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1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8
本申请适用于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下盖、上盖以及线圈模组。上盖盖设于下盖上,并与下盖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线圈模组容设于容纳空间内。线圈模组包括磁隔片、第二磁铁、线圈以及滚动组件。第二磁铁和线圈均设置于磁隔片上,线圈围绕于第二磁铁的外侧;滚动组件转动连接于磁隔片上;第二磁铁在第一磁铁的驱使下,带动滚动组件在容纳空间内滚动,以带动线圈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当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上时,由于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磁性连接,且该第二磁铁可以在第一磁铁的驱使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滚动组件在容纳空间内滚动,以带动线圈移动,进而使得线圈可以与待充电设备内的线圈的位置矫正重叠对齐。置矫正重叠对齐。置矫正重叠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充电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时需要连接数据线,使用及携带都非常不方便,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充电装置开始普及,该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为同样具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其他设备进行充电。
[0003]现有的无线充电产品,基本上是将无线充的线圈设置于产品内部,需要用户自己矫正手机的位置,以使得手机的感应线圈对应无线充线圈的位置,即每次对手机进行充电时,都需要矫正手机位置,但是人手操作存在误差,会造成感应线圈的位置与无线充线圈的位置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充电效率,造成充电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对手机进行充电时需要人手矫正手机位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以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内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下盖、上盖以及线圈模组;上盖盖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与待充电设备(4)接触以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4)内设置有第一磁铁(4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下盖(1)、上盖(2)以及线圈模组(3);上盖(2)盖设于所述下盖(1)上,并与所述下盖(1)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线圈模组(3)容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线圈模组(3)包括:磁隔片(31),设置于所述下盖(1)与上盖(2)之间;第二磁铁(33),设置于所述磁隔片(31)上;线圈(32),设置于所述磁隔片(31)上,并围绕于所述第二磁铁(33)的外侧;以及滚动组件(34),转动连接于磁隔片(31)上;其中,所述第二磁铁(33)在所述第一磁铁(41)的驱使下,带动所述滚动组件(34)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滚动,以带动线圈(32)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34)包括:滚珠(343),所述滚珠(343)穿设于所述磁隔片(31)上并分别与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1)滚动配合;螺柱(344),穿设于所述磁隔片(31)上,所述螺柱(344)开设有容设所述滚珠(343)的通孔;以及螺母(345),与所述螺柱(344)的伸出所述磁隔片(31)的螺纹端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组件(34)围绕于所述线圈(32)的外侧并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滚动组(341)和第二滚动组(342);所述线圈模组(3)还包括:正极片(35),设置于所述磁隔片(31)上,所述正极片(35)分别与所述第一滚动组(341)和所述线圈(32)的正极端(321)电连接;以及负极片(36),设置于所述磁隔片(31)上,并与所述正极片(35)相对设置,所述负极片(36)分别与所述第二滚动组(342)和所述线圈(32)的负极端(322)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35)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佰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