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37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该装置是由定位行走单元、提升单元、操控单元和动力单元四部分组成,其中定位行走单元是由万向轮、水平力臂、竖向力臂构成;提升单元是由立杆、辅助杆、滑轮、提绳、档杆构成,辅助杆与立杆焊接连接,二者末端安装定滑轮;操控单元由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及承载托盘构成,控制按钮设置在承载托盘上,包括开关按钮、启动行走按钮、停止行走按钮、微型卷扬机提升控制按钮;动力单元是由微型卷扬机、蓄电池组、电动机构成。该装置具有节省人力,定位移动,环境适应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经济适用的特点,满足了城市道路及小区内污水井盖检修过程中对井盖移动及复位的要求。移动及复位的要求。移动及复位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及生活小区等公共场地上的污水井定检和维修时,对井盖有效移动的装置,有效节省人力,避免了安全隐患,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定向移动,操作简便快捷、经济适用的特点,属于管道维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管道尤其是污水管道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当下对污水管道的维修检测也提上了新的日程,主要体现在先期规划好的污水管道随着年限久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为适应当下生活压力对老旧管道进行改造两方面,而进行改造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污水管道井盖进行移位,创造工作面,而在移动井盖过程中,看似简单的工序缺存在较多障碍,首先,污水井盖自带预留开启孔经常被堵塞,井盖四周被尘物填充密实,无法用日常撬棍进行操作;其次,在撬棍操作过程中,需要繁杂的人力,面对的安全隐患也较多,移动后复位也较为繁重;再者,在个别环境条件下,撬棍支点的选取物较难找寻,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率。
[0003]鉴于此问题,长期以来,工程技术人员针对污水井盖的移位问题,研制了一系列有益装置,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但对比发现,各种装置在装置的便携性、环境适应性、人机互动性、装置经济性和简捷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对于应对当下繁重污水井维养及改造业务仍然是一种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档杆,作为移动装置提升井盖的牢固着力点,通过电力驱动装置行走,达到节省人力,避免事故的目的,装置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经济适用,可有效完成施工前快速移动井盖及完工后井盖复位任务。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是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定位行走单元、提升单元、操控单元和动力单元四部分组成,其中定位行走单元是由万向轮、水平力臂、竖向力臂构成,水平力臂和竖向力臂均可调节长度,其中水平力臂是由水平固定杆和水平调节杆以及旋转把手和锯齿螺旋杆构成,水平调节杆一侧通长设置锯齿,通过定向旋转把手带动锯齿螺旋转动,控制水平调节杆的外露长度,竖向力臂是由竖向外套筒和竖向内筒组成,二者通过螺纹连接;提升单元是由立杆、辅助杆、滑轮、提绳、档杆构成,其中辅助杆与立杆焊接连接,二者末端安装定滑轮,滑轮直径为5cm,提绳是由具有承载重量为60kg的钢绞线,其一端通过滑轮、立杆与微型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与档杆中点相连接;操控单元由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及承载托盘构成,控制按钮设置在承载托盘上,包括开关按钮、启动行走按钮、停止行走按钮、微型卷扬机提升控制按钮;动力单元是由微型卷扬机、蓄电池组、电动机构成。
[0007]进一步的,所涉及万向轮均自带锁紧装置,可通过手动控制。
[0008]进一步的,所涉及水平力臂和竖向力臂通过焊接连接,其中水平力臂的可调节量程为50cm,竖向力臂的可调节量程为20cm。
[0009]进一步的,所涉及锯齿螺旋与水平固定杆采用铆接,且设置转动限位销钉。
[0010]具体的,所涉及立杆是高度60cm,横截面为边长8cm,壁厚1cm的中空钢管,辅助杆是长度20cm的钢管,钢管断面与立杆相同。
[0011]具体的,所涉及档杆是直径1cm,长度10cm的钢杆,其中一端为圆锥形,另一端为圆形,圆锥形外设钢帽,钢帽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
