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及使用该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5867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及使用该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包括底座、杠杆、撬动部和压缩弹簧,所述的杠杆左端与底座左端铰接在一起,并在中部靠近左端的位置,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杠杆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的底座底部靠近压缩弹簧的位置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的撬动部通过连接杆设在杠杆的底部,能够伸进井盖的井盖异形孔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很省力的打开井盖,并且减小井内危害气体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并且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故。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及使用该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井盖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及使用该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井盖,主要用于遮盖道路、建筑等工程中的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的盖子,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井盖可以用来覆盖电力井、煤气井、天然气井、自来水井、加油站地下井等各种深井,而得到广泛应用。
[0003]在检修或者检查井况时,首先需要将井盖打开,目前打开井盖的主要方式是工作人员徒手掀开或者利用钩子打开,但是通常井盖长时间的固定覆盖在井口,从而导致井盖锈蚀或者井盖与井口之间的缝隙塞满灰尘杂物,进而导致传统的井盖打开方式很难打开,特别是检查井为了固定牢固,通常将井盖做的很重,更加剧了井盖打开的难度;第二,因为井下长时间封闭,导致井下会出现各种有害气体,工作人员在打开井盖的一瞬间,井下的有害气体会瞬间喷出对工作人员造成冲击,从而引起中毒事故,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第三,对于一些井道,特别是电力检查井中,工作人员徒手或者用小铁钩打开井盖时,还有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及使用该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解决了井盖打开困难、在井盖打开时,井内危害气体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包括底座、杠杆、撬动部和压缩弹簧,所述的杠杆左端与底座左端铰接在一起,并在中部靠近左端的位置,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杠杆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的底座底部靠近压缩弹簧的位置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的撬动部通过连接杆设在杠杆的底部,能够伸进井盖的井盖异形孔内,并且其长度大于井盖的井盖异形孔的短轴长度。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为U形槽,所述的杠杆通过销轴铰接在底座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在杠杆圆周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U形槽的底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U形槽的底板在远离撬动部的一侧比两侧壁板长出一定长度,并且在长出的位置上设有踏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撬动部内设有能够从其内伸出的伸缩部,所述的伸缩部的调节部设在连接杆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伸缩部包括螺纹杆、旋转轴、齿轮、齿轮螺母,所述的撬动部和连接杆内中空,且撬动部一端封口,所述的旋转轴可旋转的设在连接杆上,一端伸进连接杆内并连接齿轮,所述的螺纹杆一端设有挡板,中部套设有与其配合的齿轮螺
母,其水平设置在撬动部内,并与撬动部在靠近撬动部敞口的一侧螺纹配合,所述的齿轮螺母与齿轮啮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杠杆包括杆体一、杆体二、杆体三,所述的杆体一、杆体二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的杆体二、杆体三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杆体三在把手处设有硅胶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撬动部在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检测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杆与杠杆通过螺纹连接。
[0014]一种使用井盖打开专用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将万向轮放置在井盖外面的地面上,并且井盖打开专用工具的撬动部处于井盖异形孔附近;
[0016]2)旋拧连接杆并微调底座的位置,使得撬动部与井盖异形孔对齐,并且撬动部的长度方向与井盖异形孔的长度方向一致;
