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包装材料及包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37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叠膜(10)至少具备基材层(A)和离聚物树脂层(B),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设置于基材层(A)的一面,并且包含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将构成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中的不饱和羧酸的含量设为X[质量%]、将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中和度设为Y[摩尔%]时,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超过5.0且为20.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膜、包装材料及包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膜、包装材料及包装体。
技术介绍
作为包装用层叠膜,已知有将由离聚物树脂构成的离聚物树脂层贴合于基材膜而成的层叠膜。作为与这样的包装用层叠膜相关的技术,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2956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10895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易横裂性层叠膜,其是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离聚物(A)与密度为870~940kg/m3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可以包含最多50重量%的聚乙烯)的共挤出膜,该层叠膜的横向撕裂强度在50~300N/cm的范围内,且实质上不显示纵向撕裂性。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易撕裂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A)形成的第1层、由离聚物树脂(B)形成的第2层、和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A)形成的第3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复合膜,形成第1层及第3层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A)为使用茂金属系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而制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该复合膜的密度(d;ASTMD1505)为0.905~0.950g/cm3,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1238,190℃,载荷2.16kg)为0.5~4.0g/10分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295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10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针对包装用层叠膜的各种特性所要求的技术水准变得越来越高。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研究,明确了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那样的具备基材膜及离聚物树脂层的层叠膜有在MD方向及TD方向中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的撕裂性差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提供撕裂性优异的层叠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基材层上形成金属离子含量处于特定范围内的离聚物树脂层,可得到在MD方向及TD方向中任意方向上撕裂性均优异的层叠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所示的层叠膜、包装材料及包装体。[1]层叠膜,其至少具备:基材层(A);和离聚物树脂层(B),其设置于上述基材层(A)的一面,并且包含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将构成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中的不饱和羧酸的含量设为X[质量%]、将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中和度设为Y[摩尔%]时,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超过5.0且为20.0以下。[2]如上述[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依照JISK7128(1998)测定的上述离聚物树脂层(B)的MD方向及TD方向上的该层叠膜的撕裂强度分别为5.0N以下。[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依照JISK7210:1999、在190℃、2160g载荷的条件下测定的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g/10分钟以上且30g/10分钟以下。[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上述离聚物树脂层(B)的厚度为5μm以上。[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上述离聚物树脂层(B)为挤出涂布加工层。[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构成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的不饱和羧酸包含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构成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金属离子包含选自钠离子、锌离子及镁离子中的至少一种。[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上述基材层(A)包含选自由金属箔、聚烯烃膜、聚酯膜、聚酰胺膜及玻璃纸(cellophane)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9]如上述[8]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上述基材层(A)包含金属箔。[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还具备热封性层(C)。[11]如上述[10]所述的层叠膜,其中,上述热封性层(C)包含聚烯烃。[12]包装材料,其至少具备由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构成的层。[13]包装体,其具备上述[12]所述的包装材料、和由前述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撕裂性优异的层叠膜。附图说明对于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而言,通过以下叙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及附随其的以下的附图,变得更明确。[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数值范围的“X~Y”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X以上且Y以下。1.层叠膜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0的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膜10至少具备:基材层(A);和离聚物树脂层(B),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设置于基材层(A)的一面,并且包含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将构成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中的不饱和羧酸的含量设为X[质量%]、将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中和度设为Y[摩尔%]时,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超过5.0且为20.0以下。如前文所述,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研究,明确了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那样的具备基材膜及离聚物树脂层的层叠膜有在MD方向及TD方向中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的撕裂性差的情况。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基材层(A)的一面形成下述离聚物树脂层(B),可得到MD方向及TD方向中任意方向上撕裂性均优异的层叠膜10,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包含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处于超过5.0且为20.0以下的范围内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即,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膜10而言,通过采用上述层构成,能够使撕裂性变得良好。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膜10而言,优选依照JISK7128(1998)测定的上述离聚物树脂层(B)的MD方向及TD方向上的撕裂强度分别为5.0N以下。对于MD方向而言,更优选为4.0N以下,进一步优选小于3.5N。对于TD方向而言,更优选为4.5N以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定,MD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层叠膜,其至少具备:/n基材层(A);和/n离聚物树脂层(B),其设置于所述基材层(A)的一面,并且包含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n将构成所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中的不饱和羧酸的含量设为X[质量%]、/n将所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中和度设为Y[摩尔%]时,/n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超过5.0且为20.0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7 JP 2018-0599691.层叠膜,其至少具备:
基材层(A);和
离聚物树脂层(B),其设置于所述基材层(A)的一面,并且包含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
将构成所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B2)中的不饱和羧酸的含量设为X[质量%]、
将所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中和度设为Y[摩尔%]时,
由X×Y/100表示的金属离子含量超过5.0且为20.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依照JISK7128(1998)测定的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的MD方向及TD方向上的所述层叠膜的撕裂强度分别为5.0N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依照JISK7210:1999、在190℃、2160g载荷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乙烯-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的离聚物(B1)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g/10分钟以上且30g/10分钟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所述离聚物树脂层(B)的厚度为5μm以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秀则绪方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陶氏聚合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