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68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孔树脂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循环泵、清洗柱、固定架和清洗液容器;清洗柱中间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口3连通进液管2,液体通过循环泵1进入进液管2,柱体下端设置G1砂芯和出液阀9,排液口5连通柱体下端,通过出液阀9控制液体的通断。该装置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以自己搭建,适用于大多数树脂的清洗,节约成本。利用此装置清洗树脂方法简单,可将树脂中的有机溶剂彻底分离,提高了树脂清洗的效果,使后续试验结果更精确。在需要清洗两种树脂时,只需多加一组固定架、清洗柱和泵头即可,两组装置可共用一个循环泵,清洗液的排空直接通过重力作用来完成。排空直接通过重力作用来完成。排空直接通过重力作用来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微孔树脂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孔树脂是工业和化学分析实验室内常用的材料,可用于离子交换、有机物分离等工艺。由于微孔树脂本身就是有机材料制备,且在生产过程中微孔中会残留大量有机物,这些残留的物质会影响树脂的正常使用,因此,树脂使用前通常会进行清

洗。
[0003]常用的清洗装置也多有相关的专利公布,但是经过梳理发现,目前所用的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大多是用于量产的工业化清洗装置,装置成本高,通常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等,而且还存在清洗不充分的问题,这导致现有的装置和清洗方法不适用于实验室的研究需要,因为实验室内所用树脂通常要求的清洁度远高于目前的工业使用场景。
[0004]为解决实验室条件下对树脂清洗的要求,本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树脂清洗装置,适合少量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结构简单,方法标准、能够将树脂中的杂质清洗干净,提高树脂清洗的效果,同时也为研究机构或水分析实验室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实验室研究的少量树脂的清洗装置,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主要包括循环泵、清洗柱、固定架和清洗液

容器;清洗柱中间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口3连通进液管2,液体通过循环泵1进入进液管2,柱体下端设置G1砂芯和出液阀9,排液口5连通柱体下端,通过出液阀9控制液体的通断。
[0007]优选清洗柱上端为磨口设计,上端口外径为29mm,内径为24mm;
[0008]优选清洗柱柱体内径是26mm,外径是30mm,有效高度300mm,高径比是10,也可根据需要清洗的树脂的量适当放大或减小清洗柱的容积。
[0009]清洗方法是:
[0010]将清洗溶液置于清洗液容器中,通过循环泵进入进液管(如图1),送入清洗柱,可通过调节循环泵的流速和清洗柱下端的出液阀,使液面恒定在树脂面上方,使用磨口玻璃塞密封,防止液面溢出。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0011](1)树脂装填。
[0012]采用树脂湿法装柱,在装柱的过程中使液面始终高于树脂面2cm,防止引入气泡,将树脂填充之后,调节循环泵的流速与清洗柱下端的出液阀,使液面恒定在树脂面

以上,实现循环浸洗,对于密度较小的树脂,用正冲洗的清洗方式,清洗液由上向下流动,用磨口玻璃塞密封清洗柱上口,防止溶液溢出。对于密度较大的树脂,可采用反冲洗的方式,清洗液由下向上流动,从上端的溢流口溢出。
[0013](2)树脂清洗
[0014]首先将5倍柱体积的0.1mol/L的NaOH溶液置于清洗液容器中,启动循环泵进行循环浸洗6h,清洗过程中保持溶液液面高于树脂面,重复此过程4次。
[0015]使用纯水冲洗至pH无变化。
[0016]排空纯水后将1.5倍柱体积的甲醇溶液置于清洗液容器,开启循环泵,循环浸洗6h,重复此过程4次,每次将清洗柱中的溶液排空,将浸泡液弃去,并更换新的甲醇溶液。
[0017]然后用1.5倍柱的乙腈溶液循环浸洗6h,重复此过程4次,每次都将浸泡液弃去,并更换新的乙腈溶液。
[0018]将乙腈溶液排空之后重新用1.5倍柱体积的甲醇溶液循环浸洗6h,重复此过程4次,每次将溶液排空,并将浸泡液弃去,并更换新的甲醇溶液。
[0019]排空后使用20倍柱体积的纯水冲洗柱子,直至出水的TOC与纯水相同即可,此时树脂清洗完毕,将出液阀关闭,从清洗柱上方取出树脂,放置于玻璃瓶中,加入纯水储存待用。
[0020](3)使用前的清洗程序
[0021]在使用之前,为确保树脂在存放的过程中无污染物溶出,树脂需经过使用前的清洗流程。
[0022]首先取出一部分清洗过的树脂放入分离柱中(如图2),用6倍床体积的0.1mol/L的NaOH(优级纯)淋洗过柱,流速不超过30床体积/h。
[0023]接着以6倍床体积纯水洗去树脂中残留碱液。
[0024]然后用0.1mol/L HCl(优级纯)淋洗过柱。
[0025]再次用6倍床体积纯水洗去树脂中残留酸液。
[0026]将此过程重复2次。
[0027]使用纯水模拟水样过柱,使纯水过柱前后的DOC值保持一致,确保树脂中无有机物溶出,此时树脂可进行使用。否则检查清洗过程,纠正并重新清洗。
[002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1)此装置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以自己搭建,适用于大多数树脂的清洗,节约成本。
[0030](2)利用此装置清洗树脂方法简单,可将树脂中的有机溶剂彻底分离,提高了树脂清洗的效果,使后续试验结果更精确。
[0031](3)在需要清洗两种树脂时,只需多加一组固定架、清洗柱和泵头即可,两组装置可共用一个循环泵,清洗液的排空直接通过重力作用来完成。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该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装置图。图1中1

循环泵、2

出液管、3

进液口、4

清洗柱、5

出液口、6

进液管、7

清洗液容器、8

固定架、9

出液阀、10

磨口玻璃塞。
[0033]图2是该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装置图。图2中1

固定架、2

出液管、3

分离柱、4

循环泵、5

进液管、6

清洗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技术的实施方
式不限于此。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循环泵、清洗柱、固定架和清洗液容器;清洗柱中间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口3连通进液管2,液体通过循环泵1进入进液管2,柱体下端设置G1砂芯和出液阀9,排液口5连通柱体下端,通过出液阀9控制液体的通断。
[0037]清洗柱上端为磨口设计,上端口外径为29mm,内径为24mm。
[0038]清洗柱柱体内径是26mm,外径是30mm,有效高度300mm,高径比是10。
[003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该装置,待清洗树脂为DAX

8型树脂,将树脂与纯水混合湿法装柱,在装柱过程中液面始终高于树脂面至少2cm,防止引入气泡。将清洗溶液放置于玻璃瓶中,启动循环泵,用玻璃塞将清洗柱密封,调节循环泵的流量与清洗柱的

出液阀,将液面控制在树脂面上方,使其恒定。采用5倍柱体积的0.1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树脂的深度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循环泵、清洗柱、固定架和清洗液容器;清洗柱中间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口(3)连通进液管(2),液体通过循环泵(1)进入进液管(2),柱体下端设置G1砂芯和出液阀(9),排液口(5)连通柱体下端,通过出液阀(9)控制液体的通断。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宁付玉洁杨辉熊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