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13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1
提供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其能够以高速输送部件,对于检查输送中的部件的外观也是有用的。输送装置包括:第1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输入位置与交接位置连结的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部;以及第2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距离第1输送部的交接位置为第1距离D的接收位置与输出位置连结的第2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2输送部。第1输送部具有经过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面。第2输送部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经过第2输送路径而连续地旋转移动的第2输送面。交接位置处的第1输送面的移动方向与接收位置处的第2输送面的移动方向在俯视第1输送面时交叉。第2输送机构包括朝向第2输送面产生引力的引力产生部。引力的引力产生部。引力的引力产生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输送电子部件等部件的输送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子部件的输送装置,该电子部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介质,其相对于旋转轴具有多列同心圆状的空腔列;驱动单元,其驱动输送介质旋转;供给单元,其将以随机的状态投入的多个电子部件逐个分离供给;放入单元,其将利用供给单元分离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放入输送介质的各列空腔;以及取出单元,其从输送介质的空腔取出电子部件。
[000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芯片部件的供给分离装置,该芯片部件的供给分离装置包括输送芯片部件的滑槽和接收从该滑槽依次供给的芯片部件的旋转圆盘,其特征在于,设有按压从上述滑槽依次供给的芯片部件的下一个芯片部件而使其停止的止挡单元。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2962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3501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上述输送装置应用于检查装置的例子。在上述例子中,检查装置由作为输送介质的转台、作为供给单元的送料器、作为分离单元的分配转子等构成。转台以能够以水平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各列空腔以在转台的径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状的方式形成。转台以空腔的每个节距间隔间歇旋转。
[0010]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送装置中,转台的间歇旋转成为前提,因此成为不适合将电子部件等部件向连续旋转体供给的构造。因而,难以提高部件的输送速度。
[0011]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上述供给分离装置应用于外观检查装置的例子。但是,输送部件的方向恒定,因此难以检查部件的在行进方向上相对的面,另外,也难以检查部件与输送部接触的面。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高速输送部件且对于检查输送中的部件的外观而言也有用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中是如下输送装置,其包括:第1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输入位置与交接位置连结的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部;以及第2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距离上述第1输送部的上述交接位置为第1距离D的接收位置与输出位置连结的第2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2输送部,其中,上述第1输送部具有经过上述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面,上述第2输送部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经过上述第2输送路径而连续地旋
转移动的第2输送面,上述交接位置处的第1输送面的移动方向与上述接收位置处的第2输送面的移动方向在俯视上述第1输送面时交叉,上述第2输送机构包括朝向上述第2输送面产生引力的引力产生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中是如下输送装置,其包括:第1输送机构,其包括用于在部件的第1主面与第1输送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该部件从输入位置向交接位置输送的第1输送部;以及第2输送机构,其包括用于在向上方离开上述第1输送部的上述交接位置地配置的接收位置,在第2输送面接收上述部件并输送至输出位置的第2输送部,其中,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第2输送面以旋转轴为中心而连续地旋转移动,向上述第1输送部的上述交接位置输送上述部件的方向与从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接收位置输送上述部件的方向在俯视上述第1输送面时交叉,上述第2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将与上述部件的第1主面相对的上述部件的第2主面吸附于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第2输送面的吸附部。
[0016]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方法是如下输送方法,其包括:第1输送工序,在该工序中,在部件的第1主面与第1输送部的第1输送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该部件从输入位置向交接位置输送;以及第2输送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向上方离开上述第1输送部的上述交接位置地配置的接收位置,在第2输送部的第2输送面接收上述部件并输送至输出位置,其中,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第2输送面以旋转轴为中心而连续地旋转移动,向上述第1输送部的上述交接位置输送上述部件的方向与从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接收位置输送上述部件的方向在俯视上述第1输送面时交叉,在上述第2输送工序中,使与上述部件的第1主面相对的上述部件的第2主面吸附于上述第2输送部的上述第2输送面而输送上述部件。
[0017]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高速输送部件,对于检查输送中的部件的外观也是有用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意地表示应用于电子部件的外观检查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0020]图2是示意地表示电子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的传送带和输送盘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放大图1所示的输送装置的交接位置而得到的主视图。
