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349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它包括砼结构框架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的折板;所述折板边缘处通过斜梁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斜梁设置在所述折板与所述砼结构框架连接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连接处设置有搭梁;所述搭梁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的所在平面具有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承担的荷载较大,并且节省建筑材料增强空间艺术性,提供连续的纵向交通,便于较大尺寸展示区或中庭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跨度空间建筑造型美学及空间艺术追求日益加深。传统的框架结构特色较少,且不利于塑造大跨度中庭空间,而折板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方面问题,增加空间的造型艺术和个性表现。
[0003]现有的折板体系大多数都是作为屋面和墙面的,而应用在楼面的折板结构就很少。
[0004]传统的折板结构通常采用墙承重体系,仅需在折板处预先布置凹槽,吊装后锚固浇筑即可,但这种方法无法承担较大荷载,且难与公共建筑中常采用的框架结构体系连接,并且还会使用很多材料,并且现有的折板体系连接处易受拉破坏,难以承担较大楼面荷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楼面的、可承担较大荷载的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包括砼结构框架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的折板;所述折板边缘处通过斜梁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斜梁设置在所述折板与所述砼结构框架连接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连接处设置有搭梁;所述搭梁与所述砼结构框架固定连接;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的所在平面具有角度。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的所述砼结构框架包括梁、斜筋以及与所述梁固定连接的柱;所述梁与所述柱交叉设置;所述梁与所述柱相交处内部固定连接有斜筋;所述梁和/或所述柱与所述斜梁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的相连接的两个折板与对应的所述搭梁整体浇筑成型。
[0009]本技术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传统的框架结构跨度通常为6

9米,难以满足大空间中庭的需求,利用本技术的折板结构,将折板放置于中庭处,折板结构由于受力更为合理,可实现更大跨度25米的无柱空间,为大面积中庭的塑造创造了条件;
[0011]2、本技术中的折板结构在跨中、中矢高、边矢高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脊线和谷线的增加,结构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也随之减少、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随之增加,折板楼板在结构自震特性、结构组成内力、结构变形、整体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楼板;
[0012]其结构本身既可承重又可作为维护构件,根据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可得,相较于普通楼板,利用本技术的折板结构在砼折算厚度上减少约10%,在钢材用量上减少约
37%,混凝土用量减少约30%,重量减少约39%。并且由于构造简单现场支模,施工时间较普通楼板可减少约30%。根据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可得,不同折板面空间相交处根据中部脊线矢高不同,在非线性屈曲情况上相较于传统楼板均有较大优势,矢高为0.25m时,非线性屈曲系数相较于传统楼板增加约20%。
[0013]3、在同等通风条件下,本技术的折板结构更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降温速度和降温效果均优于传统楼板结构,夏季室内平均温度较普通楼板可降低5

7℃。
[0014]4、相较于传统折板仅在折缝处施加钢筋的做法,本技术中的折板结构增加边梁及搭梁的构造作法能更有效地增加其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常态下超静定结构,使整个结构维持稳定的几何不变结构体系,其中搭梁布置于两折板相连波谷处,协助折板边缘承担拉力,有效解决了在较大荷载下,折板受拉处与连接薄弱处易变形开裂的问题,为折板结构承担楼面荷载提供了可能。
[0015]5、折板承担的楼面荷载传至斜梁处,再由斜梁传递给砼框架,弥补了折板结构与框架结构连接困难,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0016]6、按照施工要求布置砼结构框架,框架整体由梁、柱及斜梁组成,梁柱交点处采用斜筋,以改善梁内节点内粘结状况,改善节点内传力机制,有效抑制界面裂缝和钢筋滑移,获得足够强度支撑楼板荷载并减少箍筋的使用,节约钢材并为斜梁的连接留有足够多的空隙并简化施工难度。
[0017]7、传统中庭空间做法常为通高中庭,或是通过平面楼板的变化对中庭空间进行塑造,但这样的中庭空间缺少空间上个性与艺术性,纵向空间间的连接不足;而本技术中利用折板结构塑造中庭空间,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空间变化与视线交流,结构美观、造型轻盈,并且通过折板间的搭接,可创造连续纵横向交通,更适合观展、商场等建筑内的大型展示空间。
[0018]8、折板结构可由不同多边形拼接而成,根据外部框架的不同,折板结构可基本完美结合任意形状平面。
[0019]9、相较于传统楼板,折板楼板边梁和搭梁的内力以轴力为主,弯矩相对较小,能更好地发挥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减少了砼结构由于抗拉、抗弯性能不佳而导致的结构问题,使结构受力更为合理。
[0020]10、折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谷线及脊线易受力变形,折板结构受到破坏,使用搭梁可有效地维持折板整体性,并辅助受力,保证折板在承受较大荷载时不易发生变型。
[0021]11、通过设置搭梁,可有效提高折板结构整体刚度,减少其初始弯曲值,缓解P

δ效应(构件轴力在构件挠度下产生的附加效应)带来的构件附加轴力。
[0022]12、本技术的梁柱交叉点采用斜筋固定,不易出现界面裂缝和钢筋滑移、隐形蜂窝孔洞,并且耗材量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折板与搭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砼结构框架、折板和斜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梁、柱和斜筋连接结构第一视角剖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梁、柱和斜筋连接结构第二视角剖视图。
[0028]图中,1、砼结构框架;2、折板;3、斜梁;4、搭梁;5、梁;6、斜筋;7、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

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包括砼结构框架1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的折板2;所述折板2边缘处通过斜梁3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斜梁3设置在所述折板2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连接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2连接处设置有搭梁4;所述搭梁4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2的所在平面具有角度;
[0031]所述砼结构框架1包括梁5、斜筋6以及与所述梁5固定连接的柱7;所述梁5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砼结构楼板的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砼结构框架(1)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的折板(2);所述折板(2)边缘处通过斜梁(3)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斜梁(3)设置在所述折板(2)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连接处;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2)连接处设置有搭梁(4);所述搭梁(4)与所述砼结构框架(1)固定连接;相连接的两个所述折板(2)的所在平面具有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婧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