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8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管路,包括多功能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多功能输入管路与输出管路相互导通,多功能输入管路设有台阶式接口,台阶式接口能够以包围于多功能输入管路周侧的形式收纳,在台阶式接口处于收纳状态时,多功能输入管路显露有母鲁尔接口;所以需要与塔式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便可直接将塔式接头插入台阶式接口内进行使用,需要与公鲁尔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只需将台阶式接口先进行收纳,便可将公鲁尔接头插入母鲁尔接口内进行使用;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法额外购置转换接头,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营养管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营养管路。
技术介绍
重症监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喂养时,经病人口/鼻腔置入其胃部或空肠部的胃肠营养管是重要的肠内营养喂养通道,其通过连接外部的营养输注管路,将各类所需流质营养或药物输送至病人胃肠内,以维持病人生命体征。胃肠营养管与营养输注管路连接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采用6%鲁尔圆锥接头连接(参考GB1962),通常营养输注管路的为6%公鲁尔接头,胃肠营养管的接头为可与6%公鲁尔接头紧配的内圆锥接头;另一种为台阶式接口连接(另称为Funnel接头,参考YY0483),即在营养输注管路上配置台阶式接口,胃肠营养管上的接头为可与台阶式接口紧配的圆锥接头。市面上的胃肠营养管通常根据YY0483的要求设计接头。在临床使用中,若遇到采用6%公鲁尔接头的营养输注管路,都需要接上一个转接头进行连接,操作相对繁琐,且需另外增加一个转接头部件;也有一些胃肠营养管的接头设计为适配6%公鲁尔接头的内圆锥结构,同时再附一个匹配台阶式接口的转接头,在于营养输注管路连接时,虽不用再另外使用转接头,但操作步骤并没有简化,同时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增加,导致胃肠营养管的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管路,以解决现有营养管路接口不兼容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营养管路,包括多功能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相互导通,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设有台阶式接口,所述台阶式接口能够以包围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周侧的形式收纳,在所述台阶式接口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显露有母鲁尔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营养管路还设有单功能管路,所述单功能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相互导通,所述单功能管路设有母鲁尔接口或台阶式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和所述单功能管路设于所述营养管路的同一侧,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单功能管路之间具有锐角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连接为直管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周侧包围有能够折叠的薄膜衬套,所述薄膜衬套的端口设有所述台阶式接口,所述薄膜衬套能够以翻折的形式套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管壁外,以使所述台阶式接口包围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管壁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衬套靠近所述台阶式接口一侧的口径大于所述薄膜衬套远离所述台阶式接口一侧的口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阶式接口的硬度大于所述薄膜衬套的硬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端口设有所述台阶式接口,所述旋转套的转动用于伸出所述台阶式接口、以及将所述台阶式接口收回至包围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外壁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围绕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管壁布置,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能够进出的管套,所述管套的端口设有所述台阶式接口,所述管套用于伸出所述台阶式接口、以及将所述台阶式接口收回至包围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设有台阶式接口,所以需要与塔式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便可直接将塔式接头插入台阶式接口内进行使用;又由于所述台阶式接口能够以包围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周侧的形式收纳,在所述台阶式接口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显露有母鲁尔接口,所以需要与公鲁尔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只需将台阶式接口先进行收纳,便可将公鲁尔接头插入母鲁尔接口内进行使用;即本技术无法额外购置转换接头,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台阶式接口收纳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台阶式接口收纳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营养管路第九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台阶式接口收纳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1、多功能输入管路;111、外螺纹;112、收纳槽;12、输出管路;13、单功能管路;21、台阶式接口;22、母鲁尔接口;30、薄膜衬套;40、旋转套;50、管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所述营养管路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功能输入管路11和输出管路12,多功能输入管路11与输出管路12相互导通,多功能输入管路11设有台阶式接口21,台阶式接口21能够以包围于多功能输入管路11周侧的形式收纳,在台阶式接口21处于收纳状态时,多功能输入管路11显露有母鲁尔接口22。在需要与塔式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可解除台阶式接口21的收纳状态,然后将塔式接头插入台阶式接口21内便可;而需要与公鲁尔接头进行匹配应用时,可先将台阶式接口21收纳于多功能输入管路11的管壁外,从而使得母鲁尔接口22得以显露,最后再将公鲁尔接头插入母鲁尔接口22内便可。即医护人员在应用本技术时,无需额外准备转换接头,营养管路自身已经具备接口转换功能,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技术所述营养管路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与第一个实施例基本一致,区别在于,营养管路还设有单功能管路13,单功能管路13与输出管路12相互导通,单功能管路13设有母鲁尔接口22。即在进行应用时,可实现多种工作状态,譬如利用单功能管路13与公鲁尔接头进行连接,通过多功能输入管路11与塔式接头进行连接,又或者也利用多功能输入管路11与公鲁尔接头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营养管路的适用范围。需要指出,单功能管路13并非只可用于设置母鲁尔接口22,也可用于设置台阶式接口21,即可设置单功能管路13设有母鲁尔接口22或台阶式接口21,设计人员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便可。本技术所述营养管路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其与第二个实施例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多功能输入管路11和单功能管路13设于营养管路的同一侧,多功能输入管路与单功能管路13之间具有锐角夹角。此设置方式便于将输入集中于同一方向,为医护人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相互导通,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设有台阶式接口,所述台阶式接口能够以包围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周侧的形式收纳,在所述台阶式接口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显露有母鲁尔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相互导通,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设有台阶式接口,所述台阶式接口能够以包围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周侧的形式收纳,在所述台阶式接口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显露有母鲁尔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管路还设有单功能管路,所述单功能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相互导通,所述单功能管路设有母鲁尔接口或台阶式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和所述单功能管路设于所述营养管路的同一侧,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单功能管路之间具有锐角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连接为直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入管路的周侧包围有能够折叠的薄膜衬套,所述薄膜衬套的端口设有所述台阶式接口,所述薄膜衬套能够以翻折的形式套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群高明榕张文伟叶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科田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