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92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研究分子筛晶化过程的径向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搅拌器,若干个热电偶,釜体具有一敞口,所述釜体的高径比为1/2~1/10;釜盖,盖设在所述釜体的敞口;搅拌器,包括一搅拌轴和一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釜盖至所述釜体内与所述搅拌桨连接,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釜体内;热电偶,具有n个,n为2~10,所述搅拌轴至所述釜体的釜壁的距离分n+1等分,所述热电偶分别置于等分点上。该径向反应釜系统监测研究反应过程中径向上的温度分布、传质效果以及产物变化。传质效果以及产物变化。传质效果以及产物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设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分子筛晶化过
[0002]程中传质传热影响的径向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石油化工中所用的分子筛的生产工艺大多为水热合成法,即温度为100~250℃、压力为1MPa~4MPa条件下利用水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合成。很多分子筛(如ZSM

23、SAPO

11、SAPO

31等),在晶化过程中受温度变化、压力、搅拌等因素影响较大,很容易产生杂晶或发生转晶,甚至有些分子筛的形成和转变都是在升降温过程中。因此需要对分子筛晶化反应过程中传质、传热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设计一种用于此研究的专用反应釜也变得尤为重要。
[0004]目前,现有文献报道了一些关于此类分子筛晶化反应釜或相关设计。专利CN201711290936(一种沸石分子筛动态、静态两用晶化反应器)设计了一种沸石分子筛动态、静态两用的晶化反应器,通过在合成反应釜上方设置单面永磁铁和一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的双面永磁铁来驱动反应釜的运动和停止,保证装置能够实现动态、静态两种反应状态。专利CN201820897085提出一种结构稳定Y型分子筛加热式螺旋反应器,具体为在反应器中设计两根相互啮合的输送轴和传动系统,解决Y型分子筛生产过程中的搅拌叶片和轴上的结垢问题,使得分子筛的生产可以稳定且长周期运行。专利CN201510443001(一种磁力反应釜)中通过在釜体上设置电磁加热装置,实现对搅拌杆上的铁板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釜体反应物的均匀加热并且避免物料因加热产生结焦的问题。专利CN201811027327对搅拌驱动结构进行创造性设计,提高搅拌效率和性能,并可以达到无死角搅拌的效果。专利CN201720696995

釜式反应器对进料管的布局和进料口进行设计,解决了粘度大,张力小的物料进反应釜时产生的冒沫问题和物料堵塞管线问题。但是还没有用于研究反应过程反应釜的温度、传热、传质影响的相关设计或专利。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反应釜,使其可以适用于,研究分子筛晶化过程中传质、传热影响的径向反应釜,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研究分子筛晶化过程中传质、传热影响的径向反应釜,可以系统研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内传质和传热的影响对。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径向反应釜,包括:
[0008]一釜体,具有一敞口,所述釜体的高径比为1/2~1/10;
[0009]一釜盖,盖设在所述釜体的敞口,所述釜盖上设有多个在线取样口;
[0010]一搅拌器,包括一搅拌轴和一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釜盖至所述釜体内与所述搅拌桨连接,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釜体内;
[0011]热电偶,具有n个,n为2~10,所述搅拌轴至所述釜体的釜壁的距离分n+1等分,所
述热电偶分别置于等分点上,所述热电偶所在位置与在线取样口位置重合。
[0012]于一实施例,所述热电偶、在线取样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3]于一实施例,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所述釜体的中心。
[0014]于一实施例,所述釜体高径比为1/4~1/7。
[0015]于一实施例,所述径向反应釜为夹套型可加热反应釜。
[0016]于一实施例,还设有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釜体的侧面和/或底部。
[0017]于一实施例,所述热电偶的数量为n,n为4~7。
[0018]于一实施例,所述搅拌桨为桨式、推进式、锚式、框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如下:该径向反应釜的特点在于具有较低的高径比(H/D)以及多个热电偶测温和在线取样。较大的反应釜直径使得径向上的传热和传质效应更加明显,进而易于观察。而较低的反应釜高度减少所需的原料量;若干热电偶和在线取样口及其排布,可以系统监测研究反应过程中径向上的温度分布、传质效果以及产物变化。
[0020]本技术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高压反应釜体
[0025]2 加热套
[0026]3 搅拌桨
[0027]4 热电偶
[0028]5 在线取样口
[0029]6 釜盖
[0030]H 反应釜高度
[0031]D 反应釜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3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研究分子筛晶化过程中传质、传热影响的径向反应釜,可以系统研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内传质和传热的影响。
[0034]本新型提供的径向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6,搅拌桨3,热电偶4,在线取样口5,加热装置;釜体具有一敞口,所述釜体的高径比为1/2~1/10;
[0035]釜盖6,盖设在所述釜体的敞口;所述釜盖上设有多个在线取样口;
[0036]搅拌器,包括一搅拌轴和一搅拌桨3,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釜盖6至所述釜体内与所述搅拌桨3连接,所述搅拌桨3位于所述釜体内;
[0037]热电偶4,具有n个,n为2~10,所述搅拌轴至所述釜体的釜壁的距离分n+1等分,所述热电偶4分别置于等分点上。
[0038]所述热电偶4、在线取样口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搅拌器安装在所述釜体的中心。所述热电偶4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釜盖6上设有多个在线取样口5,所述热电偶4所在位置与在线取样口5位置重合。
[0039]所述热电偶4的个数为3~10个,且热电偶4自釜体的釜边至釜中心(搅拌轴)一字型等距排列;所述在线取样口5的个数为3~10个,且热电偶4自釜边至釜中心即搅拌轴一字型等距排列;其中,釜体高径比优选为1/4~1/7。
[0040]其中,该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釜体的侧面和/或底部。
[0041]加热装置为一加热套2,加热套2的加热区域可以为釜侧面或/和底部。
[004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反应釜为夹套型可加热反应釜。
[0043]其中,热电偶4的数量优选为4~7个。
[0044]其中,在线取样口5的数量优选为4~7个。
[0045]其中,搅拌桨3为桨式、推进式、锚式、框式中的一种。
[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使用方式如下:
[0047]将反应原料加入反应釜后合上釜盖6密封后,即可开始加热和搅拌。其中搅拌桨3以及加热套2的类型和尺寸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需求选择。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多个热电偶4实时观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釜体,具有一敞口,所述釜体的高径比为1/2~1/10;一釜盖,盖设在所述釜体的敞口,所述釜盖上设有多个在线取样口;一搅拌器,包括一搅拌轴和一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釜盖至所述釜体内与所述搅拌桨连接,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釜体内;热电偶,具有n个,n为2~10,所述搅拌轴至所述釜体的釜壁的距离分n+1等分,所述热电偶分别置于等分点上,所述热电偶所在位置与在线取样口位置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径向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在线取样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晨崔岩高善彬于宏悦沈雨歌王晓化沈宜泓李发永迟克彬张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