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34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重量份准备原料,包括基础油、石墨烯改进剂和润滑油增稠剂等;然后多种原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初步调和得到初级润滑油,初步调和包括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将初级润滑油输送至加热罐进行加热后依次通过袋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进行过滤;再通过均质乳化泵处理,使多种原料彻底混合得到高级润滑油;最后以高级润滑油代替多种原料,循环上述步骤多次后得到成品润滑油;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多种原料首先经过脉冲调和和搅拌调,然后经过均质乳化泵的彻底混合,相较于仅通过搅拌调和得到的润滑油,混合更加均匀彻底;同时通过袋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的过滤,使杂质含量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成品润滑油的品质。润滑油的品质。润滑油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的
,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润滑油是用基础油、多种油品和添加剂调和制成的。
[0003]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
²
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目前越来越多的润滑油厂商都通过在润滑油中加入石墨烯来提高润滑油的性能,润滑油中改性的石墨烯快速吸附到摩擦表面,使石墨烯在摩擦表面形成新的摩擦面,而石墨烯的硬度是钢铁的一百倍以上,其摩擦系数更是接近超润状态,使得摩擦阻力大幅度减小,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抗摩减摩的性能,减小了运动机械之间的磨损,机械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运动阻力减小,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使机械更加省油。而石墨烯难以直接与基础油进行混合,需要先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石墨烯与基础油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石墨烯改进剂。
[0004]粘度指数改进剂是一种由低分子量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量油溶性化合物,单体可以是相同的分子、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分子,在室温下一般呈橡胶状或固体,所以一般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粘指剂干胶。添加了粘指剂干胶的多级油与相同粘度的单级油比较,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和平滑的粘温曲线。这类高分子化合物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一般观点认为:粘指剂干胶的高分子线圈在高温下伸展,在低温下收缩,这种线圈形态的变化,使其在高温下增粘能力大,在低温下增粘能力小,从而改善了油品的粘温性能。在润滑油中添加粘指剂干胶,可获得低温起动性能好、高温下又能保持适当粘度的多级油,改进润滑油性能,提升润滑油档次,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可使润滑油四季通用。但在正常的油品温度下,粘指剂干胶很难溶解在油品中,因此在加入油品之前,需要在一定温度下用低粘度的基础油将粘指剂干胶溶解得到润滑油增稠剂。
[0005]目前对于制备润滑油的方法,一般是将基础油、石墨烯改进剂、润滑油增稠剂和多种添加剂直接投加到搅拌装置内,然后加热混合搅拌得到成品润滑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对用于制备润滑油的多种高黏度、低流动性油品,一般的搅拌装置很难将其彻底搅拌混合均匀,很容易出现因混合不均匀而导致润滑油性能下降的情况,同时缺少对润滑油的二次过滤,多种用于制备润滑油的油品和添加剂中的残余杂质同时存在于润滑油中,使润滑油容易因杂质过多而导致性能的大幅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调和制备润滑油的方式存在混合效果差和杂质含量高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原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60~75份,石墨烯改进剂3~6份,润滑油增稠剂4~8份,复合剂2~4份,消泡剂2~3份,降凝剂5~8份。
[0008]S2:将基础油、石墨烯改进剂、润滑油增稠剂、复合剂、消泡剂和降凝剂注入到反应釜中,反应釜依次对上述原料进行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得到初级润滑油,所述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的总时间为1~2小时,其中搅拌调和所占时间比为70~85%。
[0009]S3:将S2得到的初级润滑油输送至加热罐,将初级润滑油加热至60~80℃。所述加热罐为现有技术。
[0010]S4:将S3加热后的初级润滑油依次通过袋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75um,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10~15um。
[0011]S5:将S4过滤后的初级润滑油通过均质乳化泵处理后输送至缓冲罐内缓存,初级润滑油在均质乳化泵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狭窄间隙中受到强烈的剪切、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撞击撕裂和湍流的综合作用,使多种原料彻底混合均匀得到高级润滑油。
