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331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风机、吸附塔、活性炭输送装置、活性炭解析塔、氨水供应装置、制酸装置和烟筒,在所述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的螺旋输送通道,螺旋输送通道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吸附塔的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进烟通道,在所述吸附塔的另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排烟通道,横向进烟通道通过管道与增压风机连接,横向排烟通道通过管道与烟筒连接,在所述吸附塔一侧的中上部还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氨气输送管道。该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可以使得活性炭在吸收塔内匀速下落,可延长活性炭与延期之间的吸收时间,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降低吸收塔的整体高度。的整体高度。的整体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硫脱硝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工业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烟气而言,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烟气净化技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目前大多处于研究和工业示范阶段,但由于其在一套系统中能同时实现脱硫和脱硝,特别是随着对NO
X
控制标准的不断严格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正受到各国的日益重视。
[0003]烟气脱硫指从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SO2和SO3)。目前工业采用的脱硫方法包括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或湿法脱硫。烟气脱硝,是指把已生成的NO
X
还原为N2,从而脱除烟气中的NO
X
,按治理工艺可分为湿法脱硝和干法脱硝。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干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和湿法两种。
[0004]当前,对于活性炭+SCR法烟气净化系统,由于活性炭在吸附塔內是由上向下直接下落,待脱硫脱销的烟气是由吸收塔的底部由下向上流动,在活性炭与烟气的逆向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活性炭中的微孔将烟气中SO2吸收,然后再通过向吸收塔内通入氨气,通过氨气再将烟气中的NO
X
吸收。然而由于在吸收塔内的活性炭是采用垂直下落的方式来吸收烟气中的SO2和NO
X
,这样就使得活性炭与烟气的接触时间段,接触面积有限,若使得烟气与活性炭之间得到充分的接触,吸收烟气中的SO2和NO
X
就必须将吸收塔建的很高,但由于活性炭在吸收塔内呈自由落体式加速下降,因此吸收塔建的再高也很难延长或控制活性炭与延期之间的接触时间。目前普遍采用控制活性炭降落时间的方法,大多采用将活性炭的出口部位做成缩口式的漏斗结构,但这种结构极易造成活性炭在出口部位的堵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吸收塔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活性炭可以匀速下落,并可对活性炭的下落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使得活性炭在吸收塔内匀速下落,延长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吸收时间,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吸收塔的整体高度的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风机、吸附塔、活性炭输送装置、活性炭解析塔、氨水供应装置、制酸装置和烟筒,在所述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的螺旋输送通道,螺旋输送通道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吸附塔的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进烟通道,在所述吸附塔的另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排烟通道,横向进烟通道通过管道与增压风机连接,横向排烟通道通过管道与烟筒连接,在所述吸附塔一侧的中上部还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氨气输送管道。
[0007]为了便于活性炭在吸收塔内能够顺利地滑落下来,不会造成活性炭在吸收塔内形成堵塞问题,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旋输送通道为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螺旋板,螺旋板的螺旋角大于35
°

[0008]为了便于氨气能够顺利进入到吸收塔内,并能够顺利的向上流动与活性炭得到充分的接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旋板在吸附塔内分为上下两段,在上螺旋板段与下螺旋板段之间设有空腔段,空腔段的位置与氨气输送管道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0009]为了便于增加烟气与活性炭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得活性炭能够充分吸收烟气中的SO2和NO
X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螺旋板的表面均布有若干个通孔,其中通孔可以做成上面小下面大的锥孔,这样可以避免活性炭将通孔堵塞。
[0010]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活性炭在吸收塔内的下落速度,避免活性炭在吸收塔内下落过程中造成的堵塞问题,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旋输送通道为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螺杆,螺杆的螺旋角大于30
°

[0011]为了便于驱动螺杆的匀速运行,减轻螺杆的驱动阻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螺杆驱动机构,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吸附塔连接。
[0012]为了便于根据烟气的流量、流速随时调节螺杆的驱动转速,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杆驱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0013]为了便于氨气能够顺利进入到吸收塔内,并能够顺利的向上流动与活性炭得到充分的接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杆的螺旋叶面在吸附塔内分为上下两段螺旋叶面段,在上螺旋叶面段与下螺旋叶面段之间设有空腔段,空腔段内设有连接螺旋叶面段与下螺旋叶面段之间的光杆段,空腔段的位置与氨气输送管道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0014]为了便于增加烟气与活性炭织渐渐地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得活性炭能够充分吸收烟气中的SO2和NO
X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螺杆的螺旋叶面上均不有若干个通孔,其中通孔可以做成上面小下面大的锥孔,这样可以避免活性炭将通孔堵塞。
[0015]为了便于烟气能够均匀快速地进入或排出吸收塔,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横向进烟通道与横向排烟通道沿吸附塔的侧壁设置有多条。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可以使得活性炭在吸收塔内匀速下落,可延长活性炭与延期之间的吸收时间,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降低吸收塔的整体高度。
[0017]由于该吸收塔内的活性炭可以沿着螺旋通道或在螺杆的驱动下,忧伤向下降落,可以通过控制螺旋通道内螺旋板或螺杆的螺旋角度,从而达到控制活性炭在吸收塔内的下降速度,既可以延长活性炭与烟气的吸附时间。或在同等吸附时间的基础上可以大幅降低吸收塔的高度。另外烟气及可以沿着螺旋通道向上流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螺旋板上的通孔,或设置在螺杆页面上的通孔向上流动,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结构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中吸收塔的内部结构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6中吸收塔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中:1、吸附塔;1.1、空腔段;2、活性炭输送装置;3、活性炭解析塔;4、氨水供应装置;5、制酸装置;6、烟筒;7、螺旋输送通道;7.1、螺旋板;7.2、螺杆;7.3、螺杆驱动机构;7.4、螺旋叶面;7.5、光杆段;8、横向进烟通道;9、横向排烟通道;10、增压风;11、氨气输送管道;12、活性炭;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风机、吸附塔、活性炭输送装置、活性炭解析塔、氨水供应装置、制酸装置和烟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的螺旋输送通道,螺旋输送通道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吸附塔的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进烟通道,在所述吸附塔的另一侧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横向排烟通道,横向进烟通道通过管道与增压风机连接,横向排烟通道通过管道与烟筒连接,在所述吸附塔一侧的中上部还设有与螺旋输送通道连通的氨气输送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通道为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螺旋板,螺旋板的螺旋角大于3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在吸附塔内分为上下两段,在上螺旋板段与下螺旋板段之间设有空腔段,空腔段的位置与氨气输送管道的安装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板的表面均不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兵王耀彬朱斌鹏李志豪王学勇王劲松邰晓光李建强任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领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