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58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属于工程勘探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探头和保护件,所述探头包括探管和下天线,所述下天线通过软线与探管连接,所述保护件与探管连接,且软线和下天线均位于保护件内。在不增加探头外径的前提下,通过保护件将探头的探管、软线和下天线三个部分整合为一个硬质整体,大幅度降低了探头卡孔的可能性。软线和下天线位于保护件内,即通过保护件将外置下天线改进为内置下天线,改进后软线不易弯曲,下天线不晃动,有助于提高探头的探测精度和探测效率;同时,探测过程中下天线不直接与金属套管、孔内液体、孔内岩石及其他异物接触,有助于确保电磁波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稳定。信号和接收信号稳定。信号和接收信号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属于工程勘探


技术介绍

[0002]在地质勘察或工程检测中,探测岩体质量较差的钻孔时,一般选用的电磁波CT探头的探管和下天线(重锤)之间采用软线连接。由于软线易弯曲、下天线易晃动,会影响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停顿一下,等探头不晃动后再继续探测。
[0003]下天线是电磁波CT探头中最容易卡孔的部位,特别是探测斜孔或破碎带裂缝,下天线经常掉进裂缝中卡死。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下天线卡死只能采取人工反复拉拽方式,多次尝试将探头取出,但该方法耗时较长,且取出电磁波CT探头的成功率较小,通常小于10%。
[0004]电磁波CT探头的下天线一般是直径较小的金属重锤,实际工作中钻孔情况复杂,钻孔内可能有金属套管、钻孔部分潮湿、部分干燥、部分充满水,不同介质会对电磁波CT探头造成一定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包括探头和保护件,所述探头包括探管和下天线,所述下天线通过软线与探管连接,所述保护件与探管连接,且软线和下天线均位于保护件内。
[0008]所述保护件采用胶管制成,其一端封口,另一端与探管可拆卸连接。
[0009]所述保护件的封口端呈平底状或半球状。
[0010]所述保护件与探管螺纹连接。
[0011]所述保护件的总长度减去保护件的螺纹段长度后,比软线与下天线的长度之和大5~15mm。
[0012]所述保护件与下天线间隙配合。
[0013]所述保护件的外径不大于探管的直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增加探头外径的前提下,通过保护件将探头的探管、软线和下天线三个部分整合为一个硬质整体,大幅度降低了探头卡孔的可能性。软线和下天线位于保护件内,即通过保护件将外置下天线改进为内置下天线,改进后软线不易弯曲,下天线不晃动,有助于提高探头的探测精度和探测效率;同时,探测过程中下天线不直接与金属套管、孔内液体、孔内岩石及其他异物接触,有助于确保电磁波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稳定。电磁波CT探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改进成本低,安全性、稳定性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探头,10

探管,11

软线,12

下天线,2

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包括探头1和保护件2,所述探头1包括探管10和下天线12,所述下天线12通过软线11与探管10连接,所述保护件2与探管10连接,且软线11和下天线12均位于保护件2内。
[0020]所述保护件2采用胶管制成,其一端封口,另一端与探管10可拆卸连接。
[0021]所述保护件2的封口端呈平底状或半球状。
[0022]所述保护件2与探管10螺纹连接。保护件2与探管10连接方便。条件有限时可直接用防水扎带将保护件2绑扎固定在探管10上。
[0023]所述保护件2的总长度减去保护件2的螺纹段长度后,比软线11与下天线12的长度之和大5~15mm。使用时,保护件2的总长度减去保护件2的螺纹段长度后,比软线11与下天线12的长度之和大10mm。
[0024]所述保护件2与下天线12间隙配合。避免下天线12在保护件2内晃动。
[0025]所述保护件2的外径不大于探管10的直径。
[0026]本技术提供的电磁波CT探头结构,在不增加探头1外径的前提下,通过保护件2将探头1的探管10、软线11和下天线12三个部分整合为一个硬质整体,大幅度降低了探头1卡孔的可能性。软线11和下天线12位于保护件2内,即通过保护件2将外置下天线12改进为内置下天线12,改进后软线11不易弯曲,下天线12不晃动,有助于提高探头1的探测精度和探测效率;同时,探测过程中下天线12不直接与金属套管、孔内液体、孔内岩石及其他异物接触,有助于确保电磁波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稳定。电磁波CT探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改进成本低,安全性、稳定性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波CT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1)和保护件(2),所述探头(1)包括探管(10)和下天线(12),所述下天线(12)通过软线(11)与探管(10)连接,所述保护件(2)与探管(10)连接,且软线(11)和下天线(12)均位于保护件(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波CT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2)采用胶管制成,其一端封口,另一端与探管(10)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波CT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2)的封口端呈平底状或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安贵朱云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