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粉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023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孢子粉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吸头端带有蚌型结构的手持式可控吸管头连接收集单元,收集单元内设置有抽送孢子粉的风机、腔道和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还设有动态过滤装置安装于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中,动态过滤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轴上带传动设置的过滤网带,驱动部件连接驱动两个驱动轴动态旋转,动态过滤装置还设置了反向吹出机构防止过滤网带堵塞,通过上述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孢子粉颗粒过小容易飞散的问题,背负式收集过程不受灵芝生长和种植环境影响,不会造成粉尘飞扬,杜绝了人员过敏问题,孢子粉收集过程浪费小,杂质低,实现了分级别收集,提高了孢子粉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子粉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子粉的品质和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孢子粉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菌类植物收集装置,具体是一种孢子粉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孢子粉是灵芝发育后期弹射释放出来的种子,生物学上称为担孢子,集中起来后呈粉末状,通称灵芝孢子粉。它的利用和研究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大约出产100公斤椴木灵芝才能收集1公斤孢子粉,每个孢子直径只有5~8微米,孢子内含有比灵芝更丰富的多糖肽、腺嘌呤核苷、蛋白质、酶、三萜类、有机锗、微量元素等特殊成份,营养价值高。但实际种植过程中,孢子粉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布袋收集,在自然环境下收集非常困难,孢子粉颗粒过小容易飞散,孢子粉的收集过程还受到灵芝生长和种植环境影响,浪费损失严重,收集容易混入其他杂质,还容易造成了采摘人员的过敏,袍子粉品质需求高档,目前无法按品质进行分级别收集,因此,需要一种孢子粉收集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孢子粉难以收集的问题,技术一种孢子粉收集装置。
[0004]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孢子粉收集装置,包括手持式可控吸管头和与其连接的收集单元,手持式可控吸管头的吸头端采用与灵芝生长形状相符的蚌型结构,蚌型结构内部设置可控振动的仿生触角刷,收集单元包括:收集装置、安全阀、动态过滤装置、驱动部件,收集装置内设置有抽送孢子粉的风机、腔道和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安全阀设置于收集装置的风机出口初始腔道与末端出风口腔道之间,至少一个动态过滤装置设置于收集装置内的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中,动态过滤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轴上带传动设置的过滤网带,驱动部件连接驱动两个驱动轴动态旋转。
[0006]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设置有过滤层反向吹除结构,具体包括:与动态过滤装置适配的内腔、上窗口、下窗口、导风半轴、导风定位轴,收集装置还包括连接过滤层反向吹除结构的高压气源,高压气源分别连接上窗口和导风半轴,动态过滤装置的两个驱动轴和过滤网带连接后整体外形与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内腔适配,驱动轴设置有与导风半轴、导风定位轴适配的内孔,驱动轴还设置有用于高压气流穿过的蜂状孔,导风半轴为断面为D型的长轴体,导风半轴缺口体为导风口,导风口朝向与下窗口对位。
[0007]过滤网带为单层过滤网。
[0008]收集装置内设置有倾斜腔道和竖直腔道,倾斜腔道包括位于过滤前段的吹落腔和位于过滤后段的上升腔,竖直腔道包括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第三沉积腔、第四沉积腔。
[0009]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为三个,分别沿收集装置内倾斜腔道设置,动态过滤装置为三个精度递增安置于三个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内,三个精度递增的动态过滤装置对位设置分隔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第三沉积腔、第四沉积腔,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第三沉积腔、第四沉积腔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收集袋。
[0010]吹落腔和第一沉积腔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段片式静电消除释放功能的减速瓣。
[0011]手持式可控吸管头入口端设置有静电发生器,第一沉积腔、第二沉积腔、第三沉积腔腔壁体分别设置有软质且具备静电消除功能的缓冲瓣。
[0012]吹落腔下沿连接第一沉积腔上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积粉瓣,积粉瓣为一导电橡胶弹性片,其底边与第一级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体固定连接,积粉瓣与第一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体形成夹角槽。
[0013]孢子粉收集装置通过人工背负收集单元,手持手持式可控吸管头对单个灵芝实施针对性收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采用与灵芝生长形状相符的仿形吸口,解决了孢子粉颗粒过小容易飞散的问题,工作方式采用人工背负操作简单,收集过程不受灵芝生长和种植环境影响,针对性的收集方式不会造成粉尘飞扬,杜绝了人员过敏问题,孢子粉收集过程浪费小,杂质低,实现了分级别收集,提高了孢子粉的品质和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仿形吸口工作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2仿形吸口Y向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1B

B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收集单元进出风口方向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收集单元三维局部剖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图5的左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图1A

A的剖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图1动态过滤装置的结构连接安装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结构三维视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图10D

D剖视图;
[0028]图13是本技术图10C

C剖视图;
[0029]图14是本技术动态过滤网连接驱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是本技术驱动轴三维视图。
[0031]其中,1

仿形吸口,2

可控吸管,3

收集装置,4

安全阀,5

动态过滤装置,6

收集袋,7

驱动部件,8

背带连接口,101

橡胶上颚,102

下腔体,103

振动器,104

仿生触角刷,105

静电发生器,106

公接口,107

收纳腔,108

定位止口,201

大颗粒体过滤器,202

振动器开关,203

单向风门,204

母接口,301

吸管接口,302

风机进气口,303

终端出风口,304

第一风腔隔断,305

第二风腔隔断,306

一号风机,307

二号风机,308

三号风机,309

吹散腔,310

吹落腔,311

上高压腔,312

第一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313

第二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314

第三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315

积粉瓣,316

减速瓣,317

第一沉积腔,318

第二沉积腔,319

第三沉积腔,320

第四沉积腔,321

缓冲瓣,322

腔板,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孢子粉收集装置,包括手持式可控吸管头和与其连接的收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可控吸管头的吸头端采用与灵芝生长形状相符的蚌型结构,所述蚌型结构内部设置可控振动的仿生触角刷(104),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收集装置(3)、安全阀(4)、动态过滤装置(5)、驱动部件(7),所述收集装置(3)内设置有抽送孢子粉的风机、腔道和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所述安全阀(4)设置于收集装置(3)的风机出口初始腔道与末端出风口腔道之间,至少一个动态过滤装置设置于收集装置(3)内的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中,所述动态过滤装置(5)包括两个驱动轴(501)上带传动设置的过滤网带(502),所述驱动部件(7)连接驱动两个驱动轴(501)动态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孢子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设置有过滤层反向吹除结构,具体包括:与所述动态过滤装置(5)适配的内腔、上窗口(335)、下窗口(334)、导风半轴(333)、导风定位轴(332),所述收集装置(3)还包括连接过滤层反向吹除结构的高压气源,所述高压气源分别连接所述上窗口(335)和导风半轴(333),动态过滤装置(5)的两个驱动轴(501)和过滤网带(502)连接后整体外形与动态过滤装置安装部件内腔适配,所述驱动轴(501)设置有与导风半轴(333)、导风定位轴(332)适配的内孔,所述驱动轴(501)还设置有用于高压气流穿过的蜂状孔(501

4),所述导风半轴(333)为断面为D型的长轴体,所述导风半轴(333)缺口体为导风口(337),所述导风口(337)朝向与下窗口(334)对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孢子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孙杰杜丽丽孙治乾牛慧敏崔静杨小环
申请(专利权)人:太谷县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