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546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旨在提供一种在无人体触电的情况下计算可能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在电流值超过人体安全值时,可报警,断电,或先报警后断电,能有效防止人体遭受电击受伤的IT供电系统的漏电危险检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二极管,限流电阻200k及分压电阻Ra,稳压管及光耦,采样火线与PE间的电流。当电流上升导致分压电阻Ra电压上升,从而触发光耦导通,通过CPU对光耦信号的处理,触发ELCB激活电路电阻及接点电连接在ELCB的出入端,产生不平衡电流,断电及报警。电流值控制在2ma或厂商没设计的安全值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IT供电系统的漏电危险检测的技术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危险检测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IT供电系统的漏电危险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在TNS供电系统中,火线对地的电流是无法控制的,只靠漏电断路器(ELCB)作保护,超过安全值即断电保护,但若ELCB 因故失效,漏电电流即无法控制,电击意外随即发生。而IT系统因零线不接入地线,火线对地没有电流或电流非常少,可能低至0.01ma,好处是接地的外壳首次漏电不会导致触电,缺点是如果有两个外壳在不同相位漏电,容易造成异相电,安装ELCB也无法检测。因此目前急需研发出一种用于IT 供电系统的漏电危险检测器,以保证IT 供电系统的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无人体触电的情况下计算可能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在电流值超过人体安全值时,可报警,断电,或先报警后断电,能有效防止人体遭受可能带来受伤的电击的IT供电系统的漏电危险检测器。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包括控制器CPU、断电模块、报警模块、第一反向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第一分压电阻R1、第一稳压二极管D2、第一光耦QC1、第二反向二极管D3、第二限流电阻、第二分压电阻R2、第二稳压二极管D4、第二光耦QC2;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D1的负极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负极与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一火线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负极与所述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QC1的接收端、所述第二光耦QC2的接收端、所述断电模块以及报警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的AC

DC转换模块,所述AC

DC转换模块接入零线和第一火线。
[0006]进一步,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还包括第三反向二极管D5、第三限流电阻、第三分压电阻R3、第三稳压二极管D6、第三光耦QC3;所述第三反向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二火线连接,所述第三反向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
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光耦QC3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光耦QC3的发射极负极与所述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光耦QC3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所述第三光耦QC3的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还包括第四反向二极管D7、第四限流电阻、第四分压电阻R4、第四稳压二极管D8、第四光耦QC4;所述第四反向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三火线连接,所述第四反向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光耦QC4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光耦QC4的发射极负极与所述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光耦QC4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所述第四光耦QC4的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1. 在无人体触电的情况下,计算可能通过人体的电流值。
[0010]2.在电流值超过人体安全值时,可报警,断电,或先报警后断电。
[0011]3.在人体触碰相线而同时触碰PE 保护地线的情况下,能有效防止人体遭受可能带来受伤的电击。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13]图2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14]图3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
[001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应用于单相电,火线通过二极管,限流电阻200k及分压电阻Ra,稳压管及光耦,采样火线与PE 间的电流。当电流上升导致分压电阻Ra 电压上升,从而触发光耦导通,通过CPU 对光耦信号的处理,触发ELCB 激活电路电阻及接点电连接在ELCB 的出入端,产生不平衡电流,断电及报警。电流值控制在2ma 或厂商没设计的安全值内。
[0017]实施例二
[001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应用于三相电,当一条火线A,与PE 接触时,电流会通过B,C,及N流向A,若电流值大于安全值,装置即发出报警断电信号,触发ELCB 报警。杜绝电击隐患。装置内同时安装的一个反向二板管,分压电阻电路及光耦,连接PE与N,光耦导通电流在28

30ma或标准容许值。
[0019]实施例三
[002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没有漏电时,电流都会通过A,B,C,相流向N,如果只有一个装置,电流只有2ma或更少,如果系统内装了两个装置,电流是2 X2ma=4ma, 如果装
置了15个,电流=30ma。从而能实现在无人体触电的情况下,计算可能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在电流值超过人体安全值时,可报警,断电,或先报警后断电。在人体触碰相线而同时触碰PE 保护地线的情况下,能有效防止人体遭受可能带来受伤的电击。
[0021]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包括控制器(CPU)、断电模块、报警模块、第一反向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第一分压电阻(R1)、第一稳压二极管(D2)、第一光耦(QC1)、第二反向二极管(D3)、第二限流电阻、第二分压电阻(R2)、第二稳压二极管(D4)、第二光耦(QC2);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D1)的负极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负极与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QC1)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一火线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负极与所述保护地线(PE)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QC2)的发射极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QC1)的接收端、所述第二光耦(QC2)的接收端、所述断电模块以及报警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T供电系统漏电危险检测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CPU)连接的AC

DC转换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英强刘逸飞刘逸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申宁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