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输液阀体和无针输液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96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5
一种无针输液阀体和无针输液接头,无针输液阀体用于连接血管留置件和输液器件,无针输液阀体具有直线延伸的容腔,无针输液阀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自进液端朝向出液端的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容腔的内径逐渐增大,进液端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液口,进液口用于与输液器件连通,进液口位于进液端的外周面,出液端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用于与血管留置件连通。通过设置直线延伸的容腔,在自进液端朝向出液端的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容腔的内径逐渐增大,以便于形成利于脱模的拔模斜度,同时将进液口设置在进液端的外周面上,使得无针输液阀体在采用合理的分模方式的情况下,在脱模阶段不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在脱模阶段不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在脱模阶段不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针输液阀体和无针输液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针输液阀体和具备无针输液阀体的无针输液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治疗指通过静脉途径注入液体、药物、营养支持及输血治疗,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治疗方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输液连接件分为穿刺式(又称有针连,通常为肝素帽)和非穿刺式(又称无针输液接头连接) 两种型式。上述输液连接件一般与长期使用的如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Needle)、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 等血管留置件配合使用,通过它可以向血管内输注药液和抽取血液或液体。穿刺式连接件的接口存在两大隐患,一方面针头多次穿刺胶塞,对患者来说有落屑进入输液系统的风险。另一方面对医务人员来说有穿刺针意外扎手的风险。对于上述问题,使用无针连接则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风险。由于上述原因,无针输液应运而生。无针输液系统指设计为可以不需针刺而反复向输液管路输送或抽取液体的一类器械,此系统可实现液体的单向或双向流动,液体的双向流动允许使用者加药或回抽液体,可避免上述风险。同时无针输液具有以下优点;

操作简单,可大大降低护士的工作量,

减少留置针堵塞,

减少局部静脉炎反应发生,

减少套管针、贴膜、头皮针、肝素帽、空针等耗材使用,降低病人负担,

减少输液管路脱落的发生等。
[0003]无针输液阀体是无针输液接头的一个重要的零件,其主要负责提供输液的路径,以便于完成输液或者抽液。目前市场上的无针输液阀体主要通过注塑成型来生产,由于无针输液阀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尤其是脱模阶段,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针输液阀体,具有合理的结构设计,在脱模阶段不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针输液阀体,所述无针输液阀体用于连接血管留置件和输液器件,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具有直线延伸的容腔,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自所述进液端朝向所述出液端的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容腔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进液端开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与所述输液器件连通,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进液端的外周面,所述出液端开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用于与所述血管留置件连通。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开设有均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截口和第二截口,所述第一截口位于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截口位于所述进液口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截口的
正投影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截口的正投影尺寸。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截口呈圆形,所述第二截口呈环状,所述第一截口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第一截口的内轮廓为闭合的几何图形,所述几何图形具有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圆弧边,所述第一截口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边对应的半径。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端包括连接部和底部,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所述底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在自所述进液端朝向所述出液端的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底部的外径逐渐增大。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端还包括顶部,所述顶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底部的一端,在自所述进液端朝向所述出液端的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顶部的外径逐渐增大。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底部的外周面均为锥面,所述顶部的锥度小于等于所述底部的锥度。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为光滑过渡地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底部的外周面为光滑过渡地连接。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内壁和所述底部的内壁为光滑过渡地连接。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针输液接头,无针输液接头包括阀芯、外壳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无针输液阀体,所述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无针输液阀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阀芯套设于所述进液端的外周面并覆盖所述进液口;当所述输液器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并套在所述进液端的外周,所述输液器件挤压所述阀芯,以使所述阀芯开放所述进液口,所述输液器件向所述进液口输送/抽离液体;当所述输液器件自所述进液端的外周离开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阀芯恢复形变,以重新封闭所述进液口。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与所述进液端的外周面连接,所述外表面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呈波纹状。
[0017]通过设置直线延伸的容腔,在自所述进液端朝向所述出液端的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容腔的内径逐渐增大,以便于形成利于脱模的拔模斜度,同时将进液口设置在进液端的外周面上,使得无针输液阀体在采用合理的分模方式的情况下,在脱模阶段不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针输液阀体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容腔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的无针输液阀体的进液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a为图1的无针输液阀体沿C

C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b为图4a的第一截口的示意图;
[0024]图4c为图4a的第二截口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针输液阀体的左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施例的无针输液接头的部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针输液阀体100,无针输液阀体100用于连接血管留置件和输液器件,血管留置件可选为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输液器件可选为注射器、输液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针输液阀体,所述无针输液阀体用于连接血管留置件和输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具有直线延伸的容腔,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在自所述进液端朝向所述出液端的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上,所述容腔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进液端开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与所述输液器件连通,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进液端的外周面,所述出液端开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用于与所述血管留置件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输液阀体开设有均与所述容腔连通的第一截口和第二截口,所述第一截口位于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截口位于所述进液口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容腔的直线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截口的正投影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截口的正投影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输液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口和所述第二截口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输液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口呈圆形,所述第二截口呈环状,所述第一截口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第一截口的内轮廓为闭合的几何图形,所述几何图形具有靠近所述进液口的圆弧边,所述第一截口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边对应的半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针输液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包括连接部和底部,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所述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科田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