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82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包括催化燃烧器壳体,所述导流腔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导流管依次通过保温填料中内嵌设置的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三换热管道后连接有出风管,所述第一惰性储热填料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在第一惰性储热填料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扰流条,所述安装杆上固定设置有搅流叶片;所述换热管套设在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三换热管道的外侧,所述回流出口连通于预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能够有效利用废气在催化燃烧处理后产生的热量,更加节能,且换热器的结构精简,换热效率高,不易发生堵塞,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为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VOC废气的治理,主要有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反应温度多在1000℃以上,能耗高,易产生Cl2、COCl2、NO
X
、多氯二苯呋喃等有毒副产物,而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更大;催化燃烧法是借助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下,发生无焰燃烧,并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同时放出大量热能,更加节能。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包括但不限于:1、现有的催化燃烧器中缺少换热结构,或者是换热结构过于复杂,不仅装配操作繁琐,而且换热效率较低,不能有效利用废气在催化燃烧处理后的产热,造成较多的能源浪费;2、现有的用于催化燃烧器的换热器,其内部管道容易被废气中的灰尘堵塞,使得换热性能下降,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频繁地进行检修和维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0005]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换热器的催化燃烧器,包括催化燃烧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器壳体(1)的顶部连通设置有配气管(2),所述催化燃烧器壳体(1)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均风板(3)和催化燃烧剂(4),所述催化燃烧剂(4)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和催化燃烧剂(4)之间形成导流腔(6),所述限位板(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流管(7),所述导流管(7)上开设有进气口(701),所述导流腔(6)和进气口(701)相连通,所述导流管(7)贯穿板式换热器外壳(8)的侧壁;所述板式换热器外壳(8)中设置有保温填料(9),所述导流管(7)依次通过保温填料(9)中内嵌设置的第一换热管道(10)、第二换热管道(11)和第三换热管道(12)后连接有出风管(13),所述第一换热管道(10)中固定设置有第一惰性储热填料(15),所述第一惰性储热填料(15)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51),所述第一换热管道(10)在第一惰性储热填料(15)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扰流条(16),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中固定设置有第二惰性储热填料(17),所述第二惰性储热填料(17)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71),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在第二惰性储热填料(17)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扰流条(18),所述第三换热管道(12)中固定设置有第三惰性储热填料(19),所述第三惰性储热填料(19)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191),所述第三换热管道(12)在第三惰性储热填料(19)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三扰流条(20),所述第一换热管道(10)和第二换热管道(11)、第二换热管道(11)和第三换热管道(12)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逊张竞宜刘迎董栋杨春贤张其超柴维军顾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