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054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6
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属于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包括一盒体,所述的盒体的盒腔内设有一控制基板及一电池,所述的控制基板上设有主微处理器单元、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按键对码单元、升压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辅助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置中空百叶窗是将百叶安装在中空玻璃内的一种新型的外遮阳产品,因具有良好的遮阳及保温隔热性能而备受青睐,其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即翻转角度进行调节,能够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遮阳效果并且保护隐私,此外百叶窗帘片内置设计,能够免受尘杂沾污进而摆脱了清洁的烦恼。现有内置中空百叶窗大多通过手动磁力控制和电动控制来操控帘片的翻转与百叶帘的升降。
[0003]然而,随着社会对节能绿色、全自动智能产品的广泛深入推广,内置中空百叶窗也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手动磁力型由于操作繁琐、故障较多等问题已无法满足人们由于科技的进步而追求的高质量生活的要求。
[0004]电动驱动的百叶窗通过对电机的工作状态例如正转或反转、转动的程度等进行有效控制来实现百叶帘的依需升降以及实现帘片的依需翻转,在该控制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结构相对合理的控制机构予以保障,该控制机构通常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个部分组成,由接收装置接收发射装置所发射的信号而达到控制电机工作的目的。
[0005]近年来针对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出现了多种接收装置,基本是通过红外、蓝牙方式来实现与发射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上述通信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输距离短、响应速度慢,无法穿过障碍物或很大角度进行接收,且不能满足智能家居网络系统平台的需求,同时无法实现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精准多角度调光功能,因而给广大用户及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0006]对于上述存在问题,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距离长,响应速度快,可实现百叶的精准多角度调光,且通用性强。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包括一盒体,所述的盒体的盒腔内设有一控制基板及一电池,所述的电池与控制基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基板上设有主微处理器单元、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按键对码单元、升压DC

DC转换单元、无线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以及直流电机驱动单元,所述的按键对码单元、升压DC

DC转换单元、无线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以及直流电机驱动单元分别与主微处理器单元电连接,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用于为控制基板提供电源,盒体在上端构成有固定用的L型挂钩。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包括锂电池充
电管理芯片U1、稳压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其中,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采用TP4056,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CE脚、VCC脚共同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以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STDBY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CHRG脚,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PROG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BAT脚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稳压芯片U2的VOUT脚连接,稳压芯片U2的VIN脚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构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芯片U2的GND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及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构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电池的负极,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TEMP脚接直流电源VDD,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及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GND脚共同接地。
[0010]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还包括充电接口,充电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一端,充电接口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的控制基板的右端,所述的盒体在右端端面上且对应充电接口开设有充电插口。
[0011]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键对码单元包括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六电容C6及第七电容C7,所述的第一按键K1和第二按键K2分别连接所述的主微处理器单元的I/0接口,用于输入使用者的按键操作输入,其中第一按键K1控制百叶上升,所述的第二按键K2用于控制百叶下降。
[0012]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压DC

DC转换单元包括DC

DC转换器U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感L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以及二极管D1,其中DC

DC转换器U3采用FP6293,DC

DC转换器U3的FB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及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DC

DC转换器U3的EN脚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并共同连接至所述的主微处理器单元,DC

DC转换器U3的VCC脚、LX脚共同连接直流电源VCC,DC

DC转换器U3的OC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DC

DC转换器U3的PGND脚共同接地。
[0013]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处理单元包括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晶振Y1及天线ANT,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采用CMT2218B,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SCLK脚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及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CLK脚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及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RFO脚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GND脚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天线ANT,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MOSI脚连接第三电感L3的一端,无线射频接收芯片U4的CSN脚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无线射频接
收芯片U4的DATA1~DATA6脚分别连接所述的主微处理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包括一盒体(1),所述的盒体(1)的盒腔(11)内设有一控制基板(2)及一电池(3),所述的电池(3)与控制基板(2)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基板(2)上设有主微处理器单元(20)、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21)、按键对码单元(22)、升压DC

DC转换单元(23)、无线信号接收处理单元(24)以及直流电机驱动单元(25),所述的按键对码单元(22)、升压DC

DC转换单元(23)、无线信号接收处理单元(24)以及直流电机驱动单元(25)分别与主微处理器单元(20)电连接,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21)用于为控制基板(2)提供电源,盒体(1)在上端构成有固定用的L型挂钩(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21)包括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稳压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其中,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采用TP4056,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CE脚、VCC脚共同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以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STDBY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CHRG脚,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PROG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BAT脚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稳压芯片U2的VOUT脚连接,稳压芯片U2的VIN脚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构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池(3)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芯片U2的GND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及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构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电池(3)的负极,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TEMP脚接直流电源VDD,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及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1的GND脚共同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21)还包括充电接口(211),充电接口(2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一端,充电接口(2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充电接口(211)设置在所述的控制基板(2)的右端,所述的盒体(1)在右端端面上且对应充电接口(211)开设有充电插口(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对码单元(22)包括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六电容C6及第七电容C7,所述的第一按键K1和第二按键K2分别连接所述的主微处理器单元(20)的I/0接口,用于输入使用者的按键操作输入,其中第一按键K1控制百叶上升,所述的第二按键K2用于控制百叶下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低功耗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DC

DC转换单元(23)包括DC

DC转换器U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感L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以及二极管D1,其中DC

DC转换器U3采用FP6293,DC

DC转换器U3的FB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及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DC

DC转换器U3的EN脚
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并共同连接至所述的主微处理器单元(20),DC

DC转换器U3的VCC脚、LX脚共同连接直流电源VCC,DC

DC转换器U3的OC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D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迪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