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41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显示不均匀难以视觉察觉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该方法包括:第一驱动步骤,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和第二驱动步骤,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步骤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用与一条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类型的有源矩阵型显示 装置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这种驱动电路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 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在研发一种使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 矩阵型显示装置。这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以下称为栅极驱动 器),该扫描线驱动电路产生用于逐行依次扫描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的扫 描信号的。栅极驱动器与向所述各像素施加图像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以 下称为源极驱动器)相比,动作频率较低。因此,在与用于形成对应于所 述各像素的TFT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即使同时形成所述TFT和所述栅极 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也可以满足其性能规格。此外,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的各像素具有与所述TFT连接的像素电 极和施加共用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此外,在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 为了防止因长期施加一个方向的电场而产生的液晶的劣化现象, 一般进行 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每帧、每线或每点地使来自源极驱动器的图像信号 Vsig的极性反转的反转驱动。另外,在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安装中,在排列多个像素的显示面板(显 示画面)的周围配置所述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等。此外,用于将显示 画面内的扫描线(以下称为栅极线)及信号线(以下称为源极线)与所述 栅极驱动器及源极驱动器电连接的布线,布置在所述显示画面的外侧,并 连接双方。此时,从装入该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的小型化的观 点出发,强烈希望减少这些布线的布置面积,即,完成显示面板以外的面 积縮小(窄画框)。因此,特别地,对于显示面板的上下方向的窄画框化的要求,由于可以縮小源极线的占有面积,所以考虑将源极线数量减半的像素连线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4-185006号公报的图5)。图19是作为用于实现这种窄画框的一种方法考虑的显示画面内的像 素连线例子的概略图。这是由邻接一条源极线的两个像素200共用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这些两个像素200的TFT 202分别与不同的栅极线连接。例 如,在图19中,左上部的红色(R)像素200的TFT 202与栅极线Gl和 源极线Sl连接,其右侧相邻的绿色(G)像素200的TFT 202与栅极线 G2和源极线Sl相连。图20是表示在这种像素连线中由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 S2、 S3、… 的、与要显示的信息对应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输出顺序以及多个栅极 线Gl、 G2、 G3、…的选择顺序构成的时序图。如同图所示,由于栅极线 是像素的行数的2倍,因此多个栅极线G1、 G2、 G3、…按照此顺序在每 个l/2水平期间(1/2H)选择一个栅极线(变为H信号)。而且,要分别写 入对应该选择的栅极线的像素200中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 间被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 S2、 S3、…。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在选 择栅极线G1的1/2水平期间中,向多个源极线S1、 S2、 S3、…输出成为 "S-1"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然后,在选择栅极线G2的l/2水平期间 中,向多个源极线S1、 S2、 S3、…输出成为"S-2"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图21是表示向各像素200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在所述像 素连线中,由于向各像素200写入图像信号Vsig是按照如图20所示的栅 极线的排列顺序进行的,因此成为如图21所示那样。在用于如上所述将源极线数量减半的像素连线中,有在像素之间存在 源极线的部位和不存在源极线的部位,在不存在源极线的部位,与存在源 极线的部位相比,像素之间存在大的寄生电容。图22是表示此时的等效电 路的图。在存在这种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产生电压泄漏,由 此,先写入的像素200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200的电位的影响而发生 变化。这个电位变化在画面上表现为显示不均匀。如图21所示,由于像素 写入的顺序是固定的,因此由于泄漏而导致的显示不均匀通常会发生在同 一部位。图23是表示这种显示不均匀的例子的图。该图为了容易理解而只示出 G像素200。这里,栅极线的扫描顺序是Gl—G2—G3—…一G8。此外, 在图23中,即使在涂黑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像素200中,先写入的像素200 的电位同样也会发生变化。(后面将详细说明)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这种像素电位变化。图24是表示显示面板为 TFTLCD的情况下的各像素的结构的图。在通过与栅极线连接的TFT 202 连接在源极线的像素电极和施加共用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图中未示出) 之间夹持液晶(图中未时出),来构成各像素200。此外,通过在液晶电容 Clc中经历场期间(在非隔行方式情况下,是帧期间)保持电荷,实现对应 的显示。为了应对通过液晶电容Clc及TFT的电流泄漏,与液晶电容Clc 并列设置辅助电容Cs。图25A表示图24中的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线G1 G4的扫描时序图, 图25B表示在每个1/2水平期间(1/2H)进行反转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 的水平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先写入的图22中的例如与源极线S3连接的绿色 像素F (以下称为G先像素)和后写入的图22中的例如与源极线S2连接 的红色像素L (以下称为R后像素)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下面介绍施加在像素上的电压变大时透过率下降(变暗)的常白模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而且,图25B表示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 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图像信号Vsig)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2.0V(中 间色调)、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图像信号Vsig)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 为4.0V (黑、暗)的情况。此外,由于TFT202从导通到截止时发生的引 入电压(馈穿电压(feed through)) AV的影响可以通过共用电压Vcom的 调整(Vcom向下方偏移AV)来消除,因此在图25B的波形中没有记载(在 下面说明的其它像素电位波形的图中也是同样)。将用于向显示画面中的一行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期间作为一个水平 期间的情况下,如图25A所示,在一个水平期间依次选择两条栅极线。就 是说,当一条栅极线被选择的期间作为一个扫描期间时, 一个水平期间相 当于两个扫描期间(一个扫描期间相当于下述的1/2水平期间)。而且,在 一个水平期间选择的两条栅极线在各场中,可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转换。 此时,如图25B所示,与被选择的栅极线连接的TFT 202导通,并向对应的像素200写入从源极线施加的图像信号Vsig。因此,G先像素F的写入 定时变为图25B中的WG, R后像素L的写入定时变为WR。在这些写入 定时下写入的像素电位保持不变直到在下一个场中改写为止。图25B是前述像素间寄生电容204为0的情况下的理想状态的像素电 位波形。但是,如上所述,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会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 图26A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情况下的与图25B相同的电压条 件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此外,图26B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 的情况下的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 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相对于 共用电压Vcom为2.0V、 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 l.OV (白、亮)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艮口,如图26A和图26B所示,在G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    扫描线驱动电路,选择所述多个扫描线;和    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    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部,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以及第二驱动部,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茂平山隆一吉野研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