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30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包括吊耳、吊耳辅助加固件、锤体、倒刺、支腿加固件、底部支腿和吊耳加固件,所述吊耳通过锤体与底部支腿相连接,所述吊耳与锤体的连接位置外侧设有吊耳辅助加固件,并且在吊耳与锤体之间的内侧设有吊耳加固件,所述锤体与底部支腿的连接位置设有支腿加固件,所述锤体的外壁上设有尖端部朝向吊耳的倒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时间、减少人力、作业效率高和消除安全隐患等。作业效率高和消除安全隐患等。作业效率高和消除安全隐患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湛江钢铁转炉冶炼技术的改变,如今转炉渣出渣温度较高,渣态多为液态渣(A渣),炼钢转炉的滚筒进渣后,该液态渣(A渣)容易粘附在滚筒的溜槽内表面,易造成溜槽入口堵塞,进而会严重影响到进渣作业。
[0003]目前,滚筒的溜槽堵塞后需停止滚筒的运行,通过打水冷却溜槽与A渣的残渣,待温度降下来后,再采用人工方式清理,清理时至少需要安排4人以上,其中包括有清渣人员2人、监护人1人、滚筒操作工1人,还需准备大量的作业工具,如铁锹、重锤等;该清理作业用时达3小时及以上,现场需设置安全带挂点,整个作业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具有节省时间、减少人力、作业效率高和消除安全隐患等。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包括吊耳、吊耳辅助加固件、锤体、倒刺、支腿加固件、底部支腿和吊耳加固件,所述吊耳通过锤体与底部支腿相连接,所述吊耳与锤体的连接位置外侧设有吊耳辅助加固件,并且在吊耳与锤体之间的内侧设有吊耳加固件,所述锤体与底部支腿的连接位置设有支腿加固件,所述锤体的外壁上设有尖端部朝向吊耳方向的倒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吊耳的长度为1800mm,材料为Q235的钢锻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倒刺为均匀或错位式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锤体为实心长方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锤体使用1000*230*500的普通钢板坯制作。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腿采用长度为350mm、Ф90的40铬钼钢棒制成。
[0012]本技术的优点是:行车工操作行车副钩可直接轻松勾入和退出压渣器的吊耳,在滚筒操作平台上可以通过一人操作完成,以减少人力的投入。
[0013]溜槽堵塞时,行车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时间,随时进行压渣作业,不受其他更多因素的影响。
[0014]将压渣器吊至滚筒溜槽上方后,通过对准溜槽孔,降下行车副勾,让压渣器从溜槽孔进入溜槽内部,压渣器最先通过底部支腿将溜槽内的部分粘渣压进滚筒,之后再通过提升起压渣器,让压渣器的锤体上的倒刺将粘质性的残渣勾松,一升一降即可完成作业,无需多余的辅助工具。
[0015]一升一降的压渣操作完成过程约5分钟,无其他人工辅助作业,操作简单、效率高。
[0016]多个滚筒溜槽堵塞时,可连续切换作业,即上一溜槽工作完成后,可直接切换到下一溜槽进行压渣作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吊耳辅助加固件和吊耳加固件的组装位置示意图。
[0020]图中:1吊耳、2吊耳辅助加固件、3锤体、4倒刺、5支腿加固件、6底部支腿、7吊耳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2和3所示,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包括吊耳1、吊耳辅助加固件2、锤体3、倒刺4、支腿加固件5、底部支腿6和吊耳加固件7,所述吊耳1通过锤体3与底部支腿6相连接,所述吊耳1与锤体3的连接位置外侧设有吊耳辅助加固件2,并且在吊耳1与锤体3之间的内侧设有吊耳加固件7,吊耳辅助加固件2和吊耳加固件7的配合使用,使得吊耳1与锤体3的连接变得更加稳固和耐用,所述锤体3与底部支腿6的连接位置设有支腿加固件5,支腿加固件5使得锤体3与底部支腿6的连接更加坚固耐用,所述锤体3的外壁上设有尖端部朝向吊耳1的倒刺4,倒刺4在随锤体3上升的过程中可以将溜槽内的粘性较强的粘渣勾松从而达到便于清理的目的。
[0023]所述吊耳1的长度为1800mm,材料为Q235的钢锻件。
[0024]所述倒刺4为均匀或错位式设置。
[0025]所述锤体3为实心长方体。
[0026]所述锤体3使用1000*230*500的普通钢板坯制作。
[0027]所述底部支腿6采用长度为350mm、Ф90的40铬钼钢棒制成。
[0028]具体的,所述吊耳1采用36立方渣罐耳轴翻包带的尺寸,选取长度为1800mm,材料为Q235的钢锻件制作而成,所述吊耳加固件7采用规格为290mm*300mm的20mm普通钢板两块进行制作,倒刺的尺寸为底长160mm、高100mm、角度为100
°
的三角形、宽为40mm的普通钢共计6块进行制作;所述锤体3采用规格为1000*230*500的普通钢板坯,共计两块进行制作;底部支腿使用长度为350mm、Ф90mm的40铬钼钢棒,共计两根进行制作,吊耳辅助加固件2采用规格为120mm*100mm的直角三角形,厚度20mm的普通钢板共计4块进行制作,具体拼接方式见附图1、图2和图3,各个部件间均采用焊缝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可根据不同工况制作不同重量的压渣器,适用于不同工况设备使用。
[0029]使用方法:行车工通过站在滚筒平台上遥控行车副钩勾入压渣器的吊耳1内,并将压渣器吊运至滚筒溜槽口上方,再通过降下副勾,让压渣器的底部支腿6最先接触溜槽孔内的粘质性残渣,由于底部支腿6的端部较为尖锐,能够快速的将粘渣破开,压渣器随之进入到溜槽内部的深处,此时,通过转动溜槽,提升压渣器,使锤体3上的倒刺4将溜槽内的粘渣勾松,勾松后的粘渣在溜槽转动的过程中掉入滚筒,之后行车工再通过遥控行车将压渣器
回收并放回定置点,退出行车副钩,作业完成,对于转炉渣的处理方式同样为通过压渣器的底部支腿6,破开渣面后深入内部,再通过压渣器的提升,使锤体3上的倒刺4将渣体勾松。
[0030]综上,本技术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均应落入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转炉渣和滚筒溜槽粘渣的压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1)、吊耳辅助加固件(2)、锤体(3)、倒刺(4)、支腿加固件(5)、底部支腿(6)和吊耳加固件(7),所述吊耳(1)通过锤体(3)与底部支腿(6)相连接,所述吊耳(1)与锤体(3)的连接位置外侧设有吊耳辅助加固件(2),并且在吊耳(1)与锤体(3)之间的内侧设有吊耳加固件(7),所述锤体(3)与底部支腿(6)的连接位置设有支腿加固件(5),所述锤体(3)的外壁上设有尖端部朝向吊耳(1)方向的倒刺(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杨增奎侯家卢景宇周子军冯恩峰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中冶环保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