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及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48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7
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层叠体,其具有至少阻隔层(A)、粘接层(B)及密封层(C)以该顺序层叠的结构。粘接层(B)包含离聚物树脂层(Ba)和热塑性树脂层(Bb),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a)包含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及包装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收容液体的包装容器的层叠体、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具有适度的层合强度、气体阻隔性的液体用包装容器,通常使用从外侧起依次由聚乙烯/纸基材层/粘接树脂/阻隔层/粘接层/密封层构成的层叠体的包装容器是已知的(参见专利文献1、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03993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168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对于使用上述层叠体的包装容器而言,不仅是各种饮料,也作为洗发水、洗涤剂等化学品的包装容器而使用。然而,该化学品与饮料等相比刺激性强,根据内容物,由于成分浸透至层叠体,随着时间的经过,有时阻隔层与密封层之间的粘接强度下降,或在阻隔层与密封层之间产生剥离,如果发生上述现象,则由于内容物的泄漏、劣化等而难以确保品质。因此,针对阻隔层与密封层之间的粘接性,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内容物成分的浸透引起的粘接强度的下降、层间的剥离的层叠体、及由该层叠体形成的包装容器。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层叠体,其中,至少阻隔层(A)、粘接层(B)及密封层(C)以该顺序层叠,前述粘接层(B)包含离聚物树脂层(Ba)和热塑性树脂层(Bb),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a)包含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Ba1),所述热塑性树脂层(Bb)包含选自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b1)及聚烯烃(Bb2)中的至少1种。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使用上述的层叠体而得到的包装容器。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涉及能够抑制由内容物成分的浸透引起的粘接强度的下降、层间的剥离的层叠体、及由该层叠体形成的包装容器的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数值范围的说明中的“a~b”的表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为a以上且b以下。
[0016]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层叠体具有至少阻隔层(A)、粘接层(B)及密封层(C)以上述顺序层叠的层叠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而形成包装容器的情况下,阻
隔层(A)成为外侧,密封层(C)成为内侧。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017]阻隔层(A)是赋予气体阻隔性、水蒸气阻隔性,进而阻断来自外部气体的臭气以使得臭气不转移至包装容器的内容物而设置的层,可以优选使用经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酰胺膜、聚烯烃等拉伸膜,或者利用物理蒸镀或化学蒸镀等蒸镀法,以20~100nm左右的厚度在该拉伸膜上设置有铝的铝蒸镀膜;利用物理蒸镀或化学蒸镀等蒸镀法,以20~100nm左右的厚度设置有氧化铝、氧化硅等无机化合物的薄膜的透明蒸镀膜;铝箔;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膜;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等,可以更优选使用选自铝箔、铝蒸镀膜及透明蒸镀膜中的至少1种。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它们层叠而使用。
[0018]对于阻隔层(A)而言,在与粘接层(B)层叠压接的一侧的表面,可以进行用于提高与粘接层(B)的粘接强度的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等物理性处理。另外,对于阻隔层(A)而言,在与粘接层(B)层叠压接的一侧的表面,也可以实施已知的锚涂剂、底漆涂覆处理。
[0019]阻隔层(A)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包装容器的成型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μm以上且20μm以下。
[0020]粘接层(B)为包含离聚物树脂层(Ba)及热塑性树脂层(Bb)的多层的粘接层。离聚物树脂层(Ba)与热塑性树脂层(Bb)的层叠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以阻隔层(A)、离聚物树脂层(Ba)、热塑性树脂层(Bb)的顺序层叠,也可以以阻隔层(A)、热塑性树脂层(Bb)、离聚物树脂层(Ba)的顺序层叠。
[0021]离聚物树脂层(Ba)包含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Ba1)。
[0022]作为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相对于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整体而言,源自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即,不饱和羧酸的含有率)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上。另一方面,源自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含有率的上限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如果不饱和羧酸的含有率为下限值以上,则可得到粘接性,如果为上限值以下,则从成膜加工时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另外,不仅可以为乙烯与不饱和羧酸的二元共聚物,也可以为其他单体任意共聚而成的多元共聚物。
[0023]作为不饱和羧酸,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等。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0024]作为可以任意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这样的乙烯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
‑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等不饱和羧酸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0025]相对于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整体而言的源自这些其他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可以在优选为0~30质量%,更优选为0~20质量%的范围共聚。对于这样的共聚物而言,也可以使用由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进行改性而成的物质。
[0026]作为离聚物,可以使用将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羧基的优选为10~100摩尔%,特别优选为15~80摩尔%用金属离子中和而成的物质。
[0027]作为金属离子,有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这样的碱金属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这样的碱土类金属离子,锌离子,特别优选为选自由钠离子、镁离子或锌离子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锌离子。由此,可得到可以提高生产率的层叠体。
[0028]从层叠体的成型性的观点考虑,根据JIS K7210:1999在190℃、2160g负荷的条件下测定的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Ba1)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1g/10分钟以上且30g/10分钟以下。
[0029]离聚物树脂层(Ba)的厚度的下限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离聚物树脂层(Ba)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厚度的离聚物树脂层(Ba)可以减小层叠体整体的厚度,因此能够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层叠体,其中,至少阻隔层(A)、粘接层(B)及密封层(C)以该顺序层叠,所述粘接层(B)包含离聚物树脂层(Ba)和热塑性树脂层(Bb),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a)包含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Ba1),所述热塑性树脂层(Bb)包含选自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b1)及聚烯烃(Bb2)中的至少1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根据JIS K7210:1999在190℃、2160g负荷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乙烯
·
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Ba1)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g/10分钟以上且30g/10分钟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a)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a)为挤出涂覆加工层。5.如权利要求1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秀则丰岛骏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陶氏聚合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