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059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硬磁环(5)和软磁环(4),其中软磁环(4)采用磁致应变材料制备;硬磁环(5)安装在密封基座内部,与密封基座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软磁环(4)安装在转动轴外部,与转动轴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硬磁环(5)和软磁环(4)之间的接触面安装有碳石墨环(2)。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磁致应变材料制造的软磁环(4)在硬磁环(5)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使得磁密封装置具有元件少、结构简凑、易装配、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其密封效果好、寿命长,适用于多种工况条件。适用于多种工况条件。适用于多种工况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端面密封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端面密封是装配在两个相对运动平面之间的密封件,可用于替代密封填料密封高压介质,具有摩擦损失小、轴及轴套无磨损、长期无渗漏、不受轴挠曲及振摆影响、无需定期保养的优点。目前,磁力端面密封逐步代替普通弹簧端面密封,磁力端面密封安装方便、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适用于较高速度,可作为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轴端的滑油密封和其他旋转机械轴端的密封。
[0003]专利文献1(授权公告号CN104226173B)公开了

一种用于磁力搅拌器的磁力密封装置

,通过磁场驱动,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其密封装置包括外磁转子、内磁转子、传动主轴和密封筒等多部件构成,结构十分复杂。专利文献2(授权公告号CN207961526U)公开了

