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78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底板基础,所述底板基础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所述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的顶部浇筑有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所述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顶部和一侧浇筑有地下室顶板,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顶板覆土,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地下室顶板、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依地势转换嵌固端,节省了地下室挖方费用同时节省了维护及处理平整场地的费用,可保证地下室无坡度和使用的舒适性,保留了原建筑功能,增加了地下室的可用空间。的可用空间。的可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西南地区(云、贵、川)多数地方为山区,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空间有限使得不少建筑需坐落于坡地、山地等地区;且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带地下室停车场的商业及住宅发展迅速,因此对于大底盘作为地下室的情况下,结构嵌固端所取的位置就成为了结构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结构设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003]传统地下室是依地势做成大斜面以满足地势高差,或在转换位置设置斜的顶板,传统地下室依地势做成大斜面,降低了地下室的使用空间,同时增加了挖方费用及场地的维护与平整费用,针对这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嵌固层根据坡地选取不等高的楼板进行嵌固,保证地震力传递的方式安全可靠经济。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底板基础,所述底板基础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所述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的顶部浇筑有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所述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顶部和一侧浇筑有地下室顶板,所述地下室顶板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顶板覆土。
[0006]优选地,所述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
[0007]优选地,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地下室顶板、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
[0008]优选地,所述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和地下室顶板嵌固端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
[0009]优选地,所述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包括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非嵌固端两部分。
[0010]优选地,所述地下室顶板包括地下室顶板非嵌固端和地下室顶板嵌固端两部分。
[0011]优选地,所述底板基础可以为筏板或防水板。
[0012]本技术通过依地势转换嵌固端,节省了地下室挖方费用同时节省了维护及处理平整场地的费用,保证地下室没有坡度且增加了地下室使用的舒适性,通过依地势转换嵌固端,无需在转换处做斜顶板,转换部位可保留原建筑功能,增加了地下室的可用空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依地
势转换嵌固端,节省了地下室挖方费用同时节省了维护及处理平整场地的费用,可保证地下室无坡度和使用的舒适性,保留了原建筑功能,增加了地下室的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板基础;2、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3、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非嵌固端;4、地下室顶板嵌固端;5、地下室顶板覆土;6、地下室顶板非嵌固端;7、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8、地下室顶板;9、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10、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方案。
[0017]实施例1
[0018]参照图1,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底板基础1,底板基础1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的顶部浇筑有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10,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10的顶部和一侧浇筑有地下室顶板8,地下室顶板8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顶板覆土5。
[0019]实施例2
[002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地下室顶板8的厚度不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地下室顶板8、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1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7和地下室顶板嵌固端4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包括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7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非嵌固端3两部分,地下室顶板8包括地下室顶板非嵌固端6和地下室顶板嵌固端4两部分,底板基础1可以为筏板或防水板。
[0021]本技术的施工原理如下:首先通过地势变化选择合适的转换地下室顶板嵌固端位置(非主楼位置),使得地下室四面中沿地势变化的两侧可以依照地势及两侧的覆土的回填和支护满足这两个方向嵌固的需求,之后通过构造措施满足嵌固端的转换的基本条件,其中构造措施是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地下室顶板及其框架梁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地下室顶板及其框架梁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抗震规范》第6.2.4条调整,对于边柱和角柱,由于仅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的要求,可采用增大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进行设计,地下室顶板及其框架梁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柱截面每层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上1层的
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放大1.25倍,角柱再放大1.10倍(抗震等级二级),地下室剪力墙的配筋不应少于地上1层剪力墙的配筋,之后再在该转换位置沿着地震力传递的方向设置在不影响地下室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均匀对称的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必要时需要调整建筑功能保证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布置,通过计算得出楼层底部传过来的地震力,从而计算分传至每一片剪力墙上的地震力,调整剪力墙的截面及布置以满足地震力传递的需求,同时复核塔楼的刚度比,剪力墙周围地下室自身转换两层的刚度比是否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端和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嵌固端转换的条件,若验算后仍不能满足,则根据验算所差额增加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的厚度或布置数量后重复计算直至满足为止。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底板基础(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基础(1)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的顶部浇筑有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所述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的顶部浇筑有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10),所述负一层的转换剪力墙(10)的顶部和一侧浇筑有地下室顶板(8),所述地下室顶板(8)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顶板覆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8)的厚度不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地带地下室不等高嵌固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二层的转换剪力墙(2)、地下室顶板(8)、负二层顶板及其框架梁(9)和负一层的转换剪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周煜杨铭钊马俊吕珏方应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