[0017]3)将撬动部插入井盖的井盖异形孔;
[0018]4)旋转连接杆,使得撬动部的长度方向与井盖异形孔的长度方向错开,并且撬动部能够卡住井盖从而不会从井盖异形孔内滑出;
[0019]5)用脚踩住踏板,同时手握杆体三处的硅胶套,用力往下压动杆体三,井盖在杠杆的作用下,被撬动部撬起;
[0020]6)将脚移开踏板,手握杆体三并向远离井口的方向拉动,将井盖拉到井口附近的地面上;
[0021]7)旋转连接杆,使得撬动部的长度方向与井盖异形孔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将撬动部从井盖异形孔内拔出。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旋转连接杆使得撬动部的长度方向与井盖异形孔的长度方向错开之后,可以旋转旋转轴,使得螺纹杆从撬动部内伸出。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设置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轻松的将井盖打开,并移动到附近的地面上,与传统的井盖打开方式相比,省时省力;第二,使用此井盖打开专用工具打开井盖,加大了工作人员与井口的距离,避免井下有毒气体直接冲击工作人员,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健康,第三,使用本工具,在踏板、万向轮和杆体三把手处设置硅胶套的绝缘材质,可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0025]2.将底座设置为U形槽,可以将弹簧卸下后,将杠杆往下折叠进底座的U形槽内,便于携带;另外在底座U形槽上,设置踏板,便于脚踩踏板,避免底座滑动,并方便施力从而撬动井盖。
[0026]3.在撬动部内设置能够从其内伸出的伸缩部,能够通过调节伸缩部从而增加撬动部的长度,可以更好的卡住井盖,避免撬动部从井盖异形孔内滑出,另外也可增大使用范围,对于一些井盖异形孔设计为非标甚至是圆孔时,也可以适用。
[0027]4.将伸缩部设置为带齿轮的旋转轴与连接杆转动配合,齿轮与齿轮螺母啮合、齿轮螺母与螺纹杆螺纹配合,依次传递配合的方式,能够在撬动部的外部即可调节其上的的螺纹杆在其上的伸出,为撬动部伸进井盖异形孔之后,再进行调节螺纹杆的伸出,提供了条
件,结构巧妙。
[0028]5.将杠杆分为三段,即杆体一、杆体二、杆体三,更加贴合人机原理,人手施力的角度,杆体一上的撬动部的撬动角度搭配设计合理,符合工作人员的作业习惯方便且非常的省力。
[0029]6.将杆体三在把手处设有硅胶套、踏板上设置硅胶套、以及万向轮上设置硅胶套,能够起到绝缘作用,避免打开井盖时发生的触电现象。
[0030]7.通过撬动部在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检测器,能够在撬动部伸进井盖异型孔之后,能够检测到井内的气体状况,当出现危害气体时,可以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或者进一步处理。
[0031]8.将连接杆与杠杆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旋转连接杆,即可调整撬动部的角度,避免为了调整撬动部的角度,从而需要抬起并调整整个井盖打开专用工具的角度,更加的省力方便。
[0032]9.使用井盖打开专用工具打开井盖的方法,与传统的井盖打开方式相比,解决了井盖因生锈、沉重、或者缝隙塞进杂物而无法打开的现象,另外打开之后,还可以很省力的放置到井口附近的地面上,避免需要两人抬起,费事费力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井盖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杠杆(2)、撬动部(5)和压缩弹簧(3),所述的杠杆(2)左端与底座(1)左端铰接在一起,并在中部靠近左端的位置,通过压缩弹簧(3)连接,所述的杠杆(2)与底座(1)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的底座(1)底部靠近压缩弹簧(3)的位置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的撬动部(5)通过连接杆(9)设在杠杆(2)的底部,能够伸进井盖(10)的井盖异形孔(1001)内,并且其长度大于井盖(10)的井盖异形孔(1001)的短轴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为U形槽,所述的杠杆(2)通过销轴铰接在底座(1)的两侧壁上,所述的压缩弹簧(3)一端固定在杠杆(2)圆周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U形槽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底座(1)U形槽的底板在远离撬动部(5)的一侧比两侧壁板长出一定长度,并且在长出的位置上设有踏板(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撬动部(5)内设有能够从其内伸出的伸缩部(8),伸缩部(8)的调节部设在连接杆(9)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部(8)包括螺纹杆(801)、旋转轴(802)、齿轮(803)、齿轮螺母(804),所述的撬动部(5)和连接杆(9)内中空,且撬动部(5)一端封口,所述的旋转轴(802)可旋转的设在连接杆(9)上,一端伸进连接杆(9)内并连接齿轮(803),所述的螺纹杆(801)一端设有挡板(806),中部套设有与其配合的齿轮螺母(804),其水平设置在撬动部(5)内,所述的齿轮螺母(804)与齿轮(803)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打开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2)包括杆体一(201)、杆体二(202)、杆体三(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在峰刘忠声姜兆庆商志宙郭峰陈永辉王玉鹏崔静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联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