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03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防撞板及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本体一端外壁底部固定有一对侧板,且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外壁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固定环,任一所述固定环圆周内壁均套接有固定柱,且任一固定柱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任一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缓冲垫块,且每两个缓冲垫块相对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同一个弹簧,所述防撞板靠近充电站本体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缓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防撞板、缓冲槽、弹簧、缓冲垫块、连接杆、侧板,可将冲击力转移至两块侧板,改变了冲击力的方向,避免了缓冲后充电站本体仍能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大大增强了防撞效果。大大增强了防撞效果。大大增强了防撞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充电站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充电站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充电站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智能充电站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
[0003]为了方便使用,智能充电站被安装在各处生活场景中,车流量较大,这导致了充电站易被撞击,现有的充电站防撞装置结构过于简单,缓冲后受力的方向仍然在撞击物与充电站的连线上,易震动充电站本体,对充电站内部元器件造成损伤,防护效果差,且无法有效减少充电站被撞击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防撞板及连接杆,所述充电站本体一端外壁底部固定有一对侧板,且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外壁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固定环,任一所述固定环圆周内壁均套接有固定柱,且任一固定柱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任一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缓冲垫块,且每两个缓冲垫块相对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同一个弹簧,所述防撞板靠近充电站本体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缓冲槽,且防撞板靠近充电站本体的一端外壁安装有多对等距离分布的防护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站本体一端外壁顶部安装有一对反光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站本体一端外壁顶部安装有智能触控屏,且智能触控屏通过信号线与充电站本体内部的处理器电信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站本体一侧外壁安装有电缆支架,且电缆支架顶部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电缆插头,电缆插头一侧外壁连接有电缆,电缆另一端与充电站本体内部的储能器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任一对所述防护板均分布在缓冲槽上下两侧,且任一缓冲垫块与弹簧均位于缓冲槽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安装有肋块。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通过设置有防撞板、缓冲槽、弹簧、缓冲垫块、连接杆、侧板,可将冲击力转移至两块侧板,改变了冲击力的方向,避免了缓冲后充电站本体仍
能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大大增强了防撞效果。
[0014]2、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通过设置有反光贴,能在夜间警示来往车辆,减少了充电站被撞击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充电站的损耗,提高了充电站的使用寿命。
[0015]3、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实施例2通过设置有肋块,起到了加固两块侧板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站的防撞性能。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该装置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的防撞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充电站本体;2、电缆;3、电缆插头;4、电缆支架;5、智能触控屏;6、反光贴;7、侧板;8、防撞板;9、缓冲槽;10、连接杆;11、固定柱;12、固定环;13、缓冲垫块;14、弹簧;15、防护板;16、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

4,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1、防撞板8及连接杆10,充电站本体1一端外壁底部固定有一对侧板7,且两个侧板7相对的一侧外壁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固定环12,任一固定环12圆周内壁均套接有固定柱11,且任一固定柱11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任一连接杆10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缓冲垫块13,且每两个缓冲垫块13相对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同一个弹簧14,防撞板8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缓冲槽9,且防撞板8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端外壁安装有多对等距离分布的防护板15。
[0029]本技术中,充电站本体1一端外壁顶部安装有一对反光贴6,反光贴6可在夜间警示来往车辆,降低充电站被撞击的概率。
[0030]本技术中,充电站本体1一端外壁顶部安装有智能触控屏5,且智能触控屏5通过信号线与充电站本体1内部的处理器电信连接。
[0031]本技术中,充电站本体1一侧外壁安装有电缆支架4,且电缆支架4顶部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电缆插头3,电缆插头3一侧外壁连接有电缆2,电缆2另一端与充电站本体1内部的储能器相连接。
[0032]本技术中,任一对防护板15均分布在缓冲槽9上下两侧,且任一缓冲垫块13与弹簧14均位于缓冲槽9内部。防护板15可对缓冲槽9内的缓冲垫块13与弹簧14起到限位效果。
[00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缆插头3从电缆支架4上取下,插入需要充电的设备接口中,操作智能触控屏5,开始充电,夜间反光贴6可警示来往车辆,降低充电站被撞击的概率,提升防撞性能,充电站被撞击时,防撞板8被推向充电站本体1,每对缓冲垫块13相向运动压缩缓冲弹簧14,起到了缓冲作用,作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1)、防撞板(8)及连接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本体(1)一端外壁底部固定有一对侧板(7),且两个侧板(7)相对的一侧外壁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固定环(12),任一所述固定环(12)圆周内壁均套接有固定柱(11),且任一固定柱(11)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任一所述连接杆(10)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缓冲垫块(13),且每两个缓冲垫块(13)相对的一侧外壁安装有同一个弹簧(14),所述防撞板(8)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缓冲槽(9),且防撞板(8)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端外壁安装有多对等距离分布的防护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储能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本体(1)一端外壁顶部安装有一对反光贴(6)。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锋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芯无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