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84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包括立柱以及下旋转体,下旋转体转动套接于立柱的中端外表面,立柱的外表面且位于下旋转体的顶端套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对称的空腔,两组空腔分别设置有用于润滑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的润滑组件与用于清理落在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处灰尘的清灰组件,润滑组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杆螺纹穿设于套管的一侧外壁,第一螺杆远离套管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一组空腔内,第一螺杆处于空腔内的末端轴承连接有挤压板;通过设置的清灰组件与润滑组件,能够对立柱与下旋转体的转动处起到润滑的效果,从而保障了吊泵的正常转动,同时也能够对附着在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处的灰尘进行清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污水沉淀池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工业中,在对污泥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清理时,会使用到清污装置,但是现有的清污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立柱与下旋转体的缝隙处会落有灰尘,致使工作人员在转动吊泵时存在不易驱动且转动迟缓的问题,继而降低了装置的清污效率,同时也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本方案中的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包括立柱以及下旋转体,所述下旋转体转动套接于立柱的中端外表面,所述立柱的外表面且位于下旋转体的顶端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对称的空腔,两组所述空腔分别设置有用于润滑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的润滑组件以及用于清理落在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处灰尘的清灰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润滑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纹穿设于套管的一侧外壁,所述第一螺杆远离套管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一组空腔内,所述第一螺杆处于空腔内的末端轴承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第一螺杆处于套管外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转把。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润滑组件还包括海绵块,所述海绵块设置于挤压板的一侧表面,所述海绵块的顶部固定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远离海绵块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一侧顶端外部并于端部盖合有防尘盖。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润滑组件还包括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不少于八组且等距分布的开设于套管的一侧内表面,所述出油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一侧表面紧贴于立柱的一侧外表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清灰组件包括第二螺杆,所述挤压板螺纹穿设于套管的另一侧外壁,所述挤压板远离套管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另一组空腔内且于末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二螺杆处于套管外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二转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清灰组件还包括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不少于六组且等距分布的固定于固定板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弹簧的末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表面可拆分连接有毛刷板,所述套管的另一侧内表面开设有用于毛刷板移动的清洁口,所述毛刷板的一侧表面紧贴于立柱的另一侧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与毛刷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更换毛刷板的拆分组件,所述拆分组件设置于安装板的一侧表面与毛刷板的一侧表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拆分组件包括孔洞,所述孔洞开设于套管的另一侧顶端,所述孔洞
的内部卡合有防护盖。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拆分组件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安装板的一侧表面,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于毛刷板的一侧表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拆分组件还包括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开设于滑块的一侧表面,所述内置槽的内顶壁固定有两两对称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末端固定有卡块,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卡块伸缩的卡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杆,能够将挤压板在套管的左侧空腔内朝着靠近立柱的方向移动,再通过设置的海绵块,能够通过其内部具有的润滑油对立柱与下旋转体的转动处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设置的滚珠,能够将海绵块内流出的润滑油涂擦至立柱的外表面上,继而能够对立柱与下旋转体的转动处起到润滑的效果,从而保障了吊泵的正常转动,最后再通过设置的导油管,能够及时的对海绵块进行润滑油的补给,确保了海绵块对立柱与下旋转体转动时的润滑作用;
[0016]再通过设置的第二螺杆,能够带动着固定板在套管的右侧空腔内进行移动,然后通过设置的连接弹簧,能够将安装在安装板一侧的毛刷板的一侧表面紧贴于立柱的一侧外表面上,使得吊泵在转动时,毛刷板上的刷毛能够对附着在立柱外壁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了灰尘堆积所造成的转动变缓,继而能够提高吊泵的转动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在驱动吊泵转动时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安装板与毛刷板的俯视连接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B的放大图。
[0022]图中:1、立柱;2、下旋转体;3、套管;31、润滑组件;311、第一螺杆;312、挤压板;313、海绵块;314、导油管;315、出油口;316、滚珠;32、清灰组件;321、第二螺杆;322、固定板;323、连接弹簧;324、安装板;325、毛刷板;326、清洁口;4、拆分组件;41、防护盖;42、滑槽;43、滑块;44、内置槽;45、复位弹簧;46、卡块;47、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包括立柱1以及下
旋转体2,下旋转体2转动套接于立柱1的中端外表面,立柱1的外表面且位于下旋转体2的顶端套接有套管3,套管3的内部开设有对称的空腔,两组空腔分别设置有用于润滑立柱1与下旋转体2转动的润滑组件31以及用于清理落在立柱1与下旋转体2转动处灰尘的清灰组件32。
[0027]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润滑组件31,当吊泵在通过下旋转体2在立柱 1的表面进行转动时,能够对立柱1与下旋转体2的转动处起到润滑的作用,再通过设置的清灰组件32,能够清理落在立柱1与下旋转体2缝隙处的灰尘,继而能够对立柱1与下旋转体2在转动时起到润滑与清理附着在其转动处灰尘的作用,从而保障了立柱1与下旋转体2的正常转动效率,致使提高了吊泵的转动速度。
[002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润滑组件31 包括第一螺杆311,第一螺杆311螺纹穿设于套管3的一侧外壁,第一螺杆 311远离套管3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套管3的一组空腔内,第一螺杆311处于空腔内的末端轴承连接有挤压板312,第一螺杆311处于套管3外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转把。
[0029]在使用时,通过对第一螺杆311进行转动,继而能够移动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包括立柱(1)以及下旋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转体(2)转动套接于立柱(1)的中端外表面,所述立柱(1)的外表面且位于下旋转体(2)的顶端套接有套管(3),所述套管(3)的内部开设有对称的空腔,两组所述空腔分别设置有用于润滑立柱(1)与下旋转体(2)转动的润滑组件(31)以及用于清理落在立柱(1)与下旋转体(2)转动处灰尘的清灰组件(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31)包括第一螺杆(311),所述第一螺杆(311)螺纹穿设于套管(3)的一侧外壁,所述第一螺杆(311)远离套管(3)外部的一端延伸至套管(3)的一组空腔内,所述第一螺杆(311)处于空腔内的末端轴承连接有挤压板(312),所述第一螺杆(311)处于套管(3)外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转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31)还包括海绵块(313),所述海绵块(313)设置于挤压板(312)的一侧表面,所述海绵块(313)的顶部固定有导油管(314),所述导油管(314)远离海绵块(313)的一端延伸至套管(3)的一侧顶端外部并于端部盖合有防尘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31)还包括出油口(315),所述出油口(315)不少于八组且等距分布的开设于套管(3)的一侧内表面,所述出油口(3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珠(316),所述滚珠(316)的一侧表面紧贴于立柱(1)的一侧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邻多污泥沉淀池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组件(32)包括第二螺杆(321),所述挤压板(312)螺纹穿设于套管(3)的另一侧外壁,所述挤压板(312)远离套管(3)外部的一端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奇陆宏许家和杨思德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