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67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4
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警告牌、支撑脚、底座、支撑臂、拉伸弹簧、配重块和定向伞,支撑脚与三角警告牌底部外侧连接,配重块通过前臂设在底座的前面,定向伞连接在底座的后面;三角警告牌由4根首尾相接的反光板构成可折叠三角形状,底座包括限位肩、钩耳和两块侧板,限位肩与侧板前端顶部连接,侧板中部下凹形成限位台,侧板后端向上凸起形成挡板,侧板前端外侧有钩耳;支撑臂包括连接轴、限位杆、支撑转轴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上部与连接轴连接,中部与限位杆连接,底部与支撑转轴连接,连接轴套在转轴Ⅱ内,支撑转轴与支撑转轴孔连接;拉伸弹簧的一端与钩耳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杆连接。本警告牌布置快速、方便且安全、警示效果好。果好。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


[0001]本技术涉及三角警告牌
,具体涉及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在常规道路上,机动车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将三角警示牌设置在车后足够远的距离。现有的三角警告牌在设置时,需要机动车驾驶员从后备箱取出,先展开,之后举在胸前步行到车后方放置,十分不便且危险;并且在实际使用中很多驾驶员不愿意走路,而架设距离较近,警示效果不佳;此外,当事故中出现纠纷或者人员伤亡不便离开现场时,现有的三角警告牌的设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角警告牌存在的不足。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警告牌、支撑脚、底座,该支撑脚与三角警告牌底部外侧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臂、拉伸弹簧、配重块和定向伞,该支撑臂转动连接在三角警告牌与底座之间,拉伸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臂和底座连接,配重块通过前臂设在底座的前面,定向伞连接在底座的后面;
[0005]所述三角警告牌由4根首尾相接的反光板构成可折叠三角形状,其中2根反光板作为三角警告牌的两边板,两边板顶部通过转轴Ⅰ连接,位于两边板之间的转轴Ⅰ上套装有扭簧,两边板底部外侧均与支撑脚固定连接;其余2根反光板的一端通过转轴Ⅱ连接后作为三角警告牌的底边板,底边板的两端分别与两边板的底部连接;
[0006]所述底座包括限位肩、钩耳和两块侧板,该限位肩与两块侧板的前端顶部连接,两块侧板中部下凹形成限位台,两块侧板后端向上凸起形成挡板,侧板前端外侧壁安装有所述钩耳;
[0007]所述支撑臂包括连接轴、限位杆、支撑转轴和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上部与连接轴连接,支撑杆的中部与限位杆连接,支撑杆底部与支撑转轴连接,其中限位杆与连接轴相互垂直,限位杆与支撑转轴相互平行;
[0008]该支撑臂的连接轴套在三角警告牌底边板上的转轴Ⅱ内,支撑臂的支撑转轴与底座两块侧板前端的支撑转轴孔转动连接;
[0009]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底座钩耳连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臂的限位杆连接,拉伸弹簧的弹簧力大于扭簧;
[0010]折叠状态下,三角警告牌和支撑臂的支撑杆卡在底座后部两挡板中间,支撑臂的限位杆卡在底座的限位台上;
[0011]展开状态下,支撑臂的支撑杆被底座的限位肩抵住与底座呈相互垂直状态,三角警告牌通过支撑臂的支撑杆直立在底座上。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三角警告牌的两边板内侧接有红色软质材料荧光区,
折叠状态下,荧光区收纳在三角警告牌两侧板的间隙之间。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臂的后端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两块侧板前端的前臂转轴孔转动连接,前臂的前端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折叠状态下,前臂向后折叠收入底座两块侧板之间。
[0014]其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臂为L字形结构。
[0015]其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配重块采用硬质耐磨材料。
[0016]其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定向伞采用柔软材料,定向伞通过定向伞绳连接在底座挡板的后面,该定向伞绳长度大于折叠后的三角警告牌长度。
[0017]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布置方便且安全:
[0019]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采用抛掷放置三角警告牌,将前臂向前翻折至完全展开,与底座保持在一条直线,手握底座尾部,前臂和配重块为头部,头部朝下蓄力后向来车方向甩出,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从空中掉落触地瞬间,由于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使前臂和底座整体相对支撑臂产生了小幅的转动,打破平衡,支撑臂的支撑杆在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从限位台处被拉起使得支撑臂的支撑转轴迅速旋转,直至支撑臂的支撑杆被底座的限位肩限制,此时,支撑臂的支撑杆带动三角警告牌从水平姿态变成立起姿态,同时,在立起的过程中,折叠状态下的三角警告牌脱离了底座尾部挡板的约束,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展开,使得三角警告牌迅速布置完成,无需人为举在胸前步行到车后方放置,即简单方便又能保证人身安全。
[0020]2. 警示效果好:
[0021]由于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的前臂为L字形结构,用料少,前臂和底座均可采用铝质钣金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轻质量,以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便于抛掷足够远的距离;配重块采用硬质耐磨材料,因为配重块触地时和触地后向前滑动过程会与地面摩擦,需要保证一定的耐磨性,配重块的质量确保能用手将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装置抛出足够远的距离;以保证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保证三角警告牌放置在足够远的距离,警示效果好。
[0022]3. 由于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可采用抛掷放置三角警告牌,可以使人不离开事故现场迅速布置完成,设置三角警告牌容易,且其展开是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完成的,节省了手动展开的步骤和时间。
[0023]4. 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在配重块作用下,抛掷时三角警告牌能自动对正方向,确保面向正后方来车方向,即使在抛掷过程中出现侧倾,也能自动回正。
[0024]5. 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的定向伞采用柔软材料,可以任意揉捏方便收纳,定向伞通过定向伞绳连接在底座挡板的后面,该定向伞绳长度大于折叠后的三角警告牌长度,以使定向伞在空中能完全展开,不受折叠后的三角警告牌的干涉,定向伞产生的空气阻力适中,不过多削减抛掷距离。
[0025]6. 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在不使用时,红色软质材料荧光区收纳在三角警告牌两侧板的间隙之间,三角警告牌和支撑臂的支撑杆卡在底座后部两挡板中间,支撑臂的限位杆卡在底座的限位台上,前臂向后折叠收入底座两块侧板之间,以减小体
积方便收纳。
[0026]7. 本技术之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三角警告牌的4根反光板作为红色回复反射区,三角警告牌的两边板内侧接有红色软质材料荧光区,满足最新三角警告牌的国家标准《GB 19151

