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72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润滑油滤清器,涉及滤清器技术领域。该润滑油滤清器包括进油通道、滤芯层和出油通道。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滤芯层。进油通道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回流槽,回流槽为具有两端开口的U型槽,两端开口分别和进油通道相互连接,且两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与回流槽可拆卸连接。该润滑油滤清器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回流槽,使得颗粒直径较大的杂质或者胶质,在回流槽中就实现了一次过滤,拦截了部分大颗粒杂质,减轻滤芯层的过滤压力,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滤效果,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滤清器


[0001]本技术涉及滤清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润滑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滤清器,又称机油格。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润滑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润滑油滤清器应具有滤清能力强,流通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一般润滑系中装用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并联或串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叫全流式滤清器,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全部经滤清器滤清;与之并联的叫分流式滤清器)。其中粗滤器一串联在主油道中,为全流式;细滤器并联在主油道中,为分流式。现代轿车发动机上普遍只设有集滤器和一个全流式机油滤清器。粗滤器滤除机油中粒径为0.05mm以上的杂质,细滤器则用来滤除粒径为0.001mm以上的细小杂质。
[0003]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滤清器大都仅仅采用滤芯对杂质进行单次过滤,很容易出现滤芯内部堵塞的现象,或滤芯空隙过大造成过滤效果不良好的问题。
[0004]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0005]采用滤芯对杂质进行单次过滤,过滤效果不好,不能对大径颗粒进行多次拦截。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滤清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其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回流槽,使得颗粒直径较大的杂质或者胶质,在回流槽中就实现了一次过滤,拦截了部分大颗粒杂质,减轻滤芯层的过滤压力,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滤效果,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油滤清器,其包括进油通道、滤芯层和出油通道。上述进油通道和上述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上述滤芯层。上述进油通道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回流槽,上述回流槽为具有两端开口的U型槽,两端上述开口分别和上述进油通道相互连接,且两端上述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上述第二过滤网和上述第三过滤网与上述回流槽可拆卸连接。
[0009]该润滑油滤清器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回流槽,使得颗粒直径较大的杂质或者胶质,在回流槽中就实现了一次过滤,拦截了部分大颗粒杂质,减轻滤芯层的过滤压力,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滤效果,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过滤网的网格孔径大于上述第三过滤网的网格孔径和上述第一过滤网的网格孔径。
[0011]第二过滤网的网格孔径大于第一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则可以使得大颗粒的杂质由第二过滤网进入到回流槽内,对大颗粒杂质进行一次拦截与收集,提高装置的整体过滤
效果。第一过滤网的设置能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滤芯层,第三过滤网的设置能使得杂质不会又从回流槽中脱离。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回流槽和上述进油通道相互配合形成油液循环腔,上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于上述油液循环腔外,且靠近上述第二过滤网的一侧。
[0013]将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油液循环腔外靠近第二过滤网的一侧,可以使得油液在撞击到第一过滤网后形成小型的水锤效应,并部分由第二过滤网进入到回流槽内,使得大颗粒杂质在回流槽中就能够实现过滤分离,减轻滤芯层的过滤压力。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滤芯层包括若干滤芯单元,上述滤芯单元为V型,且若干上述滤芯单元首尾相连顺次连接配合形成上述滤芯层。
[0015]当润滑油通过该滤清器时,杂质离子会聚积在V形滤芯单元底部的凹槽中,而且由于工作长度增大,使得滤清器的工作面即过滤面积大大增大,增大其过滤效率的同时,又会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滤芯单元由麻纤维或竹纤维制成的纤维毡制得。
[0017]工业中常用麻纤维和竹纤维进行过滤,其具有离散型、高强度低伸型的纤维特征,利于长时间过滤,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延长该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润滑油滤清器还包括上盖体、外壳和下盖体,上述上盖体、上述外壳和上述下盖体围合形成过滤空腔,上述进油通道、上述滤芯层和上述出油通道均设置于上述过滤空腔内,上述上盖体与上述下盖体分别和上述外壳的两侧可拆卸连接。
[0019]上盖体与下盖体分别和外壳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得滤清器可随时拆卸更换滤芯或对回流槽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清除,保证长时间的过滤效果。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空腔内还设置有进油挡板,上述进油挡板设置于上述进油通道和上述滤芯层之间。
[0021]进油挡板能对油液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油液中小颗粒杂质附着于挡板上,同时其能提高经过进油挡板油液的流通速率,使其在经过滤芯层时,能充分和滤芯层接触,提高过滤效果。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盖体和上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盲板,上述上盖体和上述外壳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3]将上盖体和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可以使得上盖体和外壳连接时结构稳定,且利于拆卸。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出油通道为圆形管状通道,且上述出油通道设置于上述过滤空腔的中部位置,上述滤芯层沿上述出油通道外壁的周向位置包裹上述出油通道。
[0025]将滤芯层包裹于出油通道内,可以对油液进行充分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00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进油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述进油通道镜像的设置于上述出油通道的两侧。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8]该润滑油滤清器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回流槽,使得颗
粒直径较大的杂质或者胶质,在回流槽中就实现了一次过滤,拦截了部分大颗粒杂质,减轻滤芯层的过滤压力,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滤效果,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润滑油滤清器的剖视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油液循环腔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滤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标:100

润滑油滤清器;10

进油通道;101

第一过滤网;102

回流槽;103

第二过滤网;104

第三过滤网;105

油液循环腔;11

滤芯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通道、滤芯层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所述滤芯层;所述进油通道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为具有两端开口的U型槽,两端所述开口分别和所述进油通道相互连接,且两端所述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所述回流槽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格孔径大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网格孔径和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格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和所述进油通道相互配合形成油液循环腔,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油液循环腔外,且靠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层包括若干滤芯单元,所述滤芯单元为V型,且若干所述滤芯单元首尾相连顺次连接配合形成所述滤芯层。5.根据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润滑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单元由麻纤维或竹纤维制成的纤维毡制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佳信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