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14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座框前横管、座盆、座盆前端固定支架、坐垫骨架,座框前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坐垫骨架两侧的座椅侧边板上,座框前横管后移到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的左右两端靠近座椅侧边板处均焊接有座盆前端固定支架,座盆前端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螺纹孔,座盆上设置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自攻螺栓穿过安装孔旋入螺纹孔中将座盆安装在座盆前端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座框前横管后移到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同时起连接固定座椅侧边板和防下潜的作用;传统的防下潜方式是在座盆上设置加强梁,由于座框前横管的强度大于加强梁的强度,所以座框前横管的防下潜能力更强。潜能力更强。潜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汽车座椅的座盆会在乘员的惯性作用力下发生变形,导致前排乘员身体下移,并且由于座椅座盆的骨架往往较平,乘员没有一个向后约束的力的限制,所以身体同时也会向前滑动,这就是下潜现象。下潜现象是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不期望发生的现象,否则将会加大对乘员腹部的伤害。在车辆碰撞减速阶段,由于作用在骨盆位置处的合力(包括座椅、安全带等作用)不均衡,导致安全带腰带发生滑动,脱离正常使用位置,从骨盆处滑向腹部,并将相应的负载力直接作用在腹部上,造成乘客的腹部软组织受伤。
[0003]通用的前排座椅是通过座盆防下潜,一般会采用在座盆上设置加强梁,来加强座盆的刚度,从而减小座盆的变形,来减小前排乘员身体的下移。但是座盆是一个壳体,由于壳体本身的刚度不高,在壳体上设置加强梁起到的防下潜作用有限,无法对前排乘员起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防下潜能力强、能有效保护前排乘员的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座框前横管、座盆、座盆前端固定支架、坐垫骨架,所述座框前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坐垫骨架两侧的座椅侧边板上,所述座框前横管后移到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的左右两端靠近座椅侧边板处均焊接有座盆前端固定支架,所述座盆前端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座盆上设置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自攻螺栓穿过安装孔旋入螺纹孔中将座盆安装在座盆前端固定支架上。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座椅侧边板前端伸入座盆下方的长度不得超过座盆总长的一半。座框前横管未后移前位于座盆前端下方,主要是用于连接固定坐垫骨架两侧的座椅侧边板,让坐垫骨架形成整体结构。由于座框前横管后移到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椅侧边板前端伸入座盆下方的长度未超过座盆总长的一半,也可以实现与座框前横管连接固定。这样设置减少了制作座椅侧边板所使用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座椅侧边板的生产成本。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座盆的后部朝后下方倾斜,座框前横管支承在座盆倾斜部分的下方。座盆后部倾斜设置增加了座盆的整体强度,且倾斜部分位于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进一步起到防下潜作用。
[0008]上述方案中:每个所述座盆前端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相间隔的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分别位于座盆前端固定支架的前端和后端。两个螺纹孔相间隔设置,座盆与座盆前端固定支架的固定效果更好、更牢固。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座框前横管未后移前位于座盆前端下方,主要是用于连接固定坐垫骨架两侧的座椅侧边板,让坐垫骨架两侧的座椅侧边板形成整体结构,此时的座框前横管不具备防下潜的能力;将座框前横管后移到坐垫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能同时起连接固定座椅侧边板和防下潜的作用。2、传统的方式是在座盆上设置加强梁来起到防下潜的作用,由于座框前横管的强度大于加强梁的强度,所以座框前横管的防下潜能力更强,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座框前横管能有效减小座盆的变形量,从而使前排乘员向前或向下的位移量减小,对前排乘员起到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在座椅骨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主要由座框前横管2、座盆3、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坐垫骨架5组成,座框前横管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坐垫骨架5两侧的座椅侧边板501上。
[0012]座框前横管2后移到坐垫骨架5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2同时起连接固定座椅侧边板501和防下潜的作用。座框前横管2的左右两端靠近座椅侧边板501处均焊接有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螺纹孔401,座盆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401对应的安装孔301,自攻螺栓1穿过安装孔301旋入螺纹孔401中将座盆3安装在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上。
[0013]最好是,座椅侧边板501前端伸入座盆3下方的长度不得超过座盆3总长的一半。座框前横管2未后移前位于座盆3前端下方,主要是用于连接固定坐垫骨架5两侧的座椅侧边板501,让坐垫骨架5形成整体结构。由于座框前横管2后移到坐垫骨架5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椅侧边板501前端伸入座盆3下方的长度未超过座盆3总长的一半,也可以实现与座框前横管2连接固定。这样设置减少了制作座椅侧边板501所使用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座椅侧边板501的生产成本。
[0014]最好是,座盆3的后部朝后下方倾斜,座框前横管2支承在座盆3倾斜部分的下方。座盆3后部倾斜设置增加了座盆3的整体强度,且倾斜部分位于坐垫骨架5的防下潜区域内,进一步起到防下潜作用。
[0015]最好是,每个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两个相间隔的螺纹孔401,两个螺纹孔401分别位于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的前端和后端。两个螺纹孔401相间隔设置,座盆3与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的固定效果更好、更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座框前横管(2)、座盆(3)、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坐垫骨架(5),所述座框前横管(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坐垫骨架(5)两侧的座椅侧边板(50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前横管(2)后移到坐垫骨架(5)的防下潜区域内,座框前横管(2)的左右两端靠近座椅侧边板(501)处均焊接有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所述座盆前端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螺纹孔(401),所述座盆(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401)对应的安装孔(301),自攻螺栓(1)穿过安装孔(301)旋入螺纹孔(401)中将座盆(3)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