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89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包括临时集水井、潜水泵、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临时集水井设置于所述深挖区两侧的水井区,水井区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的标高;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的底部,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潜水泵以将临时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井区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所述导水管包括主导管和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主导管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设置于所述深挖区,所述分管贯穿所述砖胎模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工成本可控的优点。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基坑周边井点降水井穿越隔水层进行基坑降水,则上层潜水仍将影响基坑底部降水效果,此时基坑内部集水坑、电梯坑等超深部位的开挖时及施工仍会受地下水影响。
[0003]基坑内集水坑、电梯坑等超深部位开挖后如遇地下水,目前常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加大对基坑周边原有降水井抽排力度,优点是操作方便,弊端是效果不明显且施工周期长;二是加在基坑周边降水井深度或在需要降水区域增设降水井,优点是降水效果明显,缺点是成本投入大,且施工周期较长。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包括临时集水井、潜水泵、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临时集水井设置于所述深挖区两侧的水井区,水井区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的标高;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的底部,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潜水泵以将临时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井区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所述导水管包括主导管和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主导管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设置于所述深挖区,所述分管贯穿所述砖胎模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
[000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井区的底部标高较所述深挖区的标高低500mm。
[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砖胎模由实心砖砌筑,其顶部标高等于基坑顶部的标高。
[000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深挖区和水井区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
[00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深挖区的防水层与砖胎模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导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沟。
[00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导水管的主导管与所述排水沟的尺寸匹配设置,使得主导管卡接于所述排水沟。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主导管还配置有入水孔,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经由入水孔及分管输送至临时集水井。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入水孔沿所述主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分管垂直于所述主导管的轴线设置,其沿主导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分管的端部配置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分管的轴线之间的
夹角为30
°‑
60
°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解决基坑局部深挖区降水问题,具有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可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所述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基坑深挖区及水井区的标高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所述基坑局部降水后的施工效果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4]1‑
1.深挖区;1

2.水井区;1

3.防水层;
[0025]2‑
1.临时集水井;2

2.潜水泵;2

3.排水管;
[0026]3.砖胎模;
[0027]4.回填土;
[0028]5.导水管;5

1.主导管;5

2.分管;5

3.入水孔;
[0029]6.抗浮转换混凝土;
[0030]7.集水井封堵混凝土;
[0031]8.防水封堵;
[0032]9.筏板底筋搭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5]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6]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用于基坑的深挖区1

1降水,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包括临时集水井2

1、潜水泵2

2、排水管2

3和导水管5。
[0037]进一步地,所述临时集水井2

1设置于深挖区1

1两侧的水井区1

2,水井区1

2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1

1的标高;所述潜水泵2

2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2

1的底部,所述排水管2

3连接于所述潜水泵2

2以将临时集水井2

1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
井区1

2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3,所述导水管5包括主导管5

1和分管5

2,如图2所示,所述分管5

2与所述主导管5

1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5

1设置于所述深挖区1

1,所述分管5

2贯穿所述砖胎模3以将深挖区1

1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2

1。
[0038]为了保证临时集水井2

1具有一定的防水性,水井区1

2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1

3,所述砖胎模3由实心砖砌筑,其顶部标高等于基坑顶部的标高。
[003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水井区1

2底部的标高与深挖区1

1的标高存在差值H,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水井区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局部降水结构,用于基坑的深挖区降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时集水井、潜水泵、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临时集水井设置于所述深挖区两侧的水井区,水井区的底部标高低于所述深挖区的标高;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临时集水井的底部,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潜水泵以将临时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基坑外部;所述水井区的两侧设置有砖胎模,所述导水管包括主导管和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主导管连通设置,所述主导管设置于所述深挖区,所述分管贯穿所述砖胎模以将深挖区的地下水导流至临时集水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井区的底部标高较所述深挖区的标高低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模由实心砖砌筑,其顶部标高等于基坑顶部的标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局部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挖区和水井区的顶面配置有防水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佑明田亚勇石云磊吴铭杰杨毅郭建军曹艳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