一种磁力密封装置

,该装置用于解决反应釜填料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装置中有动环和静环,动环上设有动环座,静环上设有静环座,静环为磁性材料,动环为石墨,动环座为磁性金属材料,静环与动环座端面之间设有密封面O型圈,静环与静环座之间设有静环O型圈,装置构成也较为复杂。可见,现有的磁力密封装置结构复杂,维修工作量大,更换成本高。专利文献3(一种磁力轴密封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5333153A)公开了一种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的集装式密封的磁力轴密封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所述静环结构为:包括耐磨环、静环外皮和呈盖状的静环本体;所述动环结构为:包括填充圈、定位环、磁体和呈盖状的动环本体,这种装置的结构元件也较多,不便于安装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装配的可用于端面密封的磁密封装置,它通过软磁材料的改进,使磁密封装置具有结构元件少、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其密封效果好、寿命长,适用于多种工况条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用于实现密封基座和转动轴之间的端面密封,包括同轴设置的硬磁环5和软磁环4,所述软磁环4采用磁致应变材料制备;硬磁环5安装在密封基座内部,硬磁环5与密封基座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软磁环4安装在转动轴外部,软磁环4与转动轴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硬磁环5和软磁环4之间的接触面安装有碳石墨环2。
[0007]所述软磁环4在硬磁环5的磁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软磁环4发生膨胀变形,促使第二密封圈3与转动轴更紧密的接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尤其是无端面压力时的密封效果。
[0008]所述硬磁环5和软磁环4的内径尺寸为32
±
5mm,外径尺寸40
±
5mm,高度5
±
1mm,硬磁环5和软磁环4间相互作用的磁力为15N~28N。
[0009]所述碳石墨环2设置在软磁环4与硬磁环5相对的端面,使得软磁环与硬磁环之间
具有0.1~1mm的间隙。
[0010]硬磁环5的外部圆柱面开有容纳第一密封圈1的沟槽;软磁环4的内部圆柱面开有容纳第二密封圈3的沟槽,软磁环4与硬磁环5相对的端面开有容纳碳石墨环2的沟槽。
[0011]所述硬磁环5材料选自以下永磁材料:钕铁硼合金、钐钴合金、铝镍钴合金、铁钴钒合金。
[0012]所述硬磁环5采用二极、四极或偶数多极方式充磁,硬磁环5选用的材料的最大磁能积为10~35kJ/m3。
[0013]软磁环4材料选自以下具有磁致应变效应的软磁合金:铁镍合金、铁铝合金、铁镓合金、铁钴合金等。
[0014]根据所述的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的使用方法,用于实现密封基座和转动轴之间的端面密封,该磁密封装置包括安装在密封基座上的硬磁环5和安装在转轴上的软磁环4,软磁环4采用磁致应变材料制备;硬磁环5和软磁环4间的磁力、软磁环4的磁致形变参数,通过硬磁环5和软磁环4的材料种类、外形尺寸、充磁方式等参数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工况条件的需求。
[0015]将软磁环4安装到转动轴或取下时,消除硬磁环5的磁场作用,使软磁环4变形消失。
[0016]在安装该磁密封装置时,先将软磁环安装到转动轴,调节好位置后,再安装硬磁环并靠近软磁环,此时软磁环在硬磁环作用下产生膨胀变形,第二密封圈3与转轴紧密接触;在取下该装置时,先取下硬磁环5消除磁场对软磁环4的作用,使无变形的软磁环4顺利从转动轴取下。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8]与现有技术的磁密封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对采用的软磁环4进行了改进,即采用具有磁致伸缩效应的软磁材料制作软磁环4,此类软磁材料包括铁镍合金、铁铝合金、铁镓合金等。这样,软磁环在硬磁环的磁力作用下产生磁致伸缩效应使得软磁环膨胀变形,这种变形可使软磁环与转动轴的接触更为紧密,从而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磁致伸缩效应的软磁材料制备的磁密封装置,具体有如下优势:首先,此类软磁材料具有软磁性能,即可以在硬磁材料的磁场作用下与硬磁材料紧密接触并具有一定的吸附力,该吸附力使硬磁环5与碳石墨环2的端面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其次,此类软磁材料具有磁致伸缩效应,即可以在硬磁材料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变形(该变形与硬磁材料的种类、尺寸、充磁方式等相关),该变形的产生有利于软磁环4与转动轴的密封,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最后,消除硬磁环5的磁场作用时的软磁环4变形消失,可以方便的将软磁环4从转轴上安装或取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安装时先安装软磁环,此时软磁环未受到磁场作用可以轻松安装在转动轴上。调节好位置后,将硬磁环靠近软磁环,此时软磁环在硬磁环作用下产生膨胀变形,第二密封圈3与转动轴紧密接触。如果要取下装置,先取下硬磁环5即可消除磁场对软磁环4的作用,软磁环4无变形可使其顺利从转轴取下。
[0020]另外还有:
[0021]首先,利用磁密封装置的硬磁环5与软磁环4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力使两部分吸合在一起,工作过程中软磁环上的碳石墨环2可以在主轴高转速运转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气膜,阻止被密封的流体泄露,从而达到密封效果。其次,所选用的软磁环4具有磁致伸缩
性能,在硬磁环5的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磁致形变,在该磁致形变的作用下可使软磁环4、第二密封圈3与轴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进一步提高磁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最后,所采用的碳石墨复合材料制成的碳石墨环2具有高强度、耐高温、导热性好等性能优势,而特定尺寸的碳石墨环2嵌入软磁环4中可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密封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磁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密封圈;2.碳石墨环;3.第二密封圈;4.软磁环;5.硬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易装配的磁密封装置,用于实现密封基座和转动轴之间的端面密封,包括同轴设置的硬磁环(5)和软磁环(4),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环(4)采用磁致应变材料制备;硬磁环(5)安装在密封基座内部,硬磁环(5)与密封基座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软磁环(4)安装在转动轴外部,软磁环(4)与转动轴的接触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硬磁环(5)和软磁环(4)之间的接触面安装有碳石墨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环(4)在硬磁环(5)的磁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软磁环(4)发生膨胀变形,促使第二密封圈(3)与转动轴更紧密的接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尤其是无端面压力时的密封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磁环(5)和软磁环(4)的内径尺寸为32
±
5mm,外径尺寸40
±
5mm,高度5
±
1mm,硬磁环(5)和软磁环(4)间相互作用的磁力为15N~28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石墨环(2)设置在软磁环(4)与硬磁环(5)相对的端面,使得软磁环与硬磁环之间具有0.1~1mm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硬磁环(5)的外部圆柱面开有容纳第一密封圈(1)的沟槽;软磁环(4)的内部圆柱面开有容纳第二密封圈(3)的沟槽,软磁环(4)与硬磁环(5)相对的端面开有容纳碳石墨环(2)的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星鄢邵文张洪平徐立红郭世海安静祁焱赵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