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86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具体为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包括盆体,顶盖和支撑杆,盆体侧壁上方设置有第一环槽,盆体顶面环形分布有下插装孔,顶盖为圆盘状,底面设有环形排布的上插装孔,支撑杆上、下端分别插入下插装孔与上插装孔中,从而形成环形排布,使固定安装于盆体上方;环形排布的支撑杆外侧包裹透明软质材料,透明软质材料顶部与底部分别包裹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分别安置弹性件,使透明软质材料与环槽内环面紧密贴合;盆体外壁设有气源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支撑杆连接盆体与顶盖,并包裹透明软质材料形成密闭空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不失美观。且不失美观。且不失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具体为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小型盆栽,盆栽多为花朵或绿植,菌菇类盆栽相对较少,其中一大原因是菌菇类生长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家庭或办公室等常规生活环境中难以种植。目前所公开的菌菇培养装置多采用整体密封结构,制造成本极高,不适用于一般家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简易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包括盆体,顶盖和支撑杆,所述盆体侧壁上方设置有第一环槽,盆体顶面环形分布有下插装孔,所述顶盖为圆盘状,底面设有环形排布的上插装孔,所述支撑杆上、下端分别插入下插装孔与上插装孔中,从而形成环形排布,使固定安装于盆体上方;环形排布的支撑杆外侧包裹透明软质材料,透明软质材料顶部与底部分别包裹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分别安置弹性件,使透明软质材料与环槽内环面紧密贴合;盆体外壁设有气源接口。
[0006]所述的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盆体的侧壁为空心壁,空心壁中为空心夹层,所述气源接口与所述空心夹层连通,盆体顶面环形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为细长孔并与所述空心夹层连通。
[0007]所述的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盖中心部位开有密封注水孔,所述密封注水孔为一锥形通孔,其内插装有同样为锥形的软质密封塞
[0008]所述的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环面覆盖有密封面。
[0009]本技术采用支撑杆连接盆体与顶盖,并包裹透明软质材料形成密闭空间,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不失美观。通气孔与密闭空间之间采用空心夹层作为过渡,使得气路通畅,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盆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顶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盆体,11

空心夹层,12

气源接口,13

下插装孔,14

通气孔,15

第一环槽,2

顶盖,21

上插装孔,22

密封注水孔,23

软质密封塞,24

第二环槽,3

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3所示,一种简易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包括盆体1和顶盖2。盆体1侧壁为空心壁,空心壁中为空心夹层11,盆体1外壁设有与空心夹层11连通的气源接口12,气源接口为气动单向接口,或仅为一圆形或锥形气道。盆体1顶面环形分布有下插装孔13和通气孔14,其中,下插装孔13用于插装支撑杆3,通气孔14为细长孔并与空心夹层11连通。盆体1侧壁上方设置有第一环槽15。
[0015]顶盖2为圆盘状,底面设有环形排布的上插装孔21,上、下插装孔数量相同,顶盖2中心部位开有密封注水孔22,密封注水孔22为一锥形通孔,其内插装有同样为锥形的软质密封塞23,顶盖2外周面开第二环槽24。
[0016]进行栽培时,首先将盆体1中添加土料,垫料、吸水材料并植入菌菇,支撑杆3下端插装于下插装孔13、上端插装于上插装孔21内,从而使顶盖2通过周向排布的支撑杆固定安装于盆体1上方,使用透明软质材料包裹周向排布的支撑杆,如保鲜膜,包裹完成后,材料顶部与底部分别包裹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24,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24分别安置弹性件,如橡胶圈,使透明软质材料与环槽内环面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为使密封性进一步提升,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24内环面预先设置密封件,形成气密性优良的密封面覆盖,而后再进行上述密封操作。
[0017]当需要加水时,拔出软质密封塞23,向盆体1内注水或营养液,如追求更好的密封性,采用针管穿过软质密封塞23向内注射。菌菇无法长时间处于完全密闭的环境中,因此气源接口12连接小型气动装置,每隔一段时间启动并持续运转一定时常,将适量的外部空气注入内部空间中,由于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24并非工业级密封,因此当启动装置由气源接口将空气注入后,经空心夹层11,通气孔14进入盆体1与顶盖2之间的空间中,使空间内压力增大,并由第一环槽15、第二环槽24密封处泄压,从而完成循环。
[0018]当菌菇处于长期无人看管状态时,可将气源设定为间隔运行模式,并设置一输液装置,输液装置输入口连接液体盛放装置,输出针头穿过软质密封塞,向盆体1均匀输送浇灌液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庭用菌菇培养装置,包括盆体(1),其特征是:还包括顶盖(2)和支撑杆(3),所述盆体侧壁上方设置有第一环槽(15),盆体顶面环形分布有下插装孔(13),所述顶盖为圆盘状,底面设有环形排布的上插装孔(21),所述支撑杆上、下端分别插入下插装孔(13)与上插装孔(21)中,从而形成环形排布,使固定安装于盆体上方;环形排布的支撑杆外侧包裹透明软质材料,透明软质材料顶部与底部分别包裹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分别安置弹性件,使透明软质材料与环槽内环面紧密贴合;盆体外壁设有气源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孙治乾牛慧敏杜丽丽杨小环孙杰崔静
申请(专利权)人:太谷县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