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47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由磁芯部分及导体部分粘接组合而成,磁芯部分包括一块合金材料的磁芯外罩以及一块锰锌材料的磁芯中柱,磁芯外罩整体一体成型且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导体部分的导体收纳槽,导体收纳槽的底端涂覆有用于实现磁芯外罩与导体部分二者粘接的胶水层,在磁芯外罩与导体部分二者的结合状态下,导体收纳槽内部的剩余空间均由磁芯中柱完成填充且磁芯中柱与导体部分二者粘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两种不同的磁性材料的应用,使得电感成品同时兼具耐电流及低铁损特性,相较于常规电感,耐电流性能上升、铁损降低、整体效能显著提高。整体效能显著提高。整体效能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感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提升耐电流性能、降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结构,属于电感加工


技术介绍

[0002]电感是电子设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元器件,同时也是电路中的重要组件之一,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类电路中,具有滤波、储能、匹配、谐振等作用。在一些类似于DC/DC升压降压电路等特殊电路中,电感则是仅次于IC的核心元器件,可以说,电感结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电感效能及其应用效果。
[0003]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各种硬件设备的更新迭代日益频繁,而作为各硬件设备的基础元件之一,电感自身的材料、构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满足诸如高频、耐高温、低DCR、低EMI等各项要求。
[0004]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常见的电感大致分为组合式与一体成型式两类,但无论是哪类电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颗电感内的磁芯部分基本都只会使用一种磁性材料加工制成。受到磁性材料本身特性及粒度分布的限制,最终电感成品的耐电流性能十分有限、铁损较高,电感的整体效能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业内的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将不同的磁性材料进行组合、以实现电感成品效能的提升,但在目前已有的诸多尝试中,尚未能有一种方案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0005]综上所述,基于上述行业现状,如何在各类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可提升耐电流性能、降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结构,既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又尽可能地避免对电感加工效率的影响,这也就成为了目前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提升耐电流性能、降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结构,具体如下。
[0007]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由磁芯部分及导体部分粘接组合而成,所述磁芯部分包括一块合金材料的磁芯外罩以及一块锰锌材料的磁芯中柱,所述磁芯外罩整体一体成型且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体部分的导体收纳槽,所述导体收纳槽的底端涂覆有用于实现所述磁芯外罩与所述导体部分二者粘接的胶水层,在所述磁芯外罩与所述导体部分二者的结合状态下,所述导体收纳槽内部的剩余空间均由所述磁芯中柱完成填充且所述磁芯中柱与所述导体部分二者粘接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磁芯外罩为由铁系粉末、铁硅系粉末、铁硅铬系粉末、铁硅铝系粉末、非晶系粉末及纳米晶系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压制成型的磁芯。
[0009]优选地,所述磁芯外罩整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磁芯外罩的上端面开设有所述导体收纳槽,所述导体收纳槽为非贯通式结构且所述导体收纳槽上方槽口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引脚引出槽口。
[0010]优选地,所述导体部分经弯折形成有效用部及引脚部,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效用部的两侧,所述导体部分的效用部嵌设于所述导体收纳槽内部并结束所述导体收纳槽内的胶水层粘接固定,所述导体部分的引脚部通过所述引脚引出槽口外露于所述磁芯外罩的上端面。
[0011]优选地,所述磁芯中柱为锰锌铁氧体材料的片状磁芯。
[0012]优选地,所述磁芯中柱嵌设于所述导体部分的效用部与所述导体收纳槽内部所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磁芯中柱靠近所述导体收纳槽槽口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倒角斜面,所述倒角斜面与所述导体部分的效用部之间的空隙填覆有胶水,所述磁芯中柱与所述导体部分二者借助胶水实现粘接固定。
[0013]优选地,在所述磁芯部分与所述导体部分的整体组合状态下,所述磁芯外罩与所述磁芯中柱二者的上端面共面、共同构成所述磁芯部分的上端面,所述导体部分引脚部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磁芯部分的上端面。
