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6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属于载体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配重体、悬浮体、微生物载体和连接绳,微生物载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之间为外表层,外表层设置有孔道,微生物载体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骨架,间隔骨架内填充有多孔填料层,多孔填料层包括有聚氨酯泡沫层、生物炭层和纤维层,配重体、悬浮体和微生物载体均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绳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弹簧扣,配重体、悬浮体和微生物载体与连接绳之间通过弹簧扣和连接环活动连接,可有效解决现有微生物载体装置中存在的微生物附着分布不均匀、生物固载量少和沉在水底导致污水处理面积区域小的问题。面积区域小的问题。面积区域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载体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污水中的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往往需要运用微生物处理的方法,而微生物载体主要用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使得微生物能够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实现污水净化的目的。但是现有微生物载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微生物附着分布不均匀、生物固载量少和沉在水底导致污水处理面积区域小的问题,使得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效果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微生物载体装置中存在的微生物附着分布不均匀、生物固载量少和沉在水底导致污水处理面积区域小的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配重体、悬浮体、微生物载体和连接绳,微生物载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之间为外表层,外表层设置有孔道,微生物载体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骨架,间隔骨架内填充有多孔填料层,多孔填料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聚氨酯泡沫层、生物炭层和纤维层,配重体、悬浮体和微生物载体均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绳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弹簧扣,配重体、悬浮体和微生物载体与连接绳之间通过弹簧扣和连接环活动连接。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连接绳上连接有悬浮体,可以使得微生物载体在污水中漂浮,并且通过配重块配合,将微生物载体置入污水中中部位置,同时,调整连接绳上悬浮体、配重体和微生物载体的数量,可以使得污水处理区域增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通过设置第一球形骨架、第二球形骨架和外表层,可有效防止微生物载体内部的多孔材料层被破坏,提高微生物载体的抗冲击能力;多孔填料层包括有聚氨酯泡沫层、生物炭层和纤维层,有利于多种形态微生物的繁殖,增加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微生物附着数量,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通过间隔骨架将多孔填料层均匀间隔分开,使得微生物附着分布均匀。
[0006]进一步地,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表面均设置有网孔。
[0007]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网孔,可使得污水在微生物载体中顺利的进入与排出。
[0008]进一步地,外表层的平均孔径为400nm~0.3mm,多孔填料层的平均孔径为200nm~0.2mm。
[0009]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外表层的平均孔径较大,保证含有污染物的污水在微生物载体中顺利的进入与排出,降低载体堵塞的几率;多孔填料层的平均孔径较小,增加微生物附着数量,提高载体的利用率。
[0010]进一步地,连接绳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1]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刻度线,有利于调整配重体、悬浮体和微生物载体的位置。
[0012]进一步地,悬浮体为填充气体的气包。
[0013]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悬浮体,可以使得微生物载体在污水中漂浮。
[0014]进一步地,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的材质为塑料。
[0015]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球形骨架和第二球形骨架的材质采用塑料,可以有效防止污水对微生物载体的结构侵蚀,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微生物载体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微生物载体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多孔填料层的局部示意图;
[0019]其中,1、配重体;2、悬浮体;3、微生物载体;4、连接绳;5、连接环;6、弹簧扣;7、第二球形骨架;8、第一球形骨架;9、外表层;10、孔道;11、间隔骨架;12、聚氨酯泡沫层;13、生物炭层;14、纤维层;15、多孔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配重体1、悬浮体2、微生物载体3和连接绳4,悬浮体2为填充气体的气包,连接绳4上设置有刻度线,微生物载体3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球形骨架8和第二球形骨架7,第一球形骨架8和第二球形骨架7的材质为塑料,第一球形骨架8和第二球形骨架7表面均设置有网孔,第一球形骨架8和第二球形骨架7之间为外表层9,外表层9设置有孔道10,通过设置第一球形骨架8、第二球形骨架7和外表层9,可有效防止微生物载体3内部的多孔材料层被破坏,提高微生物载体3的抗冲击能力;微生物载体3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骨架11,间隔骨架11内填充有多孔填料层15,多孔填料层15从上至下依次为聚氨酯泡沫层12、生物炭层13和纤维层14,多孔填料层15包括有聚氨酯泡沫层12、生物炭层13和纤维层14,有利于多种形态微生物的繁殖,增加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微生物附着数量,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通过间隔骨架11将多孔填料层均匀间隔分开,使得微生物附着分布均匀;外表层9的平均孔径为400nm~0.3mm,多孔填料层的平均孔径为200nm~0.2mm,外表层9的平均孔径较大,保证含有污染物的污水在微生物载体3中顺利的进入与排出,降低载体堵塞的几率;多孔填料层的平均孔径较小,增加微生物附着数量,提高载体的利用率;配重体1、悬浮体2和微生物载体3均设置有连接环5,连接绳4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弹簧扣6,配重体1、悬浮体2和微生物载体3与连接绳4之间通过弹簧扣6和连接环5活动连接,通过连接绳4上连接有悬浮体2,可以使得微生物载体3在污水中漂浮,并且通过配重块配合且连接绳4上标有刻度线,将微生物载体3置入污水中中部位置,同时,调整连接绳4上悬浮体2、配重体1和微生物载体3的数量,可以使得污水处理区域增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0022]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体(1)、悬浮体(2)、微生物载体(3)和连接绳(4),所述微生物载体(3)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球形骨架(8)和第二球形骨架(7),所述第一球形骨架(8)和所述第二球形骨架(7)之间为外表层(9),所述外表层(9)设置有孔道(10),所述微生物载体(3)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骨架(11),所述间隔骨架(11)内填充有多孔填料层(15),所述多孔填料层(15)从上至下依次为聚氨酯泡沫层(12)、生物炭层(13)和纤维层(14),所述配重体(1)、悬浮体(2)和微生物载体(3)均设置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绳(4)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弹簧扣(6),所述配重体(1)、悬浮体(2)和微生物载体(3)与所述连接绳(4)之间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澜王岩郭军杨磊陈思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