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42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包括脱硫器本体和防滑板,所述脱硫器本体下端表面套装有第一套环,且第一套环表面设置有四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表面套装有支撑脚,所述转轴表面内嵌有六组第一弹簧槽,且第一弹簧槽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槽外侧表面皆贯穿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皆插入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槽皆内嵌在支撑脚内侧表面上,且支撑脚外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板;通过设置的第一套环、限位杆和限位槽等,有效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导致罐体与地面发生碰撞,使罐体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脱硫方法一般有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硫等三种,一般会使用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来进行脱硫,现有的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为了提高燃烧的效果,罐体一般设置的较高,导致罐体重心较高,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倾倒,可能会导致罐体与地面发生碰撞,使罐体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装置的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套环、转动槽、转轴、支撑脚、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限位杆和限位槽,使支撑脚能够配合防滑板对脱硫器本体进行支撑,增大脱硫器本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导致罐体与地面发生碰撞,使罐体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包括脱硫器本体和防滑板,所述脱硫器本体下端表面套装有第一套环,且第一套环表面设置有四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表面套装有支撑脚,所述转轴表面内嵌有六组第一弹簧槽,且第一弹簧槽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槽外侧表面皆贯穿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皆插入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槽皆内嵌在支撑脚内侧表面上,且支撑脚外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脱硫器本体中部表面套装有第二套环,且第二套环表面焊接有四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部皆插入有支撑脚,所述限位板表面皆内嵌有第二弹簧槽,且第二弹簧槽外侧表面皆贯穿有拉杆,所述拉杆表面皆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内侧末端皆焊接有螺栓,且螺栓皆贯穿第二弹簧槽内侧表面,所述螺栓皆插入螺栓槽内部,且螺栓槽皆内嵌在支撑脚外壁表面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支撑脚中部皆开设有圆孔,所述转轴设置的圆柱形表面直径与支撑脚中部开设的圆孔内壁直径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皆焊接在限位杆内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皆焊接在第一弹簧槽内壁表面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杆外侧末端皆设置为弧形,所述
限位槽皆设置为弧形槽,所述限位杆外侧末端设置的弧形的弧度与限位槽设置的弧形槽内壁的弧度相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皆设置为另一圆柱形,所述第二弹簧槽外侧表面皆开设有另一圆孔,所述拉杆设置的另一圆柱形表面直径与第二弹簧槽外侧表面开设的另一圆孔内壁直径相同。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皆贴合在螺栓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皆贴合在第二弹簧槽内壁表面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的第一套环、转动槽、转轴、支撑脚、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限位杆和限位槽,有效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倒,导致罐体与地面发生碰撞,使罐体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的问题,通过转动支撑脚,使支撑脚带动限位槽挤压限位杆,限位杆不再对支撑脚的位置进行限制,使支撑脚能够在转轴表面转动,支撑脚带动防滑板与地面接触,从而达到增大脱硫器本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通过设置的限位板、第二套环、第二弹簧槽、拉杆、第二弹簧和螺栓,有效避免了支撑脚设置得过长,导致脱硫器本体在运输过程中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通过转动支撑脚,使支撑脚插入限位板内部,再推动拉杆,使拉杆带动螺栓从第二弹簧槽内部移出,再转动拉杆,使拉杆带动螺栓插入螺栓槽内部,螺栓对支撑脚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对支撑脚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脱硫器本体;2、防滑板;3、第一套环;4、转动槽;5、转轴;6、支撑脚;7、第一弹簧槽;8、第一弹簧;9、限位杆;10、限位槽;11、限位板;12、第二套环;13、第二弹簧槽;14、拉杆;15、第二弹簧;16、螺栓;17、螺栓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图5,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包括脱硫器本体1和防滑板2,脱硫器本体1下端表面套装有第一套环3,且第一套环3表面设置有四组转动槽4,转动槽4内部设
置有转轴5,且转轴5表面套装有支撑脚6,转轴5表面内嵌有六组第一弹簧槽7,且第一弹簧槽7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槽7外侧表面皆贯穿有限位杆9,且限位杆9皆插入限位槽10内部,限位槽10皆内嵌在支撑脚6内侧表面上,且支撑脚6外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板2;
[0024]当需要使用支撑脚6时,通过转动支撑脚6,使支撑脚6带动限位槽10挤压限位杆9,限位杆9挤压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因限位杆9挤压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弹簧8拉动限位杆9收入第一弹簧槽7内部,限位杆9不再对支撑脚6的位置进行限制,使支撑脚6能够在转轴5表面转动,支撑脚6带动防滑板2移动,使支撑脚6带动防滑板2与地面接触,从而达到增大脱硫器本体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脱硫器本体1中部表面套装有第二套环12,且第二套环12表面焊接有四组限位板11,限位板11内部皆插入有支撑脚6,限位板11表面皆内嵌有第二弹簧槽13,且第二弹簧槽13外侧表面皆贯穿有拉杆14,拉杆14表面皆套装有第二弹簧15,拉杆14内侧末端皆焊接有螺栓16,且螺栓16皆贯穿第二弹簧槽13内侧表面,螺栓16皆插入螺栓槽17内部,且螺栓槽17皆内嵌在支撑脚6外壁表面上;
[0026]当不需要使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包括脱硫器本体(1)和防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器本体(1)下端表面套装有第一套环(3),且第一套环(3)表面设置有四组转动槽(4),所述转动槽(4)内部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表面套装有支撑脚(6),所述转轴(5)表面内嵌有六组第一弹簧槽(7),且第一弹簧槽(7)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槽(7)外侧表面皆贯穿有限位杆(9),且限位杆(9)皆插入限位槽(10)内部,所述限位槽(10)皆内嵌在支撑脚(6)内侧表面上,且支撑脚(6)外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器本体(1)中部表面套装有第二套环(12),且第二套环(12)表面焊接有四组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内部皆插入有支撑脚(6),所述限位板(11)表面皆内嵌有第二弹簧槽(13),且第二弹簧槽(13)外侧表面皆贯穿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表面皆套装有第二弹簧(15),所述拉杆(14)内侧末端皆焊接有螺栓(16),且螺栓(16)皆贯穿第二弹簧槽(13)内侧表面,所述螺栓(16)皆插入螺栓槽(17)内部,且螺栓槽(17)皆内嵌在支撑脚(6)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付杰姬广伟李建兵杨家勇赵恒伟赵连宏满华东葛艳崔祥晋闫鹏
申请(专利权)人:盛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