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6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PCB、在PCB边缘的功率电路、在PCB中部的控制电路、及第一和第二极性接线柱。功率电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相功率模块,各相功率模块分别包括2个功率器件组,各功率器件组包括一个功率器件或多个并联的功率器件,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分别为上、下桥,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间设有同相的交流柱。PCB包括两面,功率电路包括分别设于第一和第二面的导线。上桥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面上的导线连接第一极性接线柱且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面上的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下桥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面上的导线连接第二极性接线柱且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面上的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器,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电机控制控制器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和成本成为电机控制器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多功率器件并联实现大功率的电机控制比使用单一的大功率器件成本上具有优势,在散热方面具有优势,热可靠性高。控制器的设计涉及机械、强电和弱电控制、热、电磁等学科,追求的目标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以降低人工成本,强电回路布局合理,电磁兼容性好以达到自身的精确控制和减少对车上其他电器的干扰,实现系统的可靠性高。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以及并联功率器件的布局和连接结构,器件并联连接简单,功率回路小,电磁辐射小,控制回路和功率回路物理上独立,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这种布局和连接结构的电机控制器可靠性高,工艺性优良,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功率回路小,电磁辐射小,控制回路和功率回路物理上独立,抗干扰能力强。
[000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区域的功率电路、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中部区域的控制电路、以及第一极性接线柱和第二极性接线柱,其中,所述功率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相功率模块、第二相功率模块和第三相功率模块,各相功率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区域,各相功率模块分别包括2个功率器件组,各个功率器件组分别包括一个功率器件或多个并联的功率器件,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分别为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之间设有同相的交流柱;
[0006]所述印刷电路板至少包括两个导电面,所述功率电路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面的第一组导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面的第二组导线;各相功率模块的上桥臂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第一极性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接线柱而且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下桥臂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第二极性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接线柱而且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容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第一极性的导线,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第二极性的导线。
[0008]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对于所述功率电路包括三相功率模块的情况,与第一相功率模块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一相交流柱,与第二相功率模块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二相交流柱,与第三相功率模块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三相交流柱,第一相交流柱、第二相交流柱和
第三相交流柱沿着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等间隔分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流传感器,所述交流柱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孔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适配的上盖。
[0011]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交流柱的位置对准的通孔;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交流输出排,所述交流输出排一端通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交流柱,另一端连接电机的相线。
[0012]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功率器件的位置对准的固定孔。
[0013]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功率器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0014]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上盖分别设有与第一极性接线柱的位置对准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二极性接线柱的位置对准的第二通孔。
[0015]进一步地,对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偶数层线路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功率器件并联连接简单,功率回路小,电磁辐射小,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空间隔离,强电对弱电电路的影响小。以此布局和连接结构的电机控制器可靠性高,工艺性优良,制造成本低。控制器的结构简单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还包括壳体、上盖和交流输出排的立体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提供的上盖设有通孔和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包括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位于PCB边缘区域的功率电路100、位于PCB中部区域的控制电路200、以及第一极性接线柱141和第二极性接线柱142。其中,功率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相功率模块110、第二相功率模块120和第三相功率模块130,各相功率模块均匀分布在PCB边缘区域,各相功率模块分别包括2个功率器件组,各个功率器件组分别包括一个功率器件或多个并联的功率器件。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分别为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之间设有同相的交流柱。PCB至少包括两个导电面,功率电路包括设置于PCB的第一面的第一组导线和设置于PCB的第二面的第二组导线。各相功率模块的上桥臂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组导线中第一极性的导线连接第一极性接线柱141而且第二电极通过第二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下桥臂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组导线中第二极性的导线连接第二极性接线柱142而且第一电极通过
第一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其中,对于3相电机的控制器,功率电路100包括3相功率模块和交流柱;对于多相电机的控制器,功率电路100包括相数大于3的功率模块和交流柱。导线可以为敷铜导线。
[0024]作为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印刷电路板(PCB)外形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PCB可以分为两个区域:靠近中心的内部区域为控制电路区域,控制电路200布置在该区域;接近边沿为功率电路区域,功率电路100布置在该区域。
[0025]具体来说,对于功率电路包括三相功率模块的情况,与第一相功率模块110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一相交流柱151,与第二相功率模块120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二相交流柱152,与第三相功率模块130同相的交流柱为第三相交流柱153。第一相功率模块110、第二相功率模块120和第三相功率模块130可以分别为U相功率模块、V相功率模块和W相功率模块,并且分别为3个桥臂,可以沿PCB的边缘均布。而且,第一相交流柱151、第二相交流柱152和第三相交流柱153可以沿着PCB边缘等间隔分布。如果PCB的形状为圆形,则第一相交流柱151、第二相交流柱152和第三相交流柱153可以两两相对于PCB的圆心夹角为1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区域的功率电路、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中部区域的控制电路、以及第一极性接线柱和第二极性接线柱,其中,所述功率电路至少包括第一相功率模块、第二相功率模块和第三相功率模块,各相功率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区域,各相功率模块分别包括2个功率器件组,各个功率器件组分别包括一个功率器件或多个并联的功率器件,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分别为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同相的2个功率器件组之间设有同相的交流柱;所述印刷电路板至少包括两个导电面,所述功率电路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面的第一组导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面的第二组导线;各相功率模块的上桥臂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第一极性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接线柱而且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下桥臂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第二极性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接线柱而且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的同相连接导线连接同相的交流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容模块,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组导线中第一极性的导线,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组导线中第二极性的导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孝娟郑浩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未来智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