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15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包括缩管模具本体,所述缩管模具整体为倒“T”形,沿缩管模具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其高度的通孔,于缩管模具内还设置有两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且与通孔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经济的方式加工稳定的产品、满足产品一致性要求、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产品结构简单,适用于大小批量生产,灵活性强,便于产品的调整与改进;操作方便,易学易懂,低成本,高质量。高质量。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工业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工业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而现有的三涨箍在制备过程中,工艺复杂,三涨箍需换三次墩头模具。因此继续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同时加工多个涨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操作方便,易学易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包括缩管模具本体,所述缩管模具整体为倒“T”形,沿缩管模具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其高度的通孔,于缩管模具内还设置有两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且与通孔同轴。
[0005]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直径为10mm,避让槽直径为15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缩管模具本体包括上夹模以及下夹模,所述上夹模与下夹模相对称。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宽度为6mm,第一所述避让槽与缩管模具底部距离为8mm,第二所述避让槽与第一所述避让槽之间距离8.5m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简单,经济的方式加工稳定的产品、满足产品一致性要求、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产品结构简单,适用于大小批量生产,灵活性强,便于产品的调整与改进;操作方便,易学易懂,低成本,高质量。
附图说明
[0009]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0]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高效型缩管模具的剖面图。
[0011]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高效型缩管模具的俯视图。
[0012]图中标号:1

通孔,2

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2示出。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包括缩管模具本体,缩管模具整体为圆柱形,缩管模具底部直径大于中部以及上部,其主视图呈现为“T”形,沿缩管模具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其高度的通孔1,通孔1内径略大于硬管外径。于缩管模具内还设置有两个避让槽2,避让槽2直径大于通孔1直径且与通孔1同轴,便于将硬管压制出涨箍。
[0015]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包括缩管模具本体,缩管模具整体为倒“T”形,沿缩管模具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其高度的通孔1,于缩管模具内还设置有两个避让槽2,避让槽2直径大于通孔1直径且与通孔1同轴。通孔1直径为10mm,避让槽2直径为15mm。
[0016]缩管模具本体包括上夹模以及下夹模,上夹模与下夹模相对称。通过设置可分离的两部分缩管模具,便于缩管墩出涨箍后取出。
[0017]避让槽2宽度为6mm,第一避让槽2与缩管模具底部距离为8mm,第二避让槽2与第一避让槽2之间距离8.5mm,通过设置第二涨箍以及第三涨箍之间的距离,使得在加工涨箍的过程中,无需再依靠经验确定第二涨箍以及第三涨箍之间的距离,加工便利。
[0018]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模具上夹模以及下夹模相互分开,将缩管置于缩管模具贯穿其高度方向的通孔1内,合并上夹模以及下夹模,通过避让槽2的设计即可在缩管上加工出第二涨箍以及第三涨箍后切换加工第一涨箍的模具,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加工第一涨箍。
[0019]本技术:通过简单,经济的方式加工稳定的产品、满足产品一致性要求、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产品结构简单,适用于大小批量生产,灵活性强,便于产品的调整与改进;操作方便,易学易懂,低成本,高质量。
[0020]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缩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缩管模具本体,所述缩管模具整体为倒“T”形,沿缩管模具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其高度的通孔(1),于缩管模具内还设置有两个避让槽(2),所述避让槽(2)直径大于通孔(1)直径且与通孔(1)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缩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直径为10mm,避让槽(2)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喜莫金韦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红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