2003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能作为机动车上常备的、合格的、方便使用的三角警告牌。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002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省去定向伞、定向伞绳);
[002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半折叠的结构示意图(省去荧光区和定向伞);
[0030]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抛出时在空中的状态图;
[0031]图5

图6为三角警告牌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主视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
[0033]图7为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抛放置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警告牌(1)、支撑脚(3)、底座(4),该支撑脚与三角警告牌底部外侧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臂(2)、拉伸弹簧(5)、配重块(7)和定向伞(8),该支撑臂转动连接在三角警告牌与底座之间,拉伸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臂和底座连接,配重块通过前臂(6)设在底座的前面,定向伞连接在底座的后面;所述三角警告牌由4根首尾相接的反光板(13)构成可折叠三角形状,其中2根反光板作为三角警告牌的两边板,两边板顶部通过转轴Ⅰ(11)连接,位于两边板之间的转轴Ⅰ上套装有扭簧(15),两边板底部外侧均与支撑脚固定连接;其余2根反光板的一端通过转轴Ⅱ(14)连接后作为三角警告牌的底边板,底边板的两端分别与两边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包括限位肩(41)、钩耳(45)和两块侧板(46),该限位肩与两块侧板的前端顶部连接,两块侧板中部下凹形成限位台,两块侧板后端向上凸起形成挡板(44),侧板前端外侧壁安装有所述钩耳;所述支撑臂包括连接轴(21)、限位杆(22)、支撑转轴(23)和支撑杆(24),该支撑杆的上部与连接轴连接,支撑杆的中部与限位杆连接,支撑杆底部与支撑转轴连接,其中限位杆与连接轴相互垂直,限位杆与支撑转轴相互平行;该支撑臂的连接轴套在三角警告牌底边板上的转轴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瑞詹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