[0023]图5的A、图5的B、图5的C以及图5的D是用于说明从传送带向输送盘交接电子部件的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4]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A、输送装置;10、传送带(第1输送机构);10A、输送盘(第1输送机构);11、11A、第1输送部;13、引导部;14、定位面;15、吸引通路;20、输送盘(第2输送机构);21、第2输送部;22、吸引槽;31、第1摄像设备;32、第2摄像设备;33、第3摄像设备;34、第4摄像设备;35、第5摄像设备;36、第6摄像设备;100、电子部件;111、第1主面;112、第2主面;113、第1侧面;114、第2侧面;115、第1端面;116、第2端面;121、第1外部电极;122、第2外部电极;P
11
、输入位置;P
12
、交接位置;P
21
、接收位置;P
22
、输出位置;R、旋转轴;θ1、引导部的定位面与垂直于第1输送部的第1输送面的线所形成的角度;θ2、输送盘的旋转轴与平行于第1输送部的第1输送
面的线所形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0028]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的结构,能够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而应用。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包含将以下记载的各个优选的结构中的两个以上组合而得到的结构。
[0029]在以下的例子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应用于电子部件的外观检查装置的情况。各图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概略的图,作为被输送部件的电子部件、输送装置的尺寸和比例等不是准确的。
[003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外观检查装置以外的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中,输送的部件不限定于电子部件,另外,部件的形状不限定于长方体状。
[0031]图1是示意地表示应用于电子部件的外观检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包括:第1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输入位置与交接位置连结的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部;以及第2输送机构,其包括经过将距离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交接位置为第1距离D的接收位置与输出位置连结的第2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2输送部,其中,所述第1输送部具有经过所述第1输送路径而移动的第1输送面,所述第2输送部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并经过所述第2输送路径而连续地旋转移动的第2输送面,所述交接位置处的第1输送面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接收位置处的第2输送面的移动方向在俯视所述第1输送面时交叉,所述第2输送机构包括朝向所述第2输送面产生引力的引力产生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力产生部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面,具有产生负压的第1吸引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1输送机构包括辅助力产生部,该辅助力产生部配置于所述交接位置并产生从所述交接位置朝向所述接收位置作用的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力产生部具有定位面,该定位面配置有产生负压的第2吸引口,该定位面在所述交接位置处的所述第1输送路径的延长方向上倾斜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力产生部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面,具有产生负压的第1吸引口,所述辅助力产生部和所述引力产生部以如下方式设置:被输送部件在通过被所述第2吸引口吸引而抵接于所述定位面地倾斜从而靠近所述第2输送面时,被所述第1吸引口吸引而吸附于所述第2输送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1输送路径是直线轨道或圆弧轨道。7.一种输送装置,其包括:第1输送机构,其包括用于在部件的第1主面与第1输送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该部件从输入位置向交接位置输送的第1输送部;以及第2输送机构,其包括用于在向上方离开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交接位置地配置的接收位置,在第2输送面接收所述部件并输送至输出位置的第2输送部,其中,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第2输送面以旋转轴为中心而连续地旋转移动,向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交接位置输送所述部件的方向与从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接收位置输送所述部件的方向在俯视所述第1输送面时交叉,所述第2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将与所述部件的第1主面相对的所述部件的第2主面吸附于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第2输送面的吸附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送机构包括在所述第1输送部上将所述部件限制于所述交接位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与向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交接位置输送所述部件的方向交叉的定位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2输送机构的所述旋转轴且垂直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第1输送面的面上,在将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定位面与垂直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第1输送面的线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时,0
°
<θ1≤45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2输送机构的所述旋转轴且垂直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第1输送面的面上,在将所述第2输送机构的所述旋转轴与平行于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第1输送面的线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时,θ1<θ2。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具有用于将所述部件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浩平笹冈嘉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