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0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包括车体、操作面板、导轨组件和驱动装置;车体包括车架和安装于车架前端的前端板;操作面板活动安装于前端板的前侧并与前端板相对设置;导轨组件包括固定轨道和连接杆件,固定轨道固定安装于车架上,固定轨道垂直于前端板设置,连接杆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操作面板,另一端活动插设于前端板并与固定轨道配合安装;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操作面板沿固定轨道靠近或远离前端板,通过导轨组件的设置,保证当驱动装置驱动操作面板靠近或远离前端板时,固定轨道和连接杆件直接相互滑动,增大了支撑面,有效防止了操作面板因支撑不够而下坠的问题。面板因支撑不够而下坠的问题。面板因支撑不够而下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手车式开关柜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

技术介绍

[0002]手车式开关柜,开关柜内的主要电器元件(如:断路器)是安装在可抽出的手车的操作面板上的,又叫手车柜。
[0003]目前的手车柜的操作面板导向由2根一定直径(一般为)的圆柱轴配合基座轴承与小车的车体连接。由于轴与轴承的接触面较小,承载能力小,操作面板在小车本体进出时会出现明显的左右晃动,稳定性差。操作面板位于小车外部时,操作面板会因缺乏足够支撑而下坠,影响机构和传感元件的调试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面板稳定性差,与小车之间支撑不够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包括车体、操作面板、导轨组件和驱动装置;
[0006]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前端板;
[0007]所述操作面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前端板的前侧并与所述前端板相对设置;
[0008]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固定轨道和连接杆件,所述固定轨道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固定轨道垂直于所述前端板设置,所述连接杆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另一端活动插设于所述前端板并与所述固定轨道配合安装;
[0009]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操作面板沿所述固定轨道靠近或远离所述前端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套、丝杆、离合机构和驱动轴,所述丝杆套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丝杆可活动的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套,所述前端板对应所述丝杆的位置形成有通过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前端对应所述驱动轴形成有一操作孔,所述离合机构安装与所述驱动轴和丝杆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轴和丝杆的分离或结合,以切断或传递所述驱动轴向所述丝杆输入的动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箱、输入轴、输出轴、离合套、拨片和复位弹性件,所述离合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的后侧,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离合箱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输入轴的前端同轴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输出轴的后端同轴驱动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离合套可前后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离合箱,所述离合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输入轴的后端可滑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输入轴的后端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套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离合套的后端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可滑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离合套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拨片与所述离合套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离合套向前或向后运动,以分别实现所述离合套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的分离
或结合,所述复位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离合套和所述离合箱之间,用于驱使所述离合套始终位于所述离合箱内的确定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输入轴的侧面的第一柱状凸起;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输出轴的侧面的第二柱状凸起;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柱状凸起配合的第一条形缺口;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柱状凸起配合的第二条形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套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一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面的两端分别对应为第一条形缺口的两侧壁的外端;所述离合套的后端面形成有第二螺旋面,所述第二螺旋面的两端分别对应为第二条形缺口的两侧壁的外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连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座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丝杆套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丝杆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连板可前后滑动的安装于所述间隙,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前后间隔的安装于所述连板,以使所述连板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限定的行程内运动,所述连板远离所述限位座的一端伸入所述离合箱与所述拨片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导向杆、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杆沿前后方向安装于所述离合箱内,所述拨片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于所述拨片的前端面和所述离合箱的前端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于所述拨片的后端面和所述离合箱的后端侧壁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套的外侧壁的中部形成有卡槽,所述拨片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车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下端的底板、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端的顶板和竖直安装于所述底板的支撑杆,所述限位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
[0018]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板体、限位柱和滑门,所述板体内部形成有滑腔,所述滑门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滑腔,所述滑门上形成有滑槽和遮蔽孔,所述限位柱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板体,所述限位柱插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包括横向设置的平直段和形成于所述平直段的一端且尺寸大于所述平直段的限位段,所述限位柱的侧壁包括相对的平直部分和相对的弧形部分,所述平直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平直段的宽度,所述弧形部分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平直段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限位段的宽度;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段配合时,所述遮蔽孔的周边部分遮挡所述操作孔。
[0019]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断路器小车,通过导轨组件的设置,保证当驱动装置驱动操作面板靠近或远离前端板时,固定轨道和连接杆件直接相互滑动,增大了支撑面,有效防止了操作面板因支撑不够而下坠的问题。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操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操作面板内部的部件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包括车体1、操作面板2、导轨组件3和驱动装置4。
[0031]其中,如图2所示,车体1包括车架11和安装于车架11前端的前端板12,车架11作为小车的主体架构部分,一般由若干横梁和支柱连接而成,其中一般情况下,横梁与前端板12垂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断路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操作面板、导轨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前端板;所述操作面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前端板的前侧并与所述前端板相对设置;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固定轨道和连接杆件,所述固定轨道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固定轨道垂直于所述前端板设置,所述连接杆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另一端活动插设于所述前端板并与所述固定轨道配合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操作面板沿所述固定轨道靠近或远离所述前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套、丝杆、离合机构和驱动轴,所述丝杆套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丝杆可活动的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套,所述前端板对应所述丝杆的位置形成有通过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前端对应所述驱动轴形成有一操作孔,所述离合机构安装与所述驱动轴和丝杆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轴和丝杆的分离或结合,以切断或传递所述驱动轴向所述丝杆输入的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箱、输入轴、输出轴、离合套、拨片和复位弹性件,所述离合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面板的后侧,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离合箱的前端和后端,所述输入轴的前端同轴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输出轴的后端同轴驱动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离合套可前后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离合箱,所述离合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输入轴的后端可滑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输入轴的后端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套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离合套的后端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可滑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离合套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拨片与所述离合套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离合套向前或向后运动,以分别实现所述离合套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的分离或结合,所述复位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离合套和所述离合箱之间,用于驱使所述离合套始终位于所述离合箱内的确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输入轴的侧面的第一柱状凸起;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输出轴的侧面的第二柱状凸起;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柱状凸起配合的第一条形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峻峰张光平何贤伟毛征戴炎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