[0012]具体的,所涉及承载托盘是厚度为2cm,直径为25cm的钢板,承载托盘与水平力臂焊接连接,与立杆焊接连接。
[0013]本技术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档杆,作为移动装置提升井盖的牢固着力点,通过电力驱动装置行走,达到节省人力,避免事故的目的,装置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经济适用,可有效完成施工前快速移动井盖及完工后井盖复位任务。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是本技术的档杆剖面图;
[0017]附图3是本技术的竖向力臂构造图;
[0018]附图4是本技术的水平力臂剖面图;
[0019]附图5是本技术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1]1、万向轮;2、竖向外套筒;3、竖向内筒;4、水平调节杆;5、旋转把手;6、锯齿螺旋;7、水平固定杆;8、蓄电池组;9、控制按钮;10、承载托盘;11、微型卷扬机;12、立管;13、辅助杆;14、滑轮;15、吊绳;16、档杆;17、钢帽;18、电动机;
[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现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书附图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虽然实施例中记载了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和润饰,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该装置是由定位行走单元、提升单元、操控单元和动力单元四部分组成,其中定位行走单元是由万向轮、水平力臂、竖向力臂构成,其中每个万向轮自带锁紧装置,可通过手动控制,水平力臂和竖向力臂均可调节长度,其中水平力臂是由水平固定杆和水平调节杆以及旋转把手和锯齿螺旋杆构成,水平调节杆一侧通长设置锯齿,通过定向旋转把手带动锯齿螺旋转动,锯齿螺旋与水平固定杆采用铆接,且设置转动限位销钉,控制水平调节杆的外露长度,达到控制水平力臂长度的目的,竖向力臂是由竖向外套筒和竖向内筒组成,二者通过螺纹连接,水平力臂和竖向力臂通过焊接连接,其中水平力臂的可调节量程为50cm,竖向力臂的可调节量程为20cm,通过调节二者的长度,可确
保装置稳定,并选择良好的井盖移动路线;提升单元是由立杆、辅助杆、滑轮、提绳、档杆构成,其中立杆是高度60cm,横截面为边长8cm,壁厚1cm的中空钢管,辅助杆是长度20cm的钢管,钢管断面与立杆相同,辅助杆与立杆焊接连接,二者末端安装定滑轮,滑轮直径为5cm,提绳是由具有承载重量为60kg的钢绞线,其一端通过滑轮、立杆与微型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与档杆中点相连接,档杆是直径1cm,长度10cm的钢杆,其中一端为圆锥形,另一端为圆形,圆锥形外设钢帽,钢帽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操控单元由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及承载托盘构成,控制按钮设置在承载托盘上,包括开关按钮、启动行走按钮、停止行走按钮、微型卷扬机提升控制按钮,承载托盘是厚度为2cm,直径为25cm的钢板,承载托盘与水平力臂焊接连接,与立杆焊接连接;动力单元是由微型卷扬机、蓄电池组、电动机构成。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所示,档杆是直径1cm,长度10cm的钢杆,其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定位行走单元、提升单元、操控单元和动力单元四部分组成,其中定位行走单元是由万向轮、水平力臂、竖向力臂构成,水平力臂和竖向力臂均可调节长度,其中水平力臂是由水平固定杆和水平调节杆以及旋转把手和锯齿螺旋杆构成,水平调节杆一侧通长设置锯齿,通过定向旋转把手带动锯齿螺旋转动,控制水平调节杆的外露长度,竖向力臂是由竖向外套筒和竖向内筒组成,二者通过螺纹连接;提升单元是由立杆、辅助杆、滑轮、提绳、档杆构成,其中辅助杆与立杆焊接连接,二者末端安装定滑轮,滑轮直径为5cm,提绳是由具有承载重量为60kg的钢绞线,其一端通过滑轮、立杆与微型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与档杆中点相连接;操控单元由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按钮及承载托盘构成,控制按钮设置在承载托盘上,包括开关按钮、启动行走按钮、停止行走按钮、微型卷扬机提升控制按钮;动力单元是由微型卷扬机、蓄电池组、电动机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井盖移动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军委吴建新栾心国郭传臣杨浩亮刘国飞艾现平周广钦王文宾贾青坤欧保山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