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60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冶金机械板带生产加工领域,提出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本装置包括有机架、上横梁、控制油缸、动梁、压下油缸、上辊系、下辊系和下横梁,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上辊系面向上横梁的对应侧连接有一动梁,动梁与上横梁之间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下辊系与下横梁连接。本装置能够解决矫直辊受力分布不合理、高质量板型控制困难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机械板带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用于矫直高温或常温金属板带材,特别是矫直中厚板带材时,为实现高质量在线智能板型控制创造了条件。

技术介绍

[0002]在轧制钢板等金属板带生产或加工的过程中,金属板带会产生翘曲、波浪形状的变形。因此,为了矫正此类翘曲、波形状的变形以实现金属板的平坦化,使用将多个矫直辊上下配置为锯齿状的辊式矫直机。该辊式矫直机以相对于下辊压入上辊的状态、或者相对于上辊压入下辊的状态使应当矫正的金属板通行,并且向金属板反复施加弯曲,来使金属板的翘曲、波形状平坦化,用于提高产品的板形质量或使原材料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道工序。使用时由于机架及辊系的变形,会使矫直质量下降,甚至达不到需要的板形。现有技术的辊式矫直机多采用剖分上动梁形式的弯辊,如现有的一种常规形式的弯辊装置(见图8),其上动梁是由左半上动梁和右半上动梁铰链组成,并由油缸带动连杆及左半上动梁和右半上动梁摆动,带来的缺陷是使上辊系产生的变形中间有拐点,矫直辊及轴承受力大小分布不合理,轴承容易损坏,且矫直质量受到限制,在线板型控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矫直辊受力分布不合理,在线板型控制差的问题,并为实现板型智能控制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的创新思路是设计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上横梁、控制油缸、动梁、压下油缸、上辊系、下辊系和下横梁,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上辊系面向上横梁的对应侧连接有一动梁,动梁与上横梁之间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下辊系与下横梁连接。
[0005]本技术的另一创新思路是设计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上横梁、控制油缸、动梁、压下油缸、上辊系、下辊系和下横梁,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下辊系面向下横梁的对应侧连接有一动梁,动梁与下横梁之间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上辊系与上横梁连接。
[0006]本技术的另一创新思路是设计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上横梁、控制油缸、动梁、压下油缸、上辊系、下辊系和下横梁,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上辊系面向上横梁的对应侧、下辊系面向下横梁的对应侧各自连接有一动梁,且各自的动梁同与之相对应的上横梁、下横梁之间分别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各自的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
[0007]进一步,控制油缸的数量及布置结构根据辊式矫直机和动梁的规格来确定。
[0008]进一步,控制油缸的数量为1~5个。
[0009]进一步,控制油缸的布置结构为一字型、口字型或梅花型。
[0010]进一步,机架上设有辊道。
[0011]进一步,上辊系、下辊系的矫直辊辊型采用平直线圆柱形状或凸圆柱曲面形状。
[0012]进一步,上辊系、下辊系的矫直辊传动形式为多组集中传动或单根独立传动。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方法,包括:利用设置在动梁上的控制油缸及位于控制油缸两侧的压下油缸形成共同合力并作用于动梁,以控制动梁对与之相对应的上辊系或/和下辊系产生需要的不同连续平直或凸凹曲线变形。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的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避免了传统矫直辊系中的矫直辊面中部出现的变形拐点,且可使矫直辊受力分布合理,轴承或矫直辊不易损坏,并具有高质量板型控制特点,使得板带矫直机板型控制操作简单,并能够获得高精度的矫直板型。
[0016]2、本技术的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通过在上横梁或下横梁与动梁中部增加多个控制油缸,并分别控制各个控制油缸压力及形成合力P3,还与机架操作侧的压下油缸合力P1、传动侧压下油缸合力P2,共同作用于动梁,来承担矫直板材分布负荷q,控制动梁及上辊系或下辊系产生需要的不同连续平直或凸凹曲线变形,为实现高质量在线智能板型控制创造了条件。
[0017]3、本技术的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可以矫直板材(不限此具体数值):温度范围:常温~1100℃,板材厚度5~100mm、宽度1000~5500mm,上下矫直辊数量5~17根,分别控制的各个油缸压力及其合力P3可根据矫直机大小选择范围是最大矫直力的2~10%,即P3≈100~6000kN。
[00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左侧为操作侧,右侧为传动侧。
[0021]图2为本技术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主视图,与图1的区别在于控制油缸的布置数量及位置。
[0022]图3为图1中的A

A侧视图,左侧为入口侧,右侧为出口侧。
[0023]图4为图1中的B向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在矫直板材时的上辊系受力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或图2中的C向的控制油缸五种布置示意图,a为单个控制油缸,b和c为两个控制油缸,d和e为三个控制油缸,f为四个控制油缸,g为五个控制油缸。
[0026]图7为本技术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控制上辊系变形位置的示意图,a为矫直辊面平直中心位置,b为矫直辊面凸弯曲形变,c为矫直辊面向右侧倾斜弯曲形变,d为矫直辊面向左侧倾斜弯曲形变,e为矫直辊面凹弯曲形变。
[0027]图8为现有的辊式矫直机弯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矫直辊弯曲凸折线变形,c为矫直辊弯曲凹折线变形。
[0028]附图标记:1为机架、2为上横梁、3为控制油缸、4为动梁、5为压下油缸、6为上辊系、7为下辊系、8为下横梁、9为辊道、10为矫直板材、11为矫直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上横梁(2)、控制油缸(3)、动梁(4)、压下油缸(5)、上辊系(6)、下辊系(7)和下横梁(8),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上辊系面向上横梁的对应侧连接有一动梁,动梁与上横梁之间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下辊系与下横梁连接。2.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上横梁(2)、控制油缸(3)、动梁(4)、压下油缸(5)、上辊系(6)、下辊系(7)和下横梁(8),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相对布置的上辊系和下辊系;下辊系面向下横梁的对应侧连接有一动梁,动梁与下横梁之间通过控制油缸连接,动梁还与两个机架之间均通过压下油缸连接,上辊系与上横梁连接。3.一种辊式矫直机板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上横梁(2)、控制油缸(3)、动梁(4)、压下油缸(5)、上辊系(6)、下辊系(7)和下横梁(8),机架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机架之间固定有呈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固川杨远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