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0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包括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加工筒,且进料机构的底部与加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进气管道,且加工筒的外表面与进气管道的右端固定连接,加工筒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顶部与加工筒的底部活动连接,真空泵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与真空泵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加工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且加工筒的内壁与内筒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环,且内筒的外表面与加热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热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管,且加热环的右端与连接管的左端相接触。接管的左端相接触。接管的左端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便得到了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石墨烯凭借其超高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被称为万能材料,可应用于电池、传感器、复合材料,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的电阻丝式热还原炉都存在加热降温速度慢,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加热到所需温度,功率高,耗能大,加热效率低;微波加热还原能够实现即启即用,加热速度快,还原效率高,但是常规的卧式微波还原炉需加装进料出料推送装置。因此,现提出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解决了加工效率慢,且较复杂的问题。
[0004](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包括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加工筒,且进料机构的底部与加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进气管道,且加工筒的外表面与进气管道的右端固定连接,加工筒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顶部与加工筒的底部活动连接,真空泵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与真空泵的底部相接触。
[0005]所述加工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且加工筒的内壁与内筒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环,且内筒的外表面与加热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热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管,且加热环的右端与连接管的左端相接触。
[0006]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且进料筒的内壁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分流块,且连接板的顶部与分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所述真空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卡接板,且泵体的顶部与卡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且卡接板的底部与密封环的顶部活动连接。
[0008]所述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架体的底部与拉伸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且拉伸弹簧的底部与限位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所述进气管道包括管壁,所述管壁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筒,且管壁的左端与连接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筒的外表面与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端设置有接触板,且连接杆的左端与接触板的背面固定连
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料机构,可以使得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在投入石墨烯时可以使得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中可以分散进入,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的还原效率,且通过设置进料机构可以使得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内部前先进行细化处理,避免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内部时由于投入过于密集,造成还原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石墨烯的加工效果。
[0011]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真空泵,可以用来储存还原后的石墨烯材料,通过设置真空泵可以大大提高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通过真空泵顶部设置的卡接板可以将真空泵与加工筒进行活动连接,且通过真空泵顶部设置的密封环可以保证真空泵内部已还原的石墨烯材料不会泄露,大大提高了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
[0012]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可以对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底部设置的真空泵进行进行固定安装,且通过支架内部设置的拉伸弹簧可以使得底部设置的限位板可以自由移动,当进行真空泵与加工筒安装时,通过将支架底部均匀设置的限位板进行移动,进而将真空泵固定在加工筒底部,大大提高了真空泵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了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
[0013]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气管道,可以大大提高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当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开始工作时通过进料机构将石墨烯材料投入到加工筒内部,通过进气管道将氮气通入到加工筒内部,通过瞬间加热将石墨烯进行还原处理,通过进气管道外部设置的接触板和连接杆可以保证进气管道在投入氮气时不会受到折弯,大大提高了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进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进料机构1、加工筒2、真空泵3、支架4、进气管道5、内筒6、连接管7、加热环8、进料筒11、连接板12、分流块13、泵体31、卡接板32、密封环33、架体41、拉伸弹簧42、限位板43、管壁51、连接筒52、连接杆53、接触板5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使用图1

图6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进行如下说明。
[0016]如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包括进料机构1;进料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加工筒2,且进料机构1的底部与加工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加工筒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进气管道5,且加工筒2的外表面与进气管道5的右端固定连接,加工筒2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3,真空泵3的顶部与加工筒2的底部活动连接,真空泵3的底部设置有支架
4,支架4的底部与真空泵3的底部相接触,设置支架4的目的是为了固定真空泵3。
[0017]加工筒2的内部设置有内筒6,且加工筒2的内壁与内筒6的底部活动连接,内筒6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环8,且内筒6的外表面与加热环8的内壁相接触,加热环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管7,且加热环8的右端与连接管7的左端相接触,设置加热环8的目的是为了对内筒6进行瞬间加热。
[0018]进料机构1包括进料筒11,进料筒1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12,且进料筒11的内壁与连接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12的顶部设置有分流块13,且连接板12的顶部与分流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进料机构1,可以使得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在投入石墨烯时可以使得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中可以分散进入,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的还原效率,且通过设置进料机构1可以使得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内部前先进行细化处理,避免石墨烯在进入到还原炉内部时由于投入过于密集,造成还原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石墨烯的加工效果。
[0019]真空泵3包括泵体31,泵体3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卡接板32,且泵体31的顶部与卡接板32的底部固定连接,卡接板32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33,且卡接板32的底部与密封环33的顶部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真空泵3,可以用来储存还原后的石墨烯材料,通过设置真空泵3可以大大提高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使用效果,通过真空泵3顶部设置的卡接板32可以将真空泵3与加工筒2进行活动连接,且通过真空泵3顶部设置的密封环33可以保证真空泵3内部已还原的石墨烯材料不会泄露,大大提高了该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包括进料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加工筒(2),且进料机构(1)的底部与加工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进气管道(5),且加工筒(2)的外表面与进气管道(5)的右端固定连接,加工筒(2)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3),所述真空泵(3)的顶部与加工筒(2)的底部活动连接,真空泵(3)的底部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底部与真空泵(3)的底部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2)的内部设置有内筒(6),且加工筒(2)的内壁与内筒(6)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内筒(6)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环(8),且内筒(6)的外表面与加热环(8)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加热环(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管(7),且加热环(8)的右端与连接管(7)的左端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石墨烯微波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进料筒(11),所述进料筒(1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12),且进料筒(11)的内壁与连接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2)的顶部设置有分流块(13),且连接板(12)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玉何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百大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