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95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属于城市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公交车站路面易产生车辙、拥包、推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公交车停靠路面和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位于公交车停靠路面两侧,在沥青路面和公交车停靠路面之间设有过渡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泥混凝土面板作为公交车制动、驻停、启动的路面,承受车辆荷载剪切作用,避免了由于公交车频繁刹车、启动造成路面沥青路面普遍车辙、拥包及推移等病害;其余路段采用沥青路面,不影响其他路段的路面结构;在沥青路面与公交停靠路面之间设置过渡路面,实现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的过度,缓解行车突变。缓解行车突变。缓解行车突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城市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公交车反复制动、启动,导致公交停靠站路面普遍受到拉应力及剪应力作用,属于城市道路路面薄弱部位,容易发生破坏影响路面使用。通常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采用与车行道相同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性高、维修方便的特点,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基本采用沥青路面,在路面道路修建时未进行特殊的设计及施工。由于公交车的频繁刹车、启动及长时间停驻,造成沥青路面短期内产生车辙、拥包、推移等病害,严重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及行车舒适性。此外,北方地区冬季路面容易积雪结冰,路面抗滑性不足,公交车刹车困难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0003]水泥路面行车舒适性及抗滑性差且维修困难,一般城市道路不采用水泥路面。但水泥路面具有承载力高、耐久性的优点,适合作为重载车辆路面结构。如果公交停靠站路面采用水泥路面,可避免路面车辙、拥包等病害,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现有采用水泥路面的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虽然消除了路面车辙、拥包病害,但对沥青路面与水泥面衔接部位容易产生反射裂缝,雨水渗入裂缝容易造成路面破坏,且水泥路面抗滑性差不利于公交车行车安全。如何充分利用水泥路面及沥青路面的优点,将两种路面结构结合起来设计一种具有良好的承载力、耐久性及表面功能的路面结构作为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对于提高公交车站车辆行驶安全性及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公交车站路面易产生车辙、拥包、推移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包括公交车停靠路面和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位于公交车停靠路面两侧,在沥青路面和公交车停靠路面之间设有过渡路面。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公交车停靠路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水泥混凝土面板、基层和底基层,水泥混凝土面板表面铺设有防水抗滑层。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防水抗滑层采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水泥混凝土面板)与防水抗滑层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层。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水泥混凝土面板内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纵横交错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纵向钢筋设置在水泥混凝土面板顶面1/3厚度内,横向钢筋设置在纵向钢筋之下。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为空心钢筋,横向钢筋和纵
向钢筋中储存有固

液相变材料。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沥青路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沥青面层设有多个面层。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渡路面为现浇C30水泥混凝土,厚度≥200mm,过渡路面上表面呈台阶状,每阶台阶朝向交车停靠路面的一端向下倾斜,过渡路面下表面呈斜坡状。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渡路面与沥青路面采用台阶搭接,各台阶长度不小于1m、各台阶宽度与沥青面层的各面层结构厚度一致,在过渡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搭接处设有玻璃纤维格栅。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水泥混凝土面板与过渡路面之间设有拉杆,拉杆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板厚的1/2位置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采用水泥混凝土面板作为公交车制动、驻停、启动的路面,承受车辆荷载剪切作用,避免了由于公交车频繁刹车、启动造成路面沥青路面普遍车辙、拥包及推移等病害;其余路段采用沥青路面,不影响其他路段的路面结构。水泥路面上铺设橡胶沥青碎石封层作为防渗抗滑层,提高路面的抗滑性,提升公交停靠路面的表面功能。
[0017]2. 本技术在沥青路面与公交停靠路面之间设置过渡路面,实现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的过度,缓解行车突变。采用台阶状现浇混凝土连接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与过度路面搭接处设置玻纤格栅,避免了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衔接不良造成路面开裂、雨水下渗导致路面破坏,提高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衔接的耐久性。
[0018]3. 本技术水泥路面内设置空心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一方面通过配筋减小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产生的变形裂缝,增加公交停靠路面的承载力及耐久性;另一方面在空心钢筋中注入固

液相变材料,冬季当路面温度0℃时相变材料放出大量热量升高路面表面温度,及时融雪除冰,提高公交车制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沥青路面、过渡路面以及公交车停靠路面的位置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过渡路面的构造示意图。
[0022]图中:1

沥青路面;2

公交车停靠路面;3

过渡路面;4

沥青面层;5

基层;6

底基层;7

防水抗滑层;8

水泥混凝土面板;9

横向钢筋;10

纵向钢筋;11

拉杆;12

玻璃纤维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包括公交车停靠路面2和沥青路面1,沥青路面1位于公交车停靠路面2两侧,在沥青路面1和公交车停靠路面2之间设有过渡路面3。
[0025]公交车停靠路面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水泥混凝土面板8、基层5和底基层6,水泥混
凝土面板8表面铺设有防水抗滑层7。防水抗滑层7采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水泥混凝土面板8与防水抗滑层7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层。
[0026]在水泥混凝土面板8内设有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纵横交错连接。纵向钢筋10设置在水泥混凝土面板8顶面1/3厚度内,横向钢筋9设置在纵向钢筋10之下。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为空心钢筋,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中储存有固

液相变材料。
[0027]沥青路面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沥青面层4、基层5和底基层6,沥青面层4设有多个面层。
[0028]过渡路面3为现浇C30水泥混凝土,厚度≥200mm,过渡路面3上表面呈台阶状,每阶台阶朝向交车停靠路面2的一端向下倾斜,过渡路面3下表面呈斜坡状。
[0029]过渡路面3与沥青路面1采用台阶搭接,各台阶长度不小于1m、各台阶宽度与沥青面层4的各面层结构厚度一致,在过渡路面3与沥青路面1的搭接处设有玻璃纤维格栅12。
[0030]水泥混凝土面板8与过渡路面3之间设有拉杆11,拉杆11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8板厚的1/2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交车停靠路面(2)和沥青路面(1),所述沥青路面(1)位于公交车停靠路面(2)两侧,在沥青路面(1)和公交车停靠路面(2)之间设有过渡路面(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停靠路面(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水泥混凝土面板(8)、基层(5)和底基层(6),所述水泥混凝土面板(8)表面铺设有防水抗滑层(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滑层(7)采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水泥混凝土面板(8)与防水抗滑层(7)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泥混凝土面板(8)内设有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所述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纵横交错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钢筋(10)设置在水泥混凝土面板(8)顶面1/3厚度内,横向钢筋(9)设置在纵向钢筋(10)之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晋何天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