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4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9
一种助燃装置,包括空分装置、储气罐、集气箱和回转窑,空分装置上设置排空管;排空管上设置排空阀;储气罐通过第一进气管与排空管连通,储气罐上设置第一排水管;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管和进气阀,用于通入空气以调节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调节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进气阀设置于第一进气管上,位于调节管的后端;第一排水管上设置第一排水阀;集气箱通过第二进气管与储气罐连通;第二进气管包括盘管和直管,盘管竖向设置,上端与储气罐连通,下端通过直管与集气箱连通,盘管的下端设置第三排水阀;集气箱上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排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富氧气体进行利用,提高回转窑中煤粉的燃烧效率。回转窑中煤粉的燃烧效率。回转窑中煤粉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燃装置


[0001]本技术总体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助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氮工艺中,需通过制氮装置对空气进行分离,会产生大量的富氧气体,富氧气体中的含氧浓度稳定在30%左右,若直接将富氧气体排空,无法得到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
[0003]水泥生产中的回转窑需要氧气与煤粉发生反应提供回转窑运行时所需热量。现有技术是使用自然空气助燃的回转窑,因空气中含氧量低,只有20.8%氧气参与燃烧,其余空气不参与燃烧,不但使煤粉不能充分燃烧,还会带走大量热量,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给工厂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0004]将富氧气体引入回转窑,煤粉在富氧中充分燃烧,提高火焰温度,加快燃烧速度,热辐射迅速增强,使煤粉在富氧环境燃烧极大的转化成热能。
[0005]因此,为了能将富氧气体进行利用,提高回转窑中煤粉的燃烧效率,亟需一种助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助燃装置,包括空分装置1、储气罐2、集气箱3和回转窑4,所述空分装置1用于提供富氧气体,空分装置1上设置排空管11;所述排空管11上设置排空阀12;所述储气罐2通过第一进气管21与排空管11连通,储气罐2上设置第一排水管23;所述第一进气管21上设置有调节管22和进气阀211,所述调节管22用于通入空气以调节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调节管22上设置有调节阀221,用于控制调节管22的进气量;所述进气阀211设置于第一进气管21上,位于调节管22的后侧;所述第一排水管23上设置第一排水阀231;所述集气箱3通过第二进气管31与储气罐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31上设置有进风机32;所第二进气管31包括盘管311和直管312,所述盘管311竖向设置,上端与储气罐2连通,下端通过直管312与集气箱3连通;所述集气箱3上设置有出气管34,所述出气管34上设置有排风机35,用于将富氧气体输送至回转窑4;所述集气箱3上设置第二排水管33,第二排水管33上设置第二排水阀331。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箱3内设置有氧含量分析仪。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盘管311的下端设置第三排水管313,第三排水管上设置第三排水阀314。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气管34通过第一出气分管341、第二出气分管342和第三出气分管343与回转窑4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箱3内富氧气体氧含量位于26%~28%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过滤装置5,所述调节管22为倒钩形结
构,设置于第一进气管21上方;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进气斗51和过滤板52;所述进气斗51为倒圆锥形结构,进气斗51尖部朝上,与第一进气管21的进气口可拆卸连接,进气斗51开口端朝下,开口端设置有过滤板52。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管22和过滤装置5通过螺纹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排空阀12、进气阀211、调节阀221、第一排水阀231、第二排水阀331、进风机32和排风机35电连接。
[0014]本技术设置储气罐可以存储富氧气体,并将空分装置中产生的富氧气体与自然空气进行混合,使进入回转窑的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处于合适的范围;设置第一排水管,可以将在第一进气管和储气罐内的富氧气体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排放;设置第二排水管可以排放集气箱内的富氧气体产生的冷凝水;设置调节管可以将自然空气引入第一进气管内与空分装置产生的富氧气体进行混合,使进入回转窑内的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处于合适的范围,设置第二进气管包括盘管和直管,可以进一步将富氧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出来,使回转窑中煤粉燃烧充分;在集气箱内设置氧含量分析仪,可以对进入回转窑内的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含氧量控制调节阀的进气量,从而使进入回转窑内的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处于合适的范围;设置集气箱内富氧气体氧含量位于26%~28%之间,可以使回转窑内的粉煤充分燃烧,而且不会在粉煤与富氧气体混合时发生自燃或粉尘爆炸;设置过滤装置,可以防止外界杂质等进入调节管内,设置调节管为倒勾形结构,并将过滤装置的开口端朝下,可以防止雨雪进入调节管内,防止管道堵塞,导致富氧气体含氧量不准确;设置PLC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助燃装置的自动运行,本技术将富氧气体回收利用至回转窑,不仅避免富氧气体的浪费,并使回转窑的生产工艺更加优化,降低煤耗,提升熟料产量及熟料合格率,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助燃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带有出气分管的助燃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调节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空分装置、11.排空管、12.排空阀、2.储气罐、21.第一进气管、211.进气阀、22.调节管、221.调节阀、23.第一排水管、231.第一排水阀、3.集气箱、31.第二进气管、311.盘管、312.直管、313.第三排水管、314.第三排水阀、32.进风机、33.第二排水管、331.第二排水阀、34.出气管、341.第一出气分管、342.第二出气分管、343.第三出气分管、35.排风机、4.回转窑、5.过滤装置、51.进气斗、52.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技术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图1示出了一种助燃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助燃装置,包括空分装置1、储气罐2、集气箱3和回转窑4,所述空分装置1用于提供富氧气体,空分装置1上设置排空管11;所述排空管11上设置排空阀12;所述储气罐2通过第一进气管21与排空管11连通,储气罐2上设置第一排水管23;所述第一进气管21上设置有调节管22和进气阀211,所述调节管22用于通入空气以调节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调节管22上设置有调节阀221,用于控制调节管22的进气量;所述进气阀211设置于第一进气管21上,位于调节管22的后侧;所述第一排水管23上设置第一排水阀231;所述集气箱3通过第二进气管31与储气罐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31上设置有进风机3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分装置(1)、储气罐(2)、集气箱(3)和回转窑(4),所述空分装置(1)用于提供富氧气体,空分装置(1)上设置排空管(11);所述排空管(11)上设置排空阀(12);所述储气罐(2)通过第一进气管(21)与排空管(11)连通,储气罐(2)上设置第一排水管(23);所述第一进气管(21)上设置有调节管(22)和进气阀(211),所述调节管(22)用于通入空气以调节富氧气体中的氧含量,调节管(22)上设置有调节阀(221),用于控制调节管(22)的进气量;所述进气阀(211)设置于第一进气管(21)上,位于调节管(22)的后方;所述第一排水管(23)上设置第一排水阀(231);所述集气箱(3)通过第二进气管(31)与储气罐(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31)上设置有进风机(32);所第二进气管(31)包括盘管(311)和直管(312),所述盘管(311)竖向设置,上端与储气罐(2)连通,下端通过直管(312)与集气箱(3)连通;所述集气箱(3)上设置有出气管(34),所述出气管(34)上设置有排风机(35),用于将富氧气体输送至回转窑(4);所述集气箱(3)上设置第二排水管(33),第二排水管(33)上设置第二排水阀(3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珠兰孙太平秦全录杨保锋苏福东陶明德马海悦蒋延清杨培张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