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曲轴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91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曲轴箱通风系统领域,公开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曲轴箱。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上座、下座、支撑组件、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座和下座上下间隔设置,上座上设有进口,下座上设有出口,支撑组件设于上座和下座之间,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间隔设于第二支撑件内,第一过滤层贴设于第一支撑件的内侧面,第二过滤层套设于第二支撑件的外侧,第一支撑件为实体结构,上座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窜气于第一过滤层内向上流动,再经上座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流道后才能进入第二过滤层,使得窜气在第一过滤层中的流动路径更长、流动时间更长,保证对窜气的过滤效果。窜气的过滤效果。窜气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曲轴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曲轴箱通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曲轴箱。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工作时,在做功冲程汽缸内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沿着活塞组件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导致曲轴箱内充满窜气。窜气会使曲轴箱温度升高,加大油底壳机油的蒸发,加上曲轴箱内部分零件采用飞溅润滑,飞溅润滑过程会产生油雾,这使得窜气除了含有残留的燃油和燃烧产生的废气、炭黑外,还有不少的机油。窜气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一方面,窜气中的燃油蒸汽凝结,会使机油变质,导致润滑不良,从而引起零件磨损和机油耗增加;另一方面,轴箱压力会过大,发动机将出现漏气、漏油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曲轴箱的通风系统中设计油气分离器,对曲轴箱窜气中携带的机油油滴进行分离。
[0003]现有油气分离装置中一般由内到位设置多个过滤层,窜气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依次穿过各过滤层,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对窜气的过滤效果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上座、下座、支撑组件、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上座和所述下座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座上设置有进口,所述下座上设置有出口,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于所述上座和所述下座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侧,第一过滤层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二过滤层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实体结构,所述上座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部内侧凸设有支撑所述第一过滤层的支撑部,所述上座的下侧设置有压紧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压紧部。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流道一和第一流道二,所述第一流道一设置于所述压紧部上,所述第一流道二设置于所述上座上。
[0009]可选地,所述上座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上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下座的上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下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层与所述上座粘接;和/或,所述第二过滤层与所述下座粘接。
[0011]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上座和所述下座卡接。
[0012]可选地,所述上座与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和/或,
[0013]所述下座与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扣,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0014]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层采用无纺布制成;和/或,所述第二过滤层采用玻璃纤维制成。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箱,对窜气的过滤效果好。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8]一种曲轴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及曲轴箱中,曲轴箱内的窜气由上座的进口进入上座与下座之间,并依次经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过滤。第一过滤层用于过滤窜气中的大油滴,第二过滤层用于过滤窜气中的小油滴。第一过滤层中过滤的大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过滤层向下流动,并由下座的出口流出该油气分离装置。第二过滤层中过滤的小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过滤层向下流动,并最终由第二过滤层的底部流出该油气分离装置。第一支撑件为实体结构,也就是说,窜气无法通过第一过滤层的厚度方向直接穿过第一支撑件而进入第二过滤层中,而是需要于第一过滤层内向上流动,经上座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流道后才能进入第二过滤层,使得窜气在第一过滤层中的流动路径更长、流动时间更长,从而保证对窜气的初步过滤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窜气的初步过滤效果良好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窜气的二次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剖示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座的剖示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剖示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上座;2、下座;3、支撑组件;4、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
[0029]11、进口;12、压紧部;121、第一流道一;13、第一流道二;14、第一卡扣;15、第一安装槽;16、第一容置槽;
[0030]21、出口;22、第二卡扣;23、第二安装槽;24、第二容置槽;
[0031]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33、连接件;
[0032]311、支撑部;
[0033]321、第一卡槽;322、第二卡槽;
[0034]331、连接部;332、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座(1)、下座(2)、支撑组件(3)、第一过滤层(4)和第二过滤层(5),所述上座(1)和所述下座(2)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座(1)上设置有进口(11),所述下座(2)上设置有出口(21),所述支撑组件(3)连接于所述上座(1)和所述下座(2)之间,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所述第一支撑件(3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内侧,第一过滤层(4)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内侧面,所述第二过滤层(5)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外侧,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为实体结构,所述上座(1)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底部内侧凸设有支撑所述第一过滤层(4)的支撑部(311),所述上座(1)的下侧设置有压紧所述第一过滤层(4)的压紧部(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流道一(121)和第一流道二(13),所述第一流道一(121)设置于所述压紧部(12)上,所述第一流道二(13)设置于所述上座(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5),所述第二过滤层(5)的上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青木刘高峰王一江江伟刘贝游登峰董佳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