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28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温度较高时,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温度平衡。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蓄热北墙的建设周期,降低自组装温室大棚的造价,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抗压、抗冲击力、防腐蚀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温室的焊接点多、施工进度慢、防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组装温室大棚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日光温室在农业研究及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业。日光温室通常由墙体、骨架及覆盖于骨架上的保温薄膜组成,传统的墙体由黏土砌筑而成,温室内温度自调节效果差,温度高时,需通风散热,温度低时,需补充热量。
[0003]为提高日光温室的温度自调节能力,近年来,具有蓄热北墙的日光温室应用而生。例如,专利号为201510153164.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包括温室大棚骨架、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保温膜、与温室大棚骨架连接的主动蓄热后墙,主动蓄热后墙包括保温墙、设置在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蓄热装置及风机,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墙体及设置在蓄热墙体内的传热管,传热管的一端与风机的排气口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连通,风机的进气口将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内的热空气吸入,并通过风机的排气口将热空气连续不断的输送至传热管中,传热管将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热墙体,以实现蓄热。
[0004]然而,上述主动蓄热式温室大棚的结构相对复杂,大棚骨架焊接点较多,建设成本高,建设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主动蓄热温室大棚结构复杂、建设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所述下拱架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拱架,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
[0008]所述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水泥压力板层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覆膜部、斜坡过渡部及后墙支撑部,所述后墙支撑部埋设于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内,所述斜坡过渡部倾斜设置,所述覆膜部连接所述斜坡过渡部。
[0010]优选地,所述覆膜部的前端与所述后墙支撑部之间的跨度为10m~18m。
[0011]优选地,所述斜坡过渡部上敷设除雾膜,所述除雾膜上铺设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上设置保温棉被。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
[0013]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支撑,所述基础支撑的宽度为160mm~
360mm,高度为200mm~350mm,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上。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向下延伸,形成地热隔热部,所述地热隔热部设置于所述基础支撑的外侧,且所述地热隔热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基础支撑的最低点250mm~350mm。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外侧还设置有水泥压力板防护层,所述水泥压力板防护层的厚度为8mm~12mm。
[0016]优选地,所述蓄热北墙相对地面的高度为3200mm~3600mm,所述支撑骨架的最高点相对地面的高度为5500mm~6000mm。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蓄热北墙及支撑骨架,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蓄热北墙由依次设置的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组成。建设时,首先组装形成所述支撑骨架,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与水泥压力板层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待发泡水泥自然凝固后,形成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由于发泡水泥凝固后,仍然保留了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当所述自组装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高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吸热,并在自组装温室大棚的温度较低时,将热量释放,调节自组装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平衡。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能够有效限制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降低热量损失。由于水泥压力板、复合聚苯板为预制板,且造价低廉,能够有效缩短所述蓄热北墙的建设周期,降低自组装温室大棚的造价,而且,温室大棚依靠自然的热量交换进行热量传递,无需投入其他电气设备,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抗压、抗冲击力、防腐蚀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温室的焊接点多、施工进度慢、防腐蚀效果差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加强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自组装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蓄热北墙100、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地热隔热部131、基础支撑140、水泥压力板防护层150、支撑骨架200、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加强连接片203、覆膜部210、斜坡过渡部220、除雾膜221、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222、保温棉被223、后墙支撑部2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23]请参看图1、图2与图3,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10,包括蓄热北墙100及支撑骨架200,所述支撑骨架200由上拱架201、下拱架202及加强连接片203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203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
拱架201,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202。
[0024]所述蓄热北墙10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110、发泡水泥蓄热层120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120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的厚度为80mm~120mm。
[0025]例如,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采用热镀锌钢带经过二次加工成形的C型槽钢,所述加强连接片203上端、下端均弯折至水平,上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拱架201上,下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拱架202上。作为优选,所述上拱架201、所述下拱架202通长拉杆上下加强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骨架200的抗压性能及抵抗瞬间冲击的能力。
[0026]建设时,首先组装形成所述支撑骨架200,用水泥压力板形成水泥压力板层110,然后在水泥压力板层110的外侧设置以复合聚苯板为主要材料的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所述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130与水泥压力板层110之间形成浇筑空腔,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发泡水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装温室大棚,包括支撑骨架及蓄热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由上拱架、下拱架及加强连接片组装形成,所述上拱架、所述下拱架由C型槽钢形成,所述加强连接片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拱架,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拱架;所述蓄热北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水泥压力板层、发泡水泥蓄热层及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水泥压力板层的厚度为8mm~20mm,发泡水泥蓄热层的厚度为150mm~350mm,第一复合聚苯板隔热层的厚度为80mm~12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覆膜部、斜坡过渡部及后墙支撑部,所述后墙支撑部埋设于所述发泡水泥蓄热层内,所述斜坡过渡部倾斜设置,所述覆膜部连接所述斜坡过渡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部的前端与所述后墙支撑部之间的跨度为10m~18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装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过渡部上敷设除雾膜,所述除雾膜上铺设第二复合聚苯板隔热层,所述第二复合聚苯板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晶霞谢华裴红霞曲继松徐海冯海萍田海李慧朱倩楠李百云许泽华倪靖陈德明惠浩剑牛勇琴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