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915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通过在传统兰炭生产的工艺路线基础上增设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水封装置以及酚油收集装置,利用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对传统煤气冷却净化装置输出的煤气进行二次冷却即可冷凝出煤气中的酚油成分;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间接冷却器作为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可有效避免采用直接冷却方式时冷凝出的酚油氨水混合物接触大量高流速的氨水,防止出现乳化现象,后续通过简单的静置分层即可分离出酚油,大大提高了酚油的回收率,可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维持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参数,仅增设二次冷却及收集装置,对于普通煤炭企业来说更加便于推广和应用。说更加便于推广和应用。说更加便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兰炭生产路线中,会将煤在热解后所产生的煤气通入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中来分离出煤气中所含的煤焦油以及焦油渣等物质,在回收煤焦油的同时达到净化煤气的目的。然而传统工艺路线中的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仅将出炉煤气的温度降至60℃左右后便送至电厂进行发电,该温度下的煤气中仍含有部分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煤焦油组分,如酚油等,因此现有处理方法对煤气中的部分煤焦油组分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由于煤气也没有达到较优的冷却净化效果,送入电厂后若直接使用发电则发电效率不高,若二次处理后发电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成本。
[0003]传统的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包括文氏塔、旋风捕焦油器以及电捕焦油器,三部分收集到的煤焦油会统一汇入煤焦油收集装置进行静置分层,其中文氏塔是主要降温装置,其通过喷淋大量氨水对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由于煤气中的酚油在温度降至40℃以下后便会冷凝,研究人员便想到若使用原工艺路线,仅改变工艺参数,即改变文氏塔的降温温度,使煤气降温至40℃以下便可以回收酚油,然而该设计在实际生产中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原因在于:文氏塔的冷却方式为直接冷却,是通过喷淋大量高流速氨水来洗涤煤气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冷凝出的煤焦油会混在大量的氨水中,在被高流速水流不断扰动的情况下,煤焦油氨水混合物极易发生乳化,形成水包油、油包水的现象,后续通过简单的静置并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因而酚油回收量微乎其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在兰炭生产中可有效回收酚油的工艺路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可在不改变原有兰炭生产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有效解决酚油回收问题。
[0005]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其包括炭化装置、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煤焦油收集装置、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水封装置以及酚油收集装置;
[0006]所述炭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煤焦油收集装置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水封装置的液面以下,所述水封装置的溢流口与所述酚油收集装置的进油口连通;
[0007]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为间接冷却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包括文氏塔、旋风捕焦油器以及电捕焦油器,所述文氏塔的进气口与所述炭化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文氏塔的出气口与所述旋风
捕焦油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旋风捕焦油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捕焦油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电捕焦油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0009]所述文氏塔、所述旋风捕焦油器以及所述电捕焦油器的出油口均与所述煤焦油收集装置的进油口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炭化装置为炭化炉。
[0011]进一步的,所述煤焦油收集装置为第一氨水罐。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间接冷却器为横管冷却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封装置为水封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酚油收集装置为第二氨水罐。
[0015]本技术的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包括炭化装置、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煤焦油收集装置、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水封装置以及酚油收集装置,其中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为间接冷却器。本技术通过在传统兰炭生产的工艺路线基础上增设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水封装置以及酚油收集装置,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利用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对传统煤气冷却净化装置输出的煤气进行二次冷却即可冷凝出煤气中的酚油成分;同时本技术采用间接冷却器作为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可有效避免采用直接冷却方式时冷凝出的酚油氨水混合物接触大量高流速的氨水,防止出现乳化现象,后续通过简单的静置分层即可分离出酚油,大大提高了酚油的回收率;此外,本技术中新增的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是设置在传统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之后的,煤气在经过传统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后煤尘及焦油渣等基本已被去除,因此该设计可有效避免煤尘影响间接冷却器,也可避免焦油渣对回收酚油的品质造成影响。
[0017]进一步的,由于煤气经过二次冷却,其含油量及含水量均有一定降低,在送入电厂后其产能也可得到很大提高。
[0018]总的来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高效回收煤气中的酚油,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还可进一步净化煤气,提高产能;同时本技术维持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参数,仅增设二次冷却及收集装置,对于普通煤炭企业来说更加便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传统兰炭生产路线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22]炭化装置10,炭化装置10的出气口101,文氏塔20,文氏塔20的进气口201,文氏塔20的出气口202,旋风捕焦油器30,旋风捕焦油器30的进气口301,旋风捕焦油器30的出气口302,电捕焦油器40,电捕焦油器40的进气口401,电捕焦油器40的出气口402,煤焦油收集装置50,煤焦油收集装置50的进油口501,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60,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60的进气口601,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60的出油口602,水封装置70,水封装置70的溢流口701,酚油收集装置80,酚油收集装置80的进油口8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传统的兰炭生产路线中,出炉煤气在送至电厂进行发电前,会经过常规的煤气冷却净化装置进行冷却净化,即从炭化装置10中产出的煤气会依次通入文氏塔20、旋风捕焦油器30以及电捕焦油器40,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箭头为煤气流通方向,虚线箭头为煤焦油流通方向),之后经各装置回收的煤焦油均汇入煤焦油收集装置50中。实施例一:
[0025]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箭头为煤气流通方向,虚线箭头为煤焦油流通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其包括炭化装置10、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煤焦油收集装置50、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60、水封装置70以及酚油收集装置80;
[0026]炭化装置10的出气口101与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60的进气口601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炭化装置、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煤焦油收集装置、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水封装置以及酚油收集装置;所述炭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煤焦油收集装置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的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水封装置的液面以下,所述水封装置的溢流口与所述酚油收集装置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煤气冷却净化装置为间接冷却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生产中回收酚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煤气冷却净化装置包括文氏塔、旋风捕焦油器以及电捕焦油器,所述文氏塔的进气口与所述炭化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文氏塔的出气口与所述旋风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庆李玉奎李玉广赵博李彦雄苗文莉谢安禄杨瑞才高保军张勋飞吴永利王建雄刘树小苗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正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