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33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1
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循环泵组包括泵组主体、设置在泵组主体下面的泵组主体基础及与泵组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混凝土基础、对称连接在混凝土基础上的一对支撑框架及支撑在进水管路上的弯头支撑腿;一对支撑框架的顶端之间和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杆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泵组安装的平整度和精度差,安装周期长,主要管线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主要管线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主要管线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支撑体系没有钢框架,泵组直接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且没有将泵组模块化,是现场散件拼装,平整度和安装精度较难保证,现场安装周期长。没有钢框架,主要管线需要在上部结构梁上设置支吊架,需要预埋钢板,精度要求高,管线安装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泵组安装的平整度和精度差,安装周期长,主要管线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循环泵组包括泵组主体、设置在泵组主体下面的泵组主体基础及与泵组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混凝土基础、对称连接在混凝土基础上的一对支撑框架及支撑在进水管路上的弯头支撑腿;一对支撑框架的顶端之间和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杆焊接连接。
[0006]支撑框架包括矩形的底框、沿长度方向连接在底框内的底分隔杆、沿宽度方向连接在底分隔杆和底框右侧边之间的至少一对限位杆、连接在底框四角部的立柱、连接在立柱之间的矩形的顶框及沿长度方向连接在顶框内的顶分隔杆。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支撑框架沿混凝土基础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混凝土基础包括布设在结构楼板上的矩形长条的泵组基础及间隔设置在泵组基础一侧的矩形长条的管柱基础。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底框的左侧边沿管柱基础的长向设置、并通过预埋螺栓连接在管柱基础顶面。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底框的右侧边沿泵组基础的长向设置,并通过预埋螺栓连接在泵组基础的右侧顶面。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底分隔杆设置在泵组基础的左侧顶面。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顶框的左侧沿立柱水平向外伸出。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泵组主体和泵组主体基础通过减震支撑件连接在一对限位杆上。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弯头支撑腿包括底板、焊接在底板上的立杆及焊接在立杆顶端的弧形托板。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弯头支撑腿的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框的左侧边顶面;弧形托板承托在进水管路的弯头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在混凝土基础上布设支撑框架,并混凝土基础和支撑框架连接为一体,共同对制冷机房内设备进行支撑,形成整体基础;采用整体基础,整体性好,稳定性高,平整度高,抗震效果好。
[0018]2,本技术设整体的支撑框架,同时支撑框架设置两个,工厂预制,现场整体安装,支撑框架的顶框既可以作为大型管线的支撑结构,免于在混凝土梁上制作吊架,又可以作为泵组主体等吊装时的支撑点,安全可靠,简易方便。
[0019]3.将泵组主体、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分别模块化,在工厂预制加工,运输至现场装配式安装,整体性好,工期短,质量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的水平剖面图一。
[0021]图2是本技术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的水平剖面图二。
[0022]图3是本技术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的竖向剖面图一。
[0023]图4是本技术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的竖向剖面图二。
[0024]附图标记:1—混凝土基础、2—支撑框架、3—泵组主体基础、4—弯头支撑腿、5—连接杆、6—减震支撑件、7—泵组主体、8—进水管路、9—出水管路、1.1—泵组基础、1.2—管柱基础、2.1—底框、2.2—底分隔杆、2.3—限位杆、2.4—立柱、2.5—顶框、2.6—顶分隔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
[0026]循环泵组包括泵组主体7、设置在泵组主体下面的泵组主体基础3及与泵组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8和出水管路9;泵组主体基础下面设置减震支撑件6。
[0027]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混凝土基础1、对称连接在混凝土基础1上的一对支撑框架2及支撑在进水管路上的弯头支撑腿4;一对支撑框架2的顶端之间和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杆5焊接连接。
[0028]混凝土基础1包括布设在结构楼板上的矩形长条的泵组基础1.1及间隔设置在泵组基础1.1一侧的矩形长条的管柱基础1.2;泵组基础1.1和管柱基础1.2等长;本实施例中,泵组基础1.1的宽度为2955mm;管柱基础1.2的宽度为200mm;泵组基础1.1和管柱基础1.2之间的间距为500mm;混凝土基础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为10mm。
[0029]一对支撑框架2沿混凝土基础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对支撑框架2的顶端之间和底端之间均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杆5连接。
[0030]支撑框架2包括矩形的底框2.1、沿长度方向连接在底框2.1内的底分隔杆2.2、沿宽度方向连接在底分隔杆2.2和底框2.1右侧边之间的至少一对限位杆2.3、连接在底框2.1四角部的立柱2.4、连接在立柱2.4之间的矩形的顶框2.5及沿长度方向连接在顶框2.5内的顶分隔杆2.6。
[0031]底框2.1的左侧边沿管柱基础1.2的长向设置、并通过预埋螺栓连接在管柱基础1.2顶面;底框2.1的右侧边沿泵组基础1.1的长向设置,并通过预埋螺栓连接在泵组基础1.1的右侧顶面;底框2.1由槽钢焊接而成。
[0032]底分隔杆2.2设置在泵组基础1.1的左侧顶面;底分隔杆2.2为槽钢。
[0033]限位杆2.3为槽钢。
[0034]立柱2.4为由两根槽钢直角焊接而成。
[0035]顶框2.5的左侧沿立柱2.4水平向外伸出;顶框2.5由槽钢焊接而成。
[0036]顶分隔杆2.6为槽钢。
[0037]连接杆5为槽钢。
[0038]泵组主体7和泵组主体基础3通过减震支撑件6连接在一对限位杆2.3上。
[0039]弯头支撑腿4包括底板、焊接在底板上的立杆及焊接在立杆顶端的弧形托板。
[0040]弯头支撑腿4的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框2.1的左侧边顶面;弧形托板承托在进水管路8的弯头处。
[0041]循环泵组包括泵组主体7、设置在泵组主体下面的泵组主体基础3及与泵组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8和出水管路9;泵组主体基础下面设置减震支撑件6。
[0042]泵组主体基础3为矩形混凝土块体。
[0043]泵组主体7、泵组主体基础3和减震支撑件6进行模块化,在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组装。
[0044]进水管路8进行模块化,在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组装。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循环泵组包括泵组主体(7)、设置在泵组主体下面的泵组主体基础(3)及与泵组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8)和出水管路(9),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混凝土基础(1)、对称连接在混凝土基础(1)上的一对支撑框架(2)及支撑在进水管路上的弯头支撑腿(4);一对支撑框架(2)的顶端之间和底端之间均通过连接杆(5)焊接连接;支撑框架(2)包括矩形的底框(2.1)、沿长度方向连接在底框(2.1)内的底分隔杆(2.2)、沿宽度方向连接在底分隔杆(2.2)和底框(2.1)右侧边之间的至少一对限位杆(2.3)、连接在底框(2.1)四角部的立柱(2.4)、连接在立柱(2.4)之间的矩形的顶框(2.5)及沿长度方向连接在顶框(2.5)内的顶分隔杆(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支撑框架(2)沿混凝土基础(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房内预制装配式循环泵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基础(1)包括布设在结构楼板上的矩形长条的泵组基础(1.1)及间隔设置在泵组基础(1.1)一侧的矩形长条的管柱基础(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机房内预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强徐巍刘登辉张宇辉李孟函郭晓娟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