,而上部水平筋内置于下端组合台。下部线性筋和上部线性筋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分布筋4的加强空腔。分布筋4为U型结构,且其相对布设为两层并垂直设置于上部纵筋3与下部纵筋2 之间。如图3所示,上下两侧的分布筋4的端部相连并配合形成矩形分布筋组。设置于矩形分布筋组两端的上部纵筋3和下部纵筋2对应设置,而设置于矩形分布筋组内的上纵筋3和下部纵筋2间隔布设。该布设方式,一方面保证结构的端部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利
用间错设置提升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应用稳定性。则上述钢筋件的边缘箍筋5沿平行于上部纵筋3的方向设置于上端组合台内。边缘箍筋5为与上端组合台的截面相匹配的矩形框,上部纵筋3 和下部纵筋2的端部与边缘箍筋5的上端相持平。该边缘箍筋5内沿其内环面垂直布设有若干第一边缘纵筋6,以加强结构强度。其钢筋件的下端加强筋8沿平行于下部纵筋2的方向内置于下端组合台,包括依次连接的斜置段、水平段和垂直段。斜置段与下部水平筋共平面设置,水平段平行上置于下部水平筋,则垂直段与下部垂直筋共平面设置,水平段、垂直段和下部水平筋配合形成与下端组合台的截面相匹配的内部框架。为提升结构强度,该内部框架内沿其内环面垂直布设有若干下端加强筋8。
[0027]该预制钢筋砼楼梯首先应用各部分的多个钢筋件并排组装形成楼梯支撑框架,进而利用混凝土的加注形成对其支撑框架进行包裹形成混凝土填充部1。钢筋件内的梯形加强筋10为与踏步单元结构相匹配的倒L型筋件,则梯形加强筋10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与下部线性筋共平面的倾斜脚,且该梯形加强筋10内垂直布设有若干直线加强筋101,已提升结构强度。在架构过程中,该梯形加强筋 10所形成与踏步单元相匹配的组件可为两组或三组,可根据实际踏步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钢筋砼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填充部(1)以及内置于混凝土填充部(1)的钢筋件,并组合形成楼梯踏步本体与两端的休息平台组合体,所述楼梯踏步本体设置有若干踏步单元,所述休息平台组合体包括分设于楼梯踏步本体两端的上端组合台和下端组合台,所述钢筋件包括下部纵筋(2)、上部纵筋(3)、梯形加强筋(10)、分布筋(4)、边缘箍筋(5)、下端加强筋(8)以及梯形加强筋(10);所述下部纵筋(2)包括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下部线性筋以及内置于下端组合台的下部水平筋,所述下部线性筋与下部水平筋相连,所述下部水平筋的另一端部垂直向上设置有下部垂直筋;所述上部纵筋(3)包括相连的内置于楼梯踏步本体的上部线性筋以及内置于下端组合台的上部水平筋;所述下部线性筋和上部线性筋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分布筋(4)的加强空腔,所述下部水平筋与上部水平筋共平面布设;所述分布筋(4)为U型结构,所述分布筋(4)相对布设为两层并垂直设置于上部纵筋(3)与下部纵筋(2)之间,所述上下两侧的分布筋(4)的端部相连并配合形成矩形分布筋(4)组;所述边缘箍筋(5)沿平行于上部纵筋(3)的方向设置于上端组合台内,所述边缘箍筋(5)为与上端组合台的截面相匹配的矩形框,所述上部纵筋(3)和下部纵筋(2)的端部与边缘箍筋(5)的上端相持平;所述下端加强筋(8)沿平行于下部纵筋(2)的方向内置于下端组合台,包括依次连接的斜置段、水平段和垂直段,所述斜置段与下部水平筋共平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曹争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江苏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