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82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所述换热芯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位于芯体的宽度方向侧,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孔道包括位于第一阻挡部两侧的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同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可以适用于较多的应用需求。的应用需求。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换热器较为紧凑,重量也相对较轻,可以应用于制冷、化工和水处理等多个行业。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在多块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个相邻且相互间隔的流道,两种热交换介质在相邻的流道中通过换热板片进行热交换。随着板式换热器应用场景的增多,对于板式换热器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一种U型板间通道的换热器中,虽然板间通道较长,但仍然无法满足一些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性能较高、适用于较多的应用需求的换热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所述换热芯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同一宽度方向侧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且与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相对应的第一板间通道,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包括将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分隔为第一子板间通道和第二子板间通道的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子板间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子板间通道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两侧,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同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其芯体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两侧,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同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换热介质在所述芯体的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上下两部分(沿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上)上形成两个方向大致相反的流动路径,延长流动路径,提高换热性能,可以适用于较多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器的立体图;
[000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板片和第一阻挡部密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转接座的剖视图;
[001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0014]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的简易视图;
[001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的简易视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芯体1,第一板片11,第一居中底部111,第一角孔112,第三角孔113,第一子隔离部1141,第二子隔离部1142,第一凸包115,第一翻边部116,第一角孔部117,
[0018]第二板片12,第二居中底部121,第二角孔122,第四角孔123,第二凸包124,第二翻边部125,第二角孔部126,
[0019]第一孔道13,,
[0020]第二孔道14,
[0021]第一阻挡部15,
[0022]第二阻挡部16,
[0023]第三阻挡部17,
[0024]内管2,凸缘部21,
[0025]端板3,第三居中底部31,通孔32,
[0026]转接座4,第一接口41,凸台42,第二接口43,
[0027]引流通道5,连接板6,第一接管7,第二接管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在本文中,“上、下、左、右”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0]参考图2,第一板片11包括第一居中底部111和沿着第一居中底部111周向设置的第一翻边部116,第一居中底部111大致呈长方形,第一居中底部111的一短边侧设置有第一角孔112,第一角孔112与第一居中底部111大致共面,也即第一角孔112为平面口,第一角孔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角孔112分别临近第一居中底部111的边角设置,增加第一板片11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第一板片11包括第一角孔部117和第一角孔连接部(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一角孔部117设置有第三角孔113,第一角孔部117的外缘与第一角孔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角孔连接部的另一端临近第一居中底部111的另一短边侧与第一居中底部111连接,也即第三角孔113为凸台口,第三角孔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角孔113分别临近第一居中底部111的边角设置,增加第一板片11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31]参考图4,第二板片12包括第二居中底部121和沿着第二居中底部121周向设置的
第二翻边部125,第二居中底部121大致呈长方形,第一板片11包括第二角孔部126和第二角孔连接部,所述第二角孔部126设置有第二角122,第二角孔部126的外缘与第二角孔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角孔连接部的另一端临近第二居中底部121的一短边侧与第二居中底部121连接,也即第二角孔122为凸台口,第二角孔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角孔122分别临近第二居中底部121的边角设置,增加第二板片12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第二居中底部121的另一短边侧设置有第四角孔123,第四角孔123与第二居中底部121大致共面,也即第四角孔123为平面口,第四角孔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角孔123分别临近第二居中底部121的边角设置,增加第二板片12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32]参考图8,第一板片11和第二板片12依次层叠形成芯体1,第一角孔112、第二角孔122配合形成第一孔道13和第二孔道14,第三角孔113、第四角孔123配合形成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
[0033]由于,第一角孔112和第四角孔123为平面口,第二角孔122和第三角孔113为凸台口,所以第一板片11和临近的第二板片12被间隔开,并在第一板片11和第二板片12之间形成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第一板间通道连通第一孔道13和第二孔道14,第二板间通道连通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第一孔道13、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孔道14共同形成第一流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所述换热芯体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同一宽度方向侧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且与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相对应的第一板间通道,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包括将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分隔为第一子板间通道和第二子板间通道的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子板间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子板间通道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两侧,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芯体的厚度方向同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孔道和所述第二子孔道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具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道的直径;所述换热器还具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孔道,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支撑孔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支撑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内管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子孔道,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和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子孔道和所述第一子孔道,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子孔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三阻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孔道内,所述第三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阻挡部之间,所述第三阻挡部的数量为N个,N≥1,还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第三阻挡部在宽度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阻挡部的数量为n个,并且满足:N=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部也具有支撑孔,所述第三阻挡部的支撑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道的直径,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三阻挡部的支撑孔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三阻挡部支撑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孔道被所述第二阻挡部分隔成多个子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八D九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