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49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7
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其结构包括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轿厢地坎(3)、L板(4)、楼层踏板(5)、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左连接件(6)、右连接件(9)、复位扭簧(10)。轿厢地坎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右电梯门和左电梯门在轿厢地坎的凹槽结构(3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开关门的动作;左凸轮块(7)通过左连接件与左电梯门(2)下方固连,右凸轮块(8)通过右连接件(9)与右电梯门(1)下方固连;L板(4)通过转动副跟轿厢地坎(3)连接,L板(4)可相对轿厢地坎(3)旋转;复位扭簧(10)两外臂分别和所述L板(4)、所述轿厢地坎(3)配合;轿厢地坎(3)与所述楼层踏板(5)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左右方向均指人站在电梯外看电梯内而言。述左右方向均指人站在电梯外看电梯内而言。述左右方向均指人站在电梯外看电梯内而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轿厢式电梯轿厢底部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之间存在缝隙(大多为30mm),而办公楼里的女性经常穿高跟鞋,细鞋跟容易卡在缝隙中,不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另外人们在进出电梯轿厢时钥匙、手机等小物件很可能不慎掉落进缝隙中,较难找回。
[0003]专利CN110054058A提出了一种能够遮挡楼层与电梯间隙的电梯装置,该装置依靠纯机械结构完成遮挡缝隙的功能,传动可靠,不用附加驱动电源。但该装置通过皮带、齿轮、偏心轮等传动部件进行传动,传动方案以及部件布置方案复杂,该装置还有油缸,存在漏油的风险,且该装置遮挡缝隙的结构不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人踩在该遮挡结构上可能会将该结构踩坏。
[0004]专利CN212076118U提出了另一种能够遮挡楼层与电梯间隙的电梯装置,该装置能准确识别开关门动作,不会出现误判。但是该装置将遮挡装置安装在每一层楼,当遇到高层建筑时就需要安装很多遮挡装置,非常麻烦,而且该装置还需要光传感器及相应信号处理装置,安装麻烦且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该装置能够把电梯门的直线运动转换成遮挡结构的旋转运动,且该装置零部件容易加工,传动简单,遮挡结构能够承受较大重量。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间缝隙的电梯装置,其结构包括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轿厢地坎3、L板4、楼层踏板5、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左连接件6、右连接件9、复位扭簧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所述右电梯门1和左电梯门2在轿厢地坎3的凹槽结构3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开关门的动作,所述左凸轮块7通过左连接件6与左电梯门2下方固连,所述右凸轮块8通过右连接件9与右电梯门1下方固连,所述L板4通过转动副跟轿厢地坎3连接,所述L板4可相对轿厢地坎3旋转,所述复位扭簧10两外臂分别和所述L板4、所述轿厢地坎3配合,所述轿厢地坎3与所述楼层踏板5之间存在缝隙。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所述轿厢地坎3包含引导电梯运动的凹槽31结构、跟轴配合的第一孔结构32、挡块结构33、跟复位扭簧10配合的第二孔结构34。
[0008]进一步的,所述L板4包含第一平面结构41、第二平面结构43、跟轴配合的第三孔结构42以及跟复位扭簧10配合的第四孔结构44,所述第一平面结构41与第二平面结构43垂
直,L板4与轿厢地坎3可通过孔结构用轴进行连接,所述L板4相对轿厢地坎旋转。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扭簧10一端与轿厢地坎3第二孔结构34配合,一端与L板4第四孔结构44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扭簧10在所述L板4处于初始位姿时具有一定预紧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左凸轮块7包含第一侧面74、第二侧面75、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3、第一圆角结构72,所述右凸轮块8包含第三侧面84、第四侧面85、第三斜面81、第四斜面83、第二圆角结构82,所述左凸轮块7与右凸轮块8对称布置。
[0012]本技术在使用时,当电梯开门时,左电梯门2通过左连接件6带动左凸轮块7往左运动,右电梯门1通过右连接件9带动右凸轮块7往右运动,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与L板4接触后通过挤压使L板4旋转90
°
,从而遮挡住轿厢地坎3与楼层踏板5之间的缝隙;电梯关门时,左电梯门2通过左连接件6带动左凸轮块7往右运动,右电梯门1通过右连接件9带动右凸轮块7往左运动,L板4在复位扭簧10作用下逐渐往初始位姿旋转;当左凸轮块7和右凸轮块8与L板4脱离接触后,L板4由于挡块结构33的限位作用恢复到初始位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梯开门时L板4遮挡住轿厢地坎3与楼层踏板5之间的间隙,电梯关门时L板4自动复位,大大降低了物件掉落的概率和脚跟踩空的概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不用附加电源,减少了电力设备的安装,节能环保,零部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将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了L板4的旋转运动,且该遮挡装置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缝隙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轿厢地坎3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L板4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左凸轮块7和右凸轮块8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L板4与轿厢地坎3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装置工作中L板4的位姿变化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装置当左电梯门2完全打开时左凸轮块7的位姿示意图。
[0022]图中: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轿厢地坎3、L板4、楼层踏板5 、左连接件6 、左凸轮块7 、右凸轮块8 、右连接件9 、复位扭簧10、凹槽结构31、第一孔结构32、挡块结构33、第二孔结构34、第一平面结构41、第二平面结构43、第三孔结构42、第四孔结构44、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3、第一圆角结构72、第一侧面74、第二侧面75、第三斜面81、第四斜面83、第二圆角结构82、第三侧面84、第四侧面8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验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到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轿厢地坎3、L板4、楼层踏板5、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左连接件6、右连接件9、复位扭簧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所述右电梯门1和左电梯门2在轿厢地坎3的凹槽结构3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开关门的动作,所述左凸轮块7通过左连接件6与左电梯门2下方固连,所述右凸轮块8通过右连接件9与右电梯门1下方固连,所述L板4通过轴跟轿厢地坎3连接,所述L板4可绕轴进行旋转。所述复位扭簧10分别连接所述L板4和所述轿厢地坎3。所述轿厢地坎3与所述楼层踏板5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为该装置提供动力源。
[0025]所述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所述轿厢地坎3包含引导电梯运动的凹槽31结构、跟轴配合的第一孔结构32、挡块结构33、跟复位扭簧10配合的第二孔结构34。
[0026]所述L板4包含第一平面结构4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其结构包括右电梯门(1)、左电梯门(2)、轿厢地坎(3)、L板(4)、楼层踏板(5)、左凸轮块(7)、右凸轮块(8)、左连接件(6)、右连接件(9)、复位扭簧(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所述右电梯门(1)和左电梯门(2)在轿厢地坎(3)的凹槽结构(3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开关门的动作;所述左凸轮块(7)通过左连接件(6)与左电梯门(2)下方固连,所述右凸轮块(8)通过右连接件(9)与右电梯门(1)下方固连;所述L板(4)通过转动副跟轿厢地坎(3)连接,所述L板(4)可相对轿厢地坎(3)旋转;所述复位扭簧(10)两外臂分别和所述L板(4)、所述轿厢地坎(3)配合;所述轿厢地坎(3)与所述楼层踏板(5)之间存在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轿厢地坎(3)与电梯轿厢底部固连,轿厢地坎(3)包含引导电梯运动的凹槽结构(31)、第一孔结构(32)、挡块结构(33)、跟复位扭簧(10)配合的第二孔结构(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挡电梯轿厢地坎与楼层踏板间缝隙的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韩鑫姚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