[0014]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5]本技术的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通过对两种不同的磁性材料的应用,使得电感成品同时兼具合金材料的耐电流特性以及锰锌材料的低铁损特性。经实验可以获知,本技术的组合式电感相较于常规电感,耐电流性能上升、铁损降低、整体效能显著提高。
[0016]此外,本技术采用组合式的结构,电感中的磁芯部分由不同材质的两部分粘接组合而成,与现有的组合式电感结构相近,且其中的磁芯部分、导体部分均可以通过预先单独加工而获得,对于电感加工的工艺影响甚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感整体的生产效率。
[0017]最后,本技术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以此进行拓展延伸,将此类结构与选材思路运用于其他电感器件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8]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与对照例的饱和电流对比试验的结果曲线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与对照例的效能对比试验的结果曲线图。
[0023]其中:1、磁芯外罩;11、导体收纳槽;12、引脚引出槽口;2、磁芯中柱;3、导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提升耐电流性能、降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结构,具体如下。
[0025]如图1~图2所示,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由磁芯部分及导体部分3粘接组合而成,所述磁芯部分包括一块合金材料的磁芯外罩1以及一块锰锌材料的磁芯中柱2,所述磁芯外罩1整体一体成型且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体部分3的导体收纳槽11,所述
导体收纳槽11的底端涂覆有用于实现所述磁芯外罩1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粘接的胶水层,在所述磁芯外罩1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的结合状态下,所述导体收纳槽11内部的剩余空间均由所述磁芯中柱2完成填充且所述磁芯中柱2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粘接固定。
[0026]具体而言,所述磁芯外罩1中所使用的合金材料为由铁系粉末、铁硅系粉末、铁硅铬系粉末、铁硅铝系粉末、非晶系粉末及纳米晶系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实现所述磁芯外罩1成型,在其压制成型过程中还按比例添加有粘接剂、润滑剂及固化剂等,具体成分及比例需要依据加工需要进一步确定。
[0027]成型的所述磁芯外罩1整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磁芯外罩1的上端面开设有所述导体收纳槽11,所述导体收纳槽11为非贯通式且所述导体收纳槽11上方槽口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引脚引出槽口12。
[0028]所述导体收纳槽11的整体形状与所述导体部分3的整体形状匹配对应,所述导体部分3经弯折形成有效用部及引脚部,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效用部的两侧,所述导体部分3的效用部嵌设于所述导体收纳槽11内部并结束所述导体收纳槽11内的胶水层粘接固定,所述导体部分3的引脚部通过所述引脚引出槽口12外露于所述磁芯外罩1的上端面。
[0029]在所述磁芯部分与所述导体部分3的整体组合状态下,所述磁芯外罩1与所述磁芯中柱2二者的上端面共面、共同构成所述磁芯部分的上端面,所述导体部分3引脚部的上端面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由磁芯部分及导体部分(3)粘接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部分包括一块合金材料的磁芯外罩(1)以及一块锰锌材料的磁芯中柱(2),所述磁芯外罩(1)整体一体成型且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体部分(3)的导体收纳槽(11),所述导体收纳槽(11)的底端涂覆有用于实现所述磁芯外罩(1)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粘接的胶水层,在所述磁芯外罩(1)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的结合状态下,所述导体收纳槽(11)内部的剩余空间均由所述磁芯中柱(2)完成填充且所述磁芯中柱(2)与所述导体部分(3)二者粘接固定;所述磁芯外罩(1)整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磁芯外罩(1)的上端面开设有所述导体收纳槽(11),所述导体收纳槽(11)为非贯通式结构且所述导体收纳槽(11)上方槽口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引脚引出槽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电流低铁损的组合式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分(3)经弯折形成有效用部及引脚部,所述引脚部位于所述效用部的两侧,所述导体部分(3)的效用部嵌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金火林伙利王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积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