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及具有其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86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包括泡沫浮球、共生滤球、吊锤、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体深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第一固定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与第一固定绳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绳的底端悬挂吊锤,所述泡沫浮球间隔安装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所述共生滤球安装于第一固定绳与第二固定绳的交结处。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菌藻共生浮网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适用于流动水体,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加强了生态修复能力。加强了生态修复能力。加强了生态修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及具有其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及具有其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水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问题,开发了许多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的方法,常见的主要为污泥疏浚、生态护坡、生物膜异位修复、生态浮床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0003]生态浮床充分利用水域面积,将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可选做浮床的植物种类繁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后期管理方便。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运用于流动水体的生态修复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一般,浮床植物受气候温度影响大。
[000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废水处理方式,特别是它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镇污水,其优点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和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但是也有它的不足,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湿地植物容易受病虫害影响,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导致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合理适用于流动水体、修复能力强的菌藻共生浮网。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净化效果好的具有菌藻共生浮网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包括泡沫浮球、共生滤球、吊锤、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体深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第一固定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与第一固定绳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绳的底端悬挂吊锤,所述泡沫浮球间隔安装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所述共生滤球安装于第一固定绳与第二固定绳的交结处。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钩;位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其两端通过连接钩与河道固定点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共生滤球为具有网面结构的空心球套,内部填充陶粒,其网面结构的孔径为4~5mm,所述空心球套开有贯穿孔,以便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穿过并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泡沫浮球的直径为30~40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的数量均为若干根。
[0012]一种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包括布水系统、水处理管和上述的菌藻共生浮网;所述布水系统包括提升泵、布水管和分水管;所述水处理管包括管体以及从下到上依次铺设于管体中的麻石层、陶粒层和土壤层,所述管体的底部留有出水口,所述水处理管依次放置于河岸,所述提升泵位于菌藻共生浮网处理的水域,所述提升泵与布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通过分水管为各个水处理管供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土壤层的上表面与管体的上端开口之间具有距离。
[0014]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底部密封,所述出水口设置于管体的侧面,并靠近管体的底部。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技术中的菌藻共生浮网相比于一般生态浮床,其网状结构可横截安装于水体,增大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其安装简便,适用于流动水体,有效应对修复现场不利水文因素。菌藻共生浮网的基质与水体接触的部分更多,共生滤球滤球内填充陶粒基质后,可作为藻类的种植载体,同时也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有利条件。
[0017]2、本技术中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采用PVC管作为基质容器,安装简便,易于管理;垂直潜流式装置其进水后为重力自然跌水,运行管理能耗低;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处理效率相对一般湿地其出水水质更优。
[0018]3、本技术中的菌藻共生浮网和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耦合,相比单一运用的处理装置,二者可以扬长避短,菌藻共生浮网不受制于水面的浮网,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可初步净化水体,后再经过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的二次处理,两净化装置耦合运用,既适用于流动水体,对也加强了生态修复能力,还有安装简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菌藻共生浮网及具有其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中共生滤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中水处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为泡沫浮球;2为共生滤球;3为吊锤;4为第一固定绳;5为第二固定绳;6为连接钩;7为空心球套;8为提升泵;9为布水管;10为分水管;11为麻石层;12为陶粒层;13为土壤层;14为出水口;15为水处理管;16为河道;17为岸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的菌藻共生浮网,包括泡沫浮球1、共生滤球2、吊锤3、第一固定绳4和第二固定绳5;所述第一固定绳4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体深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5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第一固定绳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5与第一固定绳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绳5的底端悬挂吊锤3,所述泡沫浮球1间隔安装于最上端的第一固
定绳4,所述共生滤球2安装于第一固定绳4与第二固定绳5的交结处。所述泡沫浮球的直径为30~40cm,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固定在最上端第一固定绳4上的泡沫浮球1为整个共生浮网提供浮力。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固定绳4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固定绳5纵横编织组成绳网,纵横向的固定绳交结处安装共生滤球2。第二固定绳4底部悬挂吊锤3保持竖直状态。
[0027]还包括连接钩6;位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4其两端通过连接钩6与河道16的固定点连接。
[0028]所述共生滤球2为具有网面结构的空心球套7,内部填充陶粒,其网面结构的孔径为4~5mm,网面结构可保证水与共生滤球2内的陶粒充分接触,同时便于藻类栽培。所述空心球套7开有贯穿孔,以便第一固定绳4和第二固定绳5穿过并固定。共生滤球2内可填充陶粒或其他基质;可在基质上可种植藻类,菌藻共生浮网的共生滤球2实际上是微生物附着载体和藻类的栽培场所,通过共生滤球2将微生物有效固定下来,为藻类提供适宜的繁殖场所,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0029]一种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包括布水系统、水处理管15和上述的菌藻共生浮网;所述布水系统包括提升泵8、布水管9和分水管10;所述水处理管15包括管体以及从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沫浮球、共生滤球、吊锤、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体深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第一固定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固定绳与第一固定绳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绳的底端悬挂吊锤,所述泡沫浮球间隔安装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所述共生滤球安装于第一固定绳与第二固定绳的交结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浮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钩;位于最上端的第一固定绳其两端通过连接钩与河道固定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浮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滤球为具有网面结构的空心球套,内部填充陶粒,其网面结构的孔径为4~5mm,所述空心球套开有贯穿孔,以便第一固定绳和第二固定绳穿过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浮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浮球的直径为3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亮蔡名旋黄徐黄梓涛潘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