[0012]S6:将S5中缓冲罐内的高级润滑油重新输送至反应釜,用高级润滑油替代S2中的多种原料,然后将S2~S5循环5~10次,得到成品润滑油。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油调和工艺中,原料中加入石墨烯改进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因为石墨烯改进剂中的石墨烯可快速吸附到摩擦表面形成新的摩擦面,不仅使摩擦阻力大幅度减小,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抗摩减摩的性能;原料中加入润滑油增稠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润滑油的低温启动性能和高温润滑性能,因为润滑油增稠剂中粘指剂干胶的高分子线圈在高温下伸展,在低温下收缩,这种线圈形态的变化,使其在高温下增粘能力大,在低温下增粘能力小,从而改善了油品的粘温性能。多种原料首先在反应釜中通过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得到初级润滑油,然后初级润滑油在均质乳化泵内部的多种作用下彻底混合均匀得到成品润滑油,这种调和方式相较于一般仅通过搅拌调和的方式,得到的润滑油混合更加均匀彻底。同时在初级润滑油进入均质乳化泵之前依次通过袋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将初级润滑油中因原料带入的杂质再一次过滤,使得最终润滑油中的杂质含量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成品润滑油的品质。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如下的热交换预热步骤;S7:将S6步骤得到的成品润滑油从缓冲罐输送至热交换器,同时将下一次相同工艺中首次S2步骤得到的初级润滑油输送至热交换器,所述成品润滑油从热进口进入热交换器,所述初级润滑油从冷进口进入热交换器;S8:所述成品润滑油和初级润滑油在热交换器内完成热量交换,然后成品润滑油从热交换器的热出口输送至成品罐保存,初级润滑油从热交换器的冷出口输送至S3步骤中的加热罐内。
[0015]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能源,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当通过S1~S6制得成品润滑油后,在成品润滑油输送至成品罐内存放前,先将成品润滑油通过热交换器,成品润滑油从热入口进入热交换器,然后输送至成品罐;下一次相同工艺流程中,在S3之前先将初级润滑油通过热交换器,初级润滑油从冷入口进入热交换器,然后输送至加热罐加热;通过热交换器将成品润滑油的热量最大限度的转移至下一次相同工艺流程的初级润滑油中,在初级润滑油进入加热罐之前,对初级润滑油进行预热,使得加热罐用于加热初级润滑油的能耗降低,
从而实现对能源的利用最大化。
[0016]作为优选,所述石墨烯改进剂中石墨烯与基础油的质量比为0.001%~0.1%,所述润滑油增稠剂中粘指剂干胶所占重量为10~25%。
[0017]作为优选,所述S1中复合剂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12~15份,聚环氧乙烷 4~12份,三乙醇胺6~10份和硅酸铝8~13份。通过在原料中加入复合剂,使润滑油中各组分的分散稳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润滑油的粘温性能。
[0018]作为优选,所述S1中消泡剂为二甲基聚硅氧烷,所述S1中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烷基萘。通过在原料中加入消泡剂,避免润滑油在调和的过程中产生汽包而影响搅拌和过滤;通过在原料中加入降凝剂,进一步改善润滑油的低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原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60~75份,石墨烯改进剂3~6份,润滑油增稠剂4~8份,复合剂2~4份,消泡剂2~3份,降凝剂5~8份;S2:将基础油、石墨烯改进剂、润滑油增稠剂、复合剂、消泡剂和降凝剂注入到反应釜中,反应釜依次对上述原料进行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得到初级润滑油,所述脉冲调和和搅拌调和的总时间为1~2小时,其中搅拌调和所占时间比为70~85%;S3:将S2得到的初级润滑油输送至加热罐,将初级润滑油加热至60~80℃;S4:将S3加热后的初级润滑油依次通过袋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75um,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10~15um;S5:将S4过滤后的初级润滑油通过均质乳化泵处理后输送至缓冲罐内缓存,初级润滑油在均质乳化泵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狭窄间隙中受到强烈的剪切、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撞击撕裂和湍流的综合作用,使多种原料彻底混合均匀得到高级润滑油;S6:将S5中缓冲罐内的高级润滑油重新输送至反应釜,用高级润滑油替代S2中的多种原料,然后将S2~S5循环5~10次,得到成品润滑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的热交换预热步骤;S7:将S6步骤得到的成品润滑油从缓冲罐输送至热交换器,同时将下一次相同工艺中首次S2步骤得到的初级润滑油输送至热交换器,所述成品润滑油从热进口进入热交换器,所述初级润滑油从冷进口进入热交换器;S8:所述成品润滑油和初级润滑油在热交换器内完成热量交换,然后成品润滑油从热交换器的热出口输送至成品罐保存,初级润滑油从热交换器的冷出口输送至S3步骤中的加热罐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改进剂中石墨烯与基础油的质量比为0.001%~0.1%,所述润滑油增稠剂中粘指剂干胶所占重量为10~2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复合剂按重量份包括滑石粉12~15份,聚环氧乙烷4~12份,三乙醇胺6~10份和硅酸铝8~13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消泡剂为二甲基聚硅氧烷,所述S1中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烷基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润滑油调和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1)、釜盖(12)、搅拌结构、循环翻动结构和脉冲注入结构;所述釜体(11)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结构,釜体(11)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出液管(13),所述出液管(13)靠近釜体(11)的位置设有控制阀(14),所述釜盖(12)位于釜体(11)上端,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仲文
申请(专利